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寒衣节 > 正文

冬至、寒衣节一般做几个菜?

2023-01-08 12:31:4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冬至、寒衣节一般做几个菜?

寒衣节虽然被称为是鬼节,但在民间和每个节日一样,都有一些习俗活动,而这其中大家最想了解的应该就是饮食习俗了,那么寒衣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跟随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寒衣节的传统食物 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二、为什么阴历的十月初一要吃饺子,还要烧纸,有讲究吗?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风俗

三、十月一能包饺子吃吗

我只要你喜欢吃哪一天包饺子吃都是一样,没有规定要一定要哪一天才能吃饺子

春节包饺子是一种习俗,现在平时也会经常包饺子吃,调节一下日常的口味。也就是说,10月1日包饺子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要有时间,随时都可以包饺子。

天天饺子月月年,啥时候都可以吃饺子的,吃饺子不分季节,有时间就可以包着吃。以前吃顿饺子不容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就可以随便吃!

可以啊,为什么不能包饺子吃啊,长什么时候吃饺子就什么时候包就好了,无论是哪一天

农历十月一是寒衣节,又叫十月朝,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又叫鬼头日,有些地方会包饺子祭祀先祖,所以是可以包饺子吃的

四、十月初一寒衣节,老话说“清明烧前,寒衣送后”,究竟是什么意思?

“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辛丑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在我当地把这一天叫做“寒衣节”。人们在这天早晨起来都要到先人坟上和墓碑钱,给先人们烧纸送寒衣。流传着一句话“早清明,晚十月一”的谚语,意思是说,清明节的祭祀先人要早于清明这一天,十月一要晚去上坟祭奠。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众说纷纭,其中最为浪漫动情的,莫过于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一、十月一“开鬼门”传说。“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风尘。可叹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锁人。”这首宋朝的竹枝词,写的是古代农历十月一日,俗语称作“开鬼门”。传说在阴曹地府被禁锢的鬼魂全“解放”了(来年清明节才重回墓田),在这天都要在各自的坟墓收取亲人送来的棉衣和“钱粮”,所以又称为“寒衣节”。

二、朱元璋“授衣”传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三、孟姜女千里寻夫故事。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新婚三天,范杞良便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悲愤之下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了八百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这个千古绝唱流传开来,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大家有什么别的解释?

那就是冬天冷了,可以给亲人烧去一些冬天的暖衣,让他们在那边不要太冷,冬天这个时候开始冷了,他们这样的方式让亲人不被冻到。

其实就是在清明的时候给祖先烧纸钱,在寒衣节当天就要为前辈们准备好衣服,毕竟天气开始转冷了

寒衣节是一年一度祭祀亲人的节日,类似于清明节。这个节日流传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在这一天为死去的丈夫送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