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寒衣节 > 正文

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

2023-01-09 02:15:3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

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在这一天,古人就有一些祭祀、授衣、开炉等风俗习惯。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在相关诗文中就有关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样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农历的九月份开始,气温下降,天气就会逐渐的转凉,为了防寒保暖,人们就要添置一些过冬的棉衣,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之为“授衣节”。后来也逐渐演变成在这一天为远方的亲人寄送寒衣,为亡故的亲人烧寒衣祭祀。现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并统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作为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典故。

第一个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民间“授衣”,十月初,正值稻谷收获的季节,这时候帝王身穿冬衣,告诉百姓冬天将至,要注意防寒保暖。而朱元璋登基后,为顺应天意,在这天将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饭分享给群臣品尝,并举行相应的“授衣”之礼;

第二个就是关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壮丁送去修建长城,十月初天冷,孟姜女带着寒衣千里寻夫,但是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已经亡故,故而其悲愤交加,日夜哭泣,结果哭倒了长城,见到了亡夫的尸骨。于是长城内外的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忠贞为夫的故事,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称作“寒衣节”,而在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成了祭祀亡故亲人的一种风俗习惯。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商人为了促销的伎俩,商人慧娘为了将造出的纸张卖出去,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让周围人信以为真,阳间普通的纸张,在阴间是可以用来当作钱花的。于是也就有了寒衣节烧纸祭祀的习惯。

因为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时候,将10月作为岁首,所以才会把10月1号立为寒衣节。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蚩尤而流传下来的一个节日。历史典故就是,人们非常崇拜蚩尤,觉得蚩尤是一个非常勇猛的人,所以才会把这一天立为寒衣节,用来纪念蚩尤。

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以十月为岁首,在这个节日,秦始皇要祭拜一些重要的人,从这一天开始,天气慢慢变冷,所以就有了寒衣节这个节日。民间一直以来也保留了这个习俗。主要的典故有孟姜女送寒衣。

二、农历十月初一又叫寒衣节,这一天有哪些风俗习惯?

寒衣节,是我国祭祀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与传统的清明节和中元节不同,清明节是给已故的故人上坟,中元节是给已故的故人烧纸钱,而寒衣节的习俗就比较多了,不仅要烧五颜六色的纸钱和衣服,还要吃面条,吃红豆饭,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风俗。

一,寒衣节烧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人们怕已故的故人没有衣服穿,所以选择在这一天祭祀的同时顺便烧一些香烛和纸钱,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物品-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寒衣节正是这样来的。

二,寒衣节要吃面条。

古时候,寒衣节不仅要为故人送去寒衣。生者也要过一生象征性的过冬活动,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有的地方可能会吃一些油粑粑,所以这个风俗也流传下来了,在思念故人的同时,也能适当的改善生活。

三,寒衣节吃红豆饭。

寒衣节吃红豆饭这个习俗说来话长,相传古时候有个小孩子跟地主家做斗争,然后被地主杀了,血染红了米饭,俺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月初一,穷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孩子特意在这一天吃红豆饭。

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寒衣节吧,但事实上寒衣节的由来已久,我们还是要多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不可丢弃的,那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一代一代把它传承下去。所以我们要在这一天为已故的亲人送上寒衣,在纪念逝者的仪式中,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如果你还知道关于寒衣节的其他风俗,也欢迎在评论区跟我讨论。

这一天会给逝去的人烧一些衣服,还会烧一些纸扎,还会去祭拜祖先,这一天也会吃面条,还会吃红豆饭,有的地方也会吃饺子。

吃红豆饭,烧寒衣,吃面条 ,烧纸钱,要穿棉衣。这些是最常见的风俗习惯。

第一,要去上坟,第二,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第三,要烧棉衣,第四,要烧被子,第五,要烧一些彩色纸。

三、十月初一买衣服

十月初一可以买衣服。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北方百姓祭扫祖先送寒衣的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扩展资料: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旧历十月初一日为寒衣节,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

清末明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点买寒衣纸。它是一种彩色蜡花纸,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素色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一般都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也有剪成衣裤状的,也有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火。

十月初一,称祭祖节。

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有这样的忌讳吗?那我还10月初已生日呢,那我男朋友要送我衣服难道我不要啊

可以

十月初一忌讳的是带红绳、风铃等这些招鬼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