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化的表现有哪些?
一、宋元文化的表现有哪些?
元文化特点:
1、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如三大发明。
2、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宋词、哲学、绘画等其高度的精神文明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3、全面繁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取得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
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队伍壮大。他们文化不高,这就要求文学艺术领域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如形式自由、可以歌唱的“词”;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并增多;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杂剧和散曲等。
5、少数民族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的同时,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各有特色。
二、宋元文化的历史意义?
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1.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3.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发展
4.开始总结传统科技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发展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文化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1、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2、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3、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4、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包括外来宗教),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5、国家的相对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6、前代科技文化成就奠定的基础。 总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宋元时期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三、宋元时期的都城和文化?
北宋都城开封,南宋都城临安,元朝时期元大都
四、唐宋元人生活文化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也是寿命没过百年的国家,总共九十八年。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碰撞融合,"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直接的文化。
元朝的历史并不长,文化底蕴不算深厚,就是这样的一个王朝,让我国饮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从饮食文化中,也能看出一个国家的生活习俗、经济发展情况、还有政治统治观点,现在就从元朝的饮食文化角度,来走进元朝百姓生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会吃,这是闻名于世界的事实,可以说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就没有中国人不敢吃的。中国人会吃从各个朝代就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国家的饮食文化处处透着着精致,甚至还有特色宴席,如:"烧尾宴"、"状元宴"等,而元朝少数民族之风,饮食处处透露着大方豪爽。
汉族基本上一日实行三餐,而少数民族往往一日只有两餐,汉族的餐具有筷子、汤匙、碗碟,而少数民族常用小刀、叉、箸还有匙,汉族菜品以蔬菜为主,而少数民族喜好肉食。在这样的文化差异下,两个不同的派别相遇了。
元朝时期,主食为水稻。北方喜好面食,南方喜好水稻,元朝统治者思想非常远见,想要统一全国,除了占领领土,还需要长期生活呀,于是下令,让百姓提前适应中原美食,就这样北方少数民族也兴起了吃米饭,据说在各个部落,关于粥的吃法就有二十多种,其中有一道羊骨粥还成为了宫廷御膳。
以米饭为主的当今,不得不说,元朝统治者的这个决断影响深远。也因为元朝大部分都喜好吃米饭,全国种水稻都多了,尤其是土地肥沃的江南,粮仓之地产量更加丰厚。
虽说元朝大部分都吃米饭,但是从北方发展来的各族人民,骨子里也还是喜欢吃面食,更何况北方适合种小麦,而且元朝的首都在当今的北京。元朝的面食种类也是非常丰富的,有包子、馒头、饺子、馄饨,还有各种面饼,元朝距今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面食种类就已经如此繁多,不可谓食在东方。
最主要的是,在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元朝就已经出现挂面了。走在元朝的街头,四处传来各色叫卖声,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元朝确实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王朝。
草原上的雄鹰,健壮的汉子们,最爱的还是肉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草原上一直都是畜牧经济,蔬菜是不容易种不活的,另外,游牧民族为了放牛羊,都是跟着羊群、马群、牛群四处迁徙的,所以到处起灶也是不方便的,烤肉既好吃又方便成了首选。
而且北方冬季寒冷,草原上还有恶狼等野兽的出现,这样的环境,让北方少数民族钟情于大口吃肉。虽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是这种骨子里的饮食习惯还是没有改变的,烤肉成了市场上常见的饮食,这种豪爽的美味,让汉族也迷上了,烤肉逐渐成为元朝常见的吃食。
元朝人喜欢吃肉,自然少不了为我国传统饮食添砖加瓦,涮羊肉成了元朝的特色美食。据说,在忽必烈带领军队南下的时候,跋涉一天,想吃从小吃到的炖羊肉了,就吩咐伙夫去做炖羊肉,但是刚把羊肉切好,就有敌军来突袭,伙夫着急,想快点让将军吃上一口羊肉,就把羊肉切得很薄,直接放入水中煮,然后调了一个简单蘸料,没想到,味道出奇的鲜嫩,受到了忽必烈的夸奖。
在元朝建立国家以后,涮羊肉也有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升级改造简单后,涮羊肉迅速占领市场,直至今日,涮羊肉依然是一道广受欢迎的美食。
大口吃肉一定会大口喝酒,元朝的酒文化也是非常出名的。"安得酒船三万斛,棹歌长久白鸥群",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喝酒。酒的种类也是多样的,比如说以粮食为原料的烧酒、黄酒、马奶酒、果酒、葡萄酒、苏尔麻酒。
北方寒冷,游牧民族喝酒可以暖身,建立元朝后,更是喜欢上了喝酒,与少数民族通婚的汉族也喜欢上喝酒,整个社会的喝酒文化盛行,就是寺庙里的僧侣也喜欢喝酒。据说,在元朝,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酿酒款客。元朝也留下了不少的蒸馏酒器记载。
养羊养牛的国家,奶制品自然也是非常丰富的。牛奶、马奶、羊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命源泉。因为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所以牲畜奶业非常丰富,据说,蒙古人在出战前,都会举行祭祀活动,马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祭祀品。
汉族人在接触到奶制品后也是非常的喜欢,毕竟北方人长得高大壮实,而南方人长得稍微矮小,谁又不想长得高大呢?于是奶制饮料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饮品,但是因为中原不适合大规模的养牛羊,牛羊奶在当时也无法长期保存,所以奶料在北方更为流行。
在中国的任何时期,都是离不开茶叶的,就算是游牧民族也是,茶也是宋朝的流行饮料之一。元朝时期的统治者是推崇茶叶的,元朝人忽思慧还专门收集了各种茶饮做法,编制成《茶膳正要》,丰富了我国的茶业文化。
元朝人喜欢喝茶,其主要原因是茶叶的好处多,"营盘风软净无沙,乳饼羊酥当啜茶。"就是说在吃东西的时候要配茶。元朝人喜欢吃肉,肉吃多了腻味,喝茶可以缓解油腻,而且茶叶还可以促进消化,还有安神的作用,喝起来口感清新,所以元朝人也是爱喝茶的。
除了这些大家都熟知的饮品,元朝人还流行各种饮料,真正的饮料。元朝人在远程中亚的时候,见到了柠檬,在当时叫里木,柠檬也被称为"里木可水",忽必烈非常喜欢这种口味,于是在广州圈了一个皇家果林,专门种植柠檬树。有奶有茶,元朝人还发明了奶茶。
除了这些还有"荔枝汤"、"熟梅汤"、"天香汤",都是取一些比较常见的植物熬制而成的,相传元朝人发明了许多饮料,还有一些是药材制作的。但是元朝由于局势不稳,还中断过科举制,造成了元朝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让许多饮料做物的做法失传。
北方蒙古游牧民族性情粗狂豪爽,喜好吃肉和面食,而南方百姓喜好吃米饭蔬菜,当游牧民族遇上精致人家,没有出现饮食冲突,甚至以食打开了思想文化,最终元朝的饮食文化变得多元发展,汉族人们爱上了喝酒吃肉,北方人民爱上了米饭。除了主食,面食也在元朝。
烹饪的方法也变得多元齐发,在元朝以前,烹饪方法多为烤、蒸、煮,而在元朝煎、炸、烧烤方式也比较流行。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来看,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元朝因为民族关系,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创新气氛更加活跃,饮食也在这个这个朝代不断创新。涮羊肉,市场一绝,人见人爱,就是在这个朝代被发明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烤肉引得众人胃口大开。
这些都还不算最能体现元朝的创新力,面食才是元朝人们的宠儿,大家都吃过饺子,但是不知道煎饺也是这个朝代发明的,还有"麻食",是一道北方人都知道的小吃,南方人称呼为"空心面"、"猫耳朵"。还有"春盘面"也是在这个朝代被发明的,配料丰富,味道绝美。
健康膳食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元朝有一个粗糙的心,却是却做着最健康的事。荔枝汤古籍中记载:"乌梅半斤,洗净熬去核,滤净滓,沙糖一斤,熟水化作汁,滤去滓,桂末三钱,千生姜末半两,丁香末一钱。"
原料为生姜、桂末、乌梅、砂糖、还有丁,像生姜,就是有益身体健康的。据说,在元朝战争频发,老百姓的生活也是水深火热的,穷人想要省钱,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副好身体,于是,普通百姓就会用一些常见的药材熬成可口的饮料,有病去病,没病预防,可惜很多方子都没保存下来。
宋朝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宋朝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就可以的独领风骚,元朝就是继承了宋朝的饮食文化。宋朝是不实施宵禁的,城中白天和晚上都非常的热闹,市场上到处都是酒楼饭店,除了本土饮食,还有西方传来的胡人餐食。
宋朝文人众多,喜好雅致的东西,在饮食上面,也穷尽功夫,研究了无数美食,还创新了多种烹饪技巧。宋朝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这种饮食精神和饮食文化依然延续,而且"谁人不爱吃",元朝在这种风气影响下,自然爱好美食,敢于创新。
元朝虽然一直在征战,但是确实达到了历史最高成就,让我国的领域版图不断的扩张,盛极时,中欧都是我国的一部分,历史上评价元朝土地面积:"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还有:"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足以看出元朝在当时面积有多大。
元朝的统治者在远征的过程中,除了带回土地,还带回了其他地域或国家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元朝的饮食文化也像土地一样,不断的扩张。
古代中国有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划分,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商人专权重利,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元朝是少数不抑制商人的朝代,甚至还有重商主义政策,大力的发展商业。吃、穿、住、行,居于首位的就是吃,在工业不发达的古代,元朝的商人也竭尽全力的发展餐饮行业。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只能不断创新以味道取胜。另外元朝频发战争,在有段时间还取消了科举制,大批的文人从文坛走进了商场,又为元朝的饮食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元朝的饮食文化自然十分发达。
元朝从建国到灭亡只有九十八年,却达到了盛唐时期都没有的成就,领土一直在不断的扩张,百姓生活不稳定,把悲情寄托在美食上也是一个好的消遣方式,更是有不少的穷苦百姓防止生病,发明了不少的药用饮料。
而且在元朝发明了纸币统一了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花钱在吃食上也变得更加容易。历史的苦难已经过去,虽然说元朝的饮食文化发达,交通也非常的便利,但是元朝百姓确实生活得更加艰难。
如果唐朝是引得其他国家都喜欢来中国学习的国家,那么元朝就是其他国家都想来发展商业的国家。北方少数民族在草原上就喜欢以物换物,建立元朝以后,统治者还是保持了这个观念,于是开放经济与其他国家通商,又成了元朝一个特色,元朝的帝都还成为了世界上出名的商业贸易中心。
元朝为了发展经济,还专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修陆路,开凿运河,开发海路,还发明纸币,"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元朝的经济非常的发达。
元朝对外贸易发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外国的饮食文化也相互交流。在元朝之前,我国许多食物是没有的,都是在元朝对外经商的过程中带回来的。
首先,茴香就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在历史文档中有记载:"其形如蒜,层叠若小精葱,甚雅,味如葱等,腌藏生食俱佳"。正是因为形状像葱,当时的人们还给茴香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回回香"。
还有胡萝卜也是元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当时在云南广泛的种植,成为了一种常见食材。还有菠菜、黄瓜、大蒜、石榴等食物都是在元朝时期传入中国的鹅,如果没有元朝的贸易开放,中国的饮食文化一定不够完整。
元朝在历史上的存活时间并不算久,但是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饮食上都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元朝使我国的领土达到了最高巅峰,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开始使用纸币,也影响了世界的货币制度,在饮食文化上,发明了涮羊肉,这是无数人的心头好!
还有在元朝时期传入中国的食材,做饭必不可少的大蒜、清爽可口的黄瓜、动物和人都喜欢的胡萝卜,开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新局面。元朝是我国饮食文化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知其食物,却不知来历,今天才知道元朝原来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五、宋元明清科技文化特征
隋唐: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许多方面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赵州桥、雕版印刷术、测量子午线、唐本草等等。不仅影响到亚洲的文化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中华文化圈”。
宋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三大发明开始运用,科技文化继续领先世界。
明清:传统科技继续发展,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伴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诞生了
③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完成。
④宋元文化: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六、关于描写宋元文化繁荣的古诗?
1、《题临安邸》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望海潮·东南形胜》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七、宋元时期的艺术文化有哪些?
一、《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1.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
2.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3.辛弃疾发扬苏词的豪放风格
三、元曲和关汉卿
1.元朝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2.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四、绘画和书法
1.山水、花鸟、风俗画和《清明上河图》
2.书画家赵孟
3.“宋四家”和赵孟的书法
宋代,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一方面,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唐代,成为战闰秦汉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史学等方一面综合比较,宋代无疑也都超过了店代,成为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鼎盛期。
因此,“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的。”国学大师钱穆说:“唐末五代结束了中世,宋开创了近代。”从中唐开始而在北宋稳定确立的文化转向正是一种“近世化”过程。这个近世化的文化形态可以认为是中世纪精神与近代工业文明的一个中问形态,其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合理性、平民性。
北宋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所以一改五代重武轻文之策,实行“兴文教、抑武事”的“右文”政策。其主要措施,便是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唐代科举虽然已是“以文取人”,但“文”尚不离“人”,至宋代则发生了最有意义的变化:“锁院”、“糊名”、“眷录”—这些隔绝考官与举子,只凭文而不见人的措施,不仅产生了“禁谢恩于私室”的明显效果,也使得“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在宋代真正实现,从而将政府变成一个向“孤寡之士”开放的带竞争性的机构。
在“右文”政策的影响下,“学校之设遍天下”(《宋史·选举志一》)。宋代的教育分官学与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分国子监(亦名国子学)和州县学,尤其是州县学,到北宋末年最为兴盛。私学有初等教育的私塾、蒙馆,但宋代私学的特色则是高等教育的书院、“精舍”。书院教育源于唐末,盛于两宋。宋代书院私人讲学、自由争鸣的风气,直接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可以说理学因书院而兴盛。
科教兴国,古今一理。宋代的科技文明当之无愧居历代之首。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其他三大发明主要集中在宋代。指南针至迟在北宋末年应用于航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及“子案”(子弹的前身)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北宋苏颂、韩公廉创建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北宋贾宪的“贾宪三角”比西欧(法国)帕斯卡三角早600年,而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更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再如中国的拱桥、建筑用的托架、造船用的舱壁、踏水轮的船舰、炼钢炉及水力纺织机……都出现于宋代。
难怪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不无感慨地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看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与教育、科举的严密及科技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相一致,以词、文、画、书为特征的两宋士大夫文化也表现出精致典雅的性格。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出中唐以来的文化转向,从文化类型上说,是由汉唐雄强开放型向宋明精致内敛型的转向。
八、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物质背景?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物质背景:
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3
雕刻印刷术作品 中国最早最大最精之雕版墨印填色珍品。辽代版画《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木刻版印着色立幅中时代最早、幅面最大、刻印最精的作品。 精美细腻的经头画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4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作用)。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雕刻版宝钞
5
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 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看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6
毕昇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九、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基本概况?
①北宋华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
②指南针、火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应用在航海业和军事上。
③北宋沈括若有《梦溪笔谈》一书,记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
④郭守敬编写《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1、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2、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3、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4、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包括外来宗教),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6、前代科技文化成就奠定的基础。总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贡献,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贡献,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1.起点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
十、如何认识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
宋元时期,南方较为平稳,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毗邻定海,这才迎来了定海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鼎盛期。宋时,定海有渔船3900余艘。元代,定海的年鱼产量达130万斤以上。所谓“楼橹万艘”、“海宫眩鳞”、“商船丰贝”、“千家食大鱼”,可见当年渔场之繁荣。
宋末元初,定海与日本、高丽、安南、缅甸、爪哇等国均有商贸来往。当年的定海港“往来互市,舳橹相接”。元代,金塘的沥港为南粮北调的漕运港。
宋元时期,定海办书院、考进士,文风鼎盛,英才辈出。两宋时代,定海共计考取进士34名,为定海历代之最。其间,定海人余天赐,官至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曾有“一门三尚书”之美誉,并创建了虹桥书院。
“山川唐旧邑,文物宋遗民。”可惜,定海的大好局面在宋元之后未能延续下去。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的“东科青年”。
宋元时期,南方较为安定,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毗邻定海,这才迎来了定海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鼎盛期。
宋时定海,户计万余,丁口十万以上。当年,定海的晓峰、昌国等盐场相继设立,宋宝庆年间的年盐产量达6210万吨。北宋诗人柳永曾在盐仓任盐场正监,并作《煮海歌》。
歌曰: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