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2024-04-28 16:16:5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答: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二、清明复清明是什么诗?

这是介子推写给晋王的一首诗,但是没有名字。

出处:介子推士跟随晋文公重耳为躲避父王的妃子骊姬追杀,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一路奔波,因晋文公途中饥饿难耐,饿晕过去,介子推为救重耳,忍痛从自己的腿部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后喂给他吃。

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执政期间对那些和他浴血奋战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被大臣提醒后,立即差人去请。谁知连请几次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得亲自去请。为了躲避晋文公的邀请,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差御林军上山去搜寻,没搜到,于是有人便出主意放火烧,逼他母子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母子出来。众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被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去了!晋文公哭拜一阵,偶尔发现介子推的背堵着个树洞,洞里藏着一片扯下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用血写的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以上仅供参考~

三、如何评价《清明》这首诗?

感谢邀请!

我个人对第一段持保留看法,褒义词是感觉很艰涩,很隐晦,贬义词是感觉像用半个做诗机写出来。就是确定好主语之后,随机切换一些谓语和宾语,看起来,别开生面,别有意趣。

比如这一句

鸟啼,从薄雾中浮起。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个“浮”字,浮字侧重于缓慢,侧重于上升,而穿透力并不强,这个字与鸟啼没有办法互通,难道个浮指的是轻?我换了几个字,跳,弹,叠,飞,都能找到对接的地方,但是这个浮,恕我眼拙,想了好久,觉得我想的哪个答案都不全面。

我个人喜欢第三段,除了‘而今更青’四字,我个人认为,尤其是最后一句,真的很精彩!

整首诗的结尾"有人听见,有人被听见",绝了!大赞!

夏虫语冰,见笑!

四、清明复清明全诗?

《清明复清明》

清明复清明,

春天正当时。

溪水潺潺流,

青山也媚妩。

桃花正绽开,

老树发新枝。

蓝天好清新,

云朵空中飞。

兹日忽飘雨,

丝丝润土骨。

禾苗饮甘露,

青青一地碧。

黄莺林中唱,

引哄百鸟鸣。

新冠仍未休,

疫妖使春愁。

人类抗疫魔,

全球同敌仇。

勿忘晋文公,

赐树清明柳。

犹记介子推,

清明复清明。

年年有清明,

清明祭先祖。

先祖佑儿孙,

荣华又福禄。

财富靠拼搏,

不倚掠和掳。

清明复清明,

春天正当时。

自然要清明,

地球要清明。

山川要清明,

河流要清明。

官吏要清明,

社会要清明。

清明美如画,

清明美如诗。

清明美如松,

清明美如竹。

五、清明是什么季节的诗?

1.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

2、原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诗文赏析:这首诗所写的应该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清苦,寂寞,还可能有孤独。为了前程,也许有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六、清明这首诗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七、古清明诗?

【篇一:《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元)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篇二:《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戴叔伦(唐)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篇三:《途中寒食》】

  宋之问(唐)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八、清明谒陵诗?

明代霍与瑕所写:

原诗如下:

清明佳节出都门,暖日和风肃骏奔。万国衣冠共玉帛,亿年陵寝镇乾坤。

瑞蔼四山围锦树,灵泉千仞落云根。天藏地设真奇胜,帝祉应知奕叶繁。

九、苏轼清明诗?

诗是

《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唐宋时期,寒食节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杜甫《清明》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说的便是这种习俗。 清明节这天,黄州知州徐君猷将子夜采得的新火遣人送到苏轼家中,徐君猷是个文人,对苏轼也非常敬仰,苏轼遂作《徐使君分新火》表示谢意。

从这首清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久病且贫的窘境,也看出他与徐君猷之间的深厚感情。

贬官黄州期间,苏轼的许多亲友都和他渐渐疏远,甚至断了书信,苏轼内心的失望与落寞可以想象。徐君猷的友情,给了苏轼很大的慰藉,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的苏轼,更能懂得雪中送炭的可贵,这年九月初九,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苏轼约他登高饮酒,以一首《醉蓬莱 重九上君猷》为其饯行。

十、清明诗李白?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