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寒衣节 > 正文

中国的节日都在几月几日?

2023-02-18 12:07:05  来源:网络   热度:

中国的节日都在几月几日?

中国传统节日:

1、除夕(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2、春节(正月初一)

3、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

4、填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

5、龙抬头(每年二月初二)

6、上巳节(每年三月初三)

7、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

8、清明节(每年4月4日-6日)

9、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10、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

11、九毒日(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12、姑姑节(每年六月初六)

13、财神节(每年七月廿二)

14、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5、中元节(每年七月十五)

16、中秋节(每年八月十五)

17、重阳节(每年九月初九)

18、寒衣节(每年十月初一)

19、下元节(每年十月十五)

20、腊八节(每年腊月初八)

21、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22、春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23、秋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中国现代节日:

1、元旦(每年1月1日)

2、情人节(每年2月14日)

3、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每年3月5日 )

4、国际劳动妇女节(每年3月8日 )

5、植树节(每年3月12日)

6、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3月15日)

7、劳动节(每年5月1日)

8、五四青年节(每年5月4日)

9、母亲节(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

10、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

11、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12、父亲节(六月第三个星期日)

13、建党节(每年7月1日)

1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7日 )

15、建军节(每年8月1日)

1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 )

17、教师节(每年9月10日)

18、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9月18日 )

19、国庆节(每年10月1日)

20、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 )

21、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 )

22、世界青年节(11月10日 )

23、 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

24、中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 )

25、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26、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27、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28、12月24日 平安夜

29、12月25日 圣诞节

三个鬼节分别是几月几号

鬼节是几月几日 三个鬼节分别是几月几号

中国三大鬼节,是节日的合称,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传统节日里祭祖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大鬼节”。

清明节时间在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

中元节时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

寒衣节时间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三大鬼节之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主要习俗是祭祖,另外还有插柳枝、放风筝、荡秋千、踏青、蹴鞠、打马球、射柳、蚕花会(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主要在南方)等习俗。

三大鬼节之中元节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中元节乃是三官大帝中元地官的圣诞日,道教将于此日进行超度先人,拔度亡魂事,所谓:天官赐福,地官释罪,水官解厄。

三大鬼节之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中国鬼节的故事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中元节俗称鬼节。

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过去,民间从七月初七开始,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千百年来,鬼是文学艺术家的“宠儿”,在他们笔下诞生了无数人鬼情未了的旖旎缠绵、夜访吸血鬼的悬疑惊悚,宋定伯捉鬼的壮伟,有钱能使鬼的世故。不管是和谐还是敌意,是喜感还是悲情,这种沟通两界的奇妙景观,不能不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蔚为壮观的民间范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