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李白的清平调意境?

2024-03-08 19:56:1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李白的清平调意境?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二、李白清平调的寓意?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三、清平调李白感悟?

赏诗好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人做不出相同的味道。千年已过,或许当时当景,诗人所思所想并非如此复杂难以揣测,可是,美妙的诗句一旦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同时必然也被后世人赋予了更多更复杂的含义和意图。有些人所悟有理有据,有些人所想只是断章取义,当然,还有些人只是胡思乱想罢了。 李白为人,可见史料。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崇尚着无拘无束的游侠性格。据说,他本人引以为傲的除了他的诗词之外,便是他的剑法,当时期武林排名第二,仅次于当时的剑圣裴旻。同时,作为一个七尺男儿当然也怀揣着一颗报国之心。天宝初年,他便通过大诗人贺知章的引荐,得以得到唐玄宗召见。在隆重礼遇之后,李白供奉翰林。日子久了,本以为能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哪知却只成为皇帝身边的一个舞文弄墨御用文人,整日不得自由,更可气的是除了皇帝,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妃子要自己作诗赋词,用以满足他们的虚华。心高气傲的李太白当然不能忍受这般所谓礼遇。渐渐地,消磨了当年初来乍到时的雄心壮志,饮酒作乐,就此蹉跎。

那年春天,沉香亭,花红柳绿,美人在侧。此等春光也正应了浪漫多情的玄宗之心,写个小词儿,奏个小曲儿,生活多美好啊。于是,他想起了李白,想起了李龟年。生性潇洒、蔑视权贵的大诗人厌倦了官场的禁锢,不过碍于皇帝的命令,在举杯消愁,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被人请到皇帝身边,借着酒劲儿,戏弄了那些看不惯的达官贵人。当然,也不辱使命的一挥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年的《清平调》三首。

雨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誰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新词完成,玄宗大加赞赏。当然诗词上的完美使得被大诗人戏弄的高力士、杨国忠之流更加嫉妒,于是, 相传高力士引得其中的“借问汉宫誰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的将李白好好的诋毁了一番。由此大诗人的仕途也算是戛然而止了。当然,也正合了李白的心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只不过,报效祖国这样的事情,也就从此与李白无缘了。——他的性格根本不适合身处政治之中。

当然,作为后世人,应当感谢这样的李白,这样的经历,才会有这样的《清平调》。坊间流传的三首诗词,大致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赞美:认为李白的这三首词儿是应景之作。美景、佳人、君王,正是一幅和谐欢快的游春图。用词精良,比喻恰当,巧夺天工。高力士的谗言,“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仅仅只是他个人居心叵测的一面之词而已。而另一种说法则截然相反:高力士之言绝不是 空穴来风,赵飞燕之喻绝不单纯只是相貌之较,暗含红颜祸水等意。深究其中,讽刺意味浓烈。

个人愚见,若说高力士的讥讽之意,难免牵强。莫说玄宗文学造诣不低,就说杨妃本人,对诗词歌舞也当时有所涉猎,其中含义不会如此轻易被高力士的只言片语所蒙蔽。赞美之意应当是有的,但应绝不只是应景之作。否则,诗人也就不会在皇帝面前酩酊大醉,藐视权贵了。还有, 为何他不给这三首诗题上题目?要知道,唐末李商隐的隐晦诗句很多都没有题目。有了题目,至少有了思想上的方向。太白作诗无数,不至于忘记了题目吧?或许,权衡之后,没有写下题目,担心被皇帝看出些端倪,导致连累其中。三首诗通篇运用各种手法,描绘出贵妃的美丽不可方物。不光引得“解释君王无限恨”,“三千粉黛无颜色”。同时,也使得君王眼中无他,没有了江山,没有了社稷。当然,也就看不到李白那一腔报国之情,看不到君王周身不再是一群治国能臣,而是一群贪图富贵,阿谀奉承的无耻之徒。美色当头,到最后只会是温暖了龙床,冷落了天下。

“沉香亭北倚阑干”。作为最后一句诗词,或许是杨贵妃的曼妙身姿,当然,也可能是诗人的借题发挥,有所指代:诗词里的“阑干”可不是随便“倚”的。

四、唐诗-清平调-李白

唐诗《清平调》赏析 - 李白的不朽之作

唐诗《清平调》赏析 - 李白的不朽之作

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还以其豪放的个性以及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

《清平调》的创作背景

《清平调》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长诗,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奇幻美的世界,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境地中,作者自由自在地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社会风气乐观开放,这种和平繁荣的氛围无疑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诗歌赏析

李白的《清平调》以其纯净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这首诗以优美的韵律和婉转的句式展现了一副宁静祥和的图景。

诗的开头,作者就用四个字“云想衣裳花想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梦幻和浪漫的境界。这一幅以云、花为装饰搭配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预示了整个诗歌的主题——清平。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中,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群玉山头见”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暗示她们好比群山之巅的明珠,耀眼夺目。而“瑶台月下逢”则传达了诗人希望能与这样的美人在月光下相遇的愿望。

除了表达对美的追求外,诗歌中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思。他以“今人不见古时月”作结句,抒发了对当代社会虚浮、功利之风的不满。李白对古代社会所表现出的向往,同时也映衬出当时社会的落寞和无奈。

《清平调》的意义

《清平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和平繁荣,还体现了李白追求浪漫自由的个性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将读者引入一片宁静祥和的乐园,让人在浮躁的现实社会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它是李白独特艺术风格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结语

李白的《清平调》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美好世界的作品,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美的追求。

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成为了李白不朽的艺术遗产。它让人沉浸在一个宁静祥和的清平世界中,也让人思考生活中的真实与理想,追求内心深处的美好。

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清平调》都是李白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感悟到诗歌的力量和文学的魅力。

借用李白的诗句来结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我们能够像李白那样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继续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

五、清平调李白写作原因?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六、清平调其二李白?

清平调·其二

唐代·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意思是: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七、李白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唐]

(一)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八、清明李白?

李白没有写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九、清明 李白?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很遗憾,李白没有写清明节的诗流传在世,按理说像李白这样的诗仙应该是写过,可能失传了吧。

十、清平调表达什么情怀清平调什么意思李白的清平调什么?

清平调词三首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