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上河图历史价值?

2024-03-18 03:27:0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上河图历史价值?

1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非常高。

2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城市市井风貌的一幅生动写照,再现了唐宋时期京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次,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采用透视法和分层画法,将建筑、人物、物品的形象体现得惟妙惟肖,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传统为民的宏伟思想和崇尚和谐的民风民俗

3 从多个角度来看,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化宝库。

二、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它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位粉丝

《清明上河图 》中表现的事物十分繁杂 。对人物 、建筑、树木 、车马、舟筏等等不同对象的表现, 运用了不同的笔法。人物的面部及须发, 用笔柔而细;人物的衣纹佩饰, 用笔劲而健。

建筑物与车船 ,用界画

 手法,用笔精实匀密,结构分明;树木 ,老干枯劲,新枝挺柔,用笔变化苍润;虹桥之下的急流 ,用笔生动流畅 ,等等,不一而举。

《清明上河图》

 运用传统绘画“远上近下 ”的画理 ,以步观景 ,步 换景移 ,极为精细地构成了城市的 “立体景观 ”, 组织出极为丰富的人群活动, 使读者有行而入之、 随游人观景赏情之感 。

《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绘画艺术现实主义的杰作 ,画面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因此 ,千载之下 ,这部历史画卷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始终是具有不朽意义的传世作品。

其作者张择端

 饱满的创作热情 、坚韧的创作毅力、严谨的创作态度以及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极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永为后人仰慕、叹服。

《清明上河图 》介绍

《清明上河图 》绢本,长528.7厘米 ,宽24.8厘米 ,画卷以全景式构图 、严谨而精细的笔法, 展现出汴梁

 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

 ,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中段以 “虹桥”为中心 ,形成了全画最为紧凑、最为热闹的场面。

虹桥横跨在汴河之上,桥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无柱,结构精巧,规模宏敞,形制优美,宛如长虹。桥两端连接街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桥下紧张的水运相为呼应。

三、历史卡片怎么做?

1

先准备需要的材料,有硬纸片、剪刀还有胶水,将刚才准备好的硬纸片用剪刀剪成适合大小的长方形。

2

然后在硬纸片上用铅笔划成不同的小格子,分别将历史名人的事迹和生辰写在上面,结尾加上名人名句。

3

再找出一张印有历史名人头像的报纸,沿着头像剪裁下来,再用胶水粘贴到卡纸片上。

4

最后一步,用胶水把剪裁好的卡片,粘贴到墙上或者需要的地方,这样历史名人卡片就制作完成啦。

四、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历史含义?

历史意义: 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五、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是什么?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12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它以精致绝伦的工笔描绘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梁(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详实地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细节等与民生有关的事物和自然景观,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该画真实地描写了汴京城内外的春日盛况,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尤其是市民的生活和风俗状况。

六、清明上河图历史地位?

  1.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3.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5年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七、清明上河图历史价值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八、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沿革?

答:历史背景:清明上河图-描写北宋时汴京在清明时节繁盛景况,是很普遍的风俗画,作者绝非一人,董其昌《容台集》说:「乃南宋人追忆故京之盛,而寓清明繁盛之景,传世者不一,以张择端所作为佳。」「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听之感慨有流涕者,故其时西北耆旧,谈宣政故事者,为人所重。」把京师景物绘制成图,自然更受人重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九、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

其具体历史背景如下:

1. 绘制时间:《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085年),应为时任开封府通判的张择端所绘。

2. 绘制地点:画中所描绘的场景均取自汴京内外,张择端在当地居住多年,对当地环境和风土人情非常了解。

3. 事件背景: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的清明节,民间有“出城踏青”之俗。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会前往郊外赏花游玩、祭扫先人、做买卖等活动,此时汴京繁华而喧闹,民众生活愉悦。

4. 社会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黄金时期。统治者实行“皇权专制”,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和统一稳定;经济上则出现了以汴京为中心的繁荣情形;文化上则是以科举制度、词赋曲艺等为代表的鼎盛文化。

《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反映中国北宋社会生活特点的优秀历史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十、清明上河图歌曲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张择端在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当时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二、《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三、作者简介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