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奠鲜花 > 正文

春节期间 各地都在吃啥

2023-03-21 23:08:03  来源:网络   热度:

春节期间 各地都在吃啥

1、北京:春饼

大年初七这一天北京人讲究吃春饼,俗称“咬春”。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2、东北:粘豆包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粘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出门打猎时的食物。这要全家人一起在年前包完,并在过年一起吃,预示着全家幸福、美满、和谐。

3、广州:腊味

寒冬腊月里“吃腊”是广州人的传统。很多乡下人家一到过年必备腊味食品,亲朋好友相聚,餐桌上经常少不了自家的腊肉。从口感上来说,广东腊味中最重要的口感是甜,原因是里面放了糖。

4、广西:粽子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在广西,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粽子也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广西人赋予了粽子新的意义,广西人更把粽子当作是一种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广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图的是一种吉利了。

5、河南:饺子

河南人过春节,无饺不成年。不过这里的饺子可是规矩多多。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砰砰咚咚地便开始剁馅,这天包的饺子要足够四顿饭用,即年三十中午、除夕、初一五更以及中午。

6、江苏:过年馒

“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在除夕之前的这两天,按照传统习俗每家每户一定要蒸上几锅面食,发面和蒸馒头的习俗就取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7、陕西: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在碗臊子面以示怀念。

8、上海:豆芽

上海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9、南京:元宵

南京人有吃元宵图个团团圆圆的说法,所以从大年初一开始当地的市民都会吃元宵一直到元宵节。“叠元宵”是南京饮食文化的传统品种,它用手工揉粉包馅搓圆,经过多次沾上生糯米粉在器皿中筛滚而成,使口感有韧劲。

10、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湖北人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鸡、全鸭、全鱼,“三糕”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11、山东日照:花馍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种风俗:每年从农历腊月开始,家家户户蒸花馍。花馍品种繁多,有“花”,有“鸟”,有“鱼”。不管是哪种式样,都寓意着美满幸福。比如过年时蒸的“鱼”,寓示着来年“年年有余”;儿女结婚时蒸的“鱼”,不仅预祝小两口日子过得宽绰,而且还包含美好的祝福。

12、山东阳谷:花糕

在鲁西一带,每年春节都有蒸花糕的习俗。这种花糕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制作者把面擀成一个个小饼,用长条形的面包起红枣,形成一个枣塔,寄托了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

13、山西临汾:春卷

北方的年俗,在正月二十吃春卷,春卷就是将在春节其间吃不完剩下的菜,用面卷在一起,油煎着吃,非常可口。当地人说:“吃了春卷,就算过完了年,明天就可出门干活挣钱了。”

14、新疆:馓子

古尔邦节将至,新疆哈密地区的穆斯林纷纷制作馓子,以备在节日期间款待客人、馈赠亲朋。馓子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壮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

15、福建:面条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新年吃长寿面是预祝寿长百年,有“长命富贵”、“福长禄深”的吉祥寓意。同时,还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16、浙江台州:长寿面

每年春节前夕,当地居民就利用山村特产番薯,采用传统制作方法,以番薯淀粉制成粗面,俗名叫绿豆面,也称“长寿面”,其色有点绿,不易折断,尤为人们喜爱。

17、郑州:灶糖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山西省临汾市区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谢谢

临汾当地的餐饮仍以面食为主,油炸食物,杂粮细做是当地的特色,在临汾市解放路有不少上档次的饭店,价格也比较合理,饭菜口味兼顾南北。

名称: 烧麦

介绍: 烧麦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

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名称: 太后御膳泡泡糕

介绍: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马流传,这里还有段历史故事。    

“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名称: 羊杂烩

介绍: 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这一作法与蒙古族吃羊肉的习俗大同小异。

名称: 油炸馓子

介绍: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油炸馓子用上等麦子磨的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丝套环的黄脆脆的金馓子。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

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名称: 元宵

介绍: 元宵是我国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山西省内的元宵尤以南门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霍泉水浇灌的糯米品质优良的缘故。据说,这种糯米曾与”沁州黄“小米共同被选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

名称: 猪血灌肠

介绍: 猪血灌肠是霍州传统名食之一,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是誉满三晋之佳品。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西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西安,歇足于霍州,霍州名厨为其制作御宴。西太后、光绪皇帝与诸大臣对猪血灌肠赞不绝口,故此成为一道传统名吃。

名称: 霸王别姬

介绍: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名称: 晋南醪糟

介绍: 晋南醪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使用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并用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而成。

工艺:烹制洪洞醪糟,需先制作一个特别的风匣炉,状如打铁炉,炉口直径26厘米左右,通炉膛前方,焊接一节长约33厘米,前细后粗直径3.3厘米的铁皮烟管,另外还需一个大的黄铜瓢。用独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纯味正,清香悠长。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