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怀念父母 > 正文

作为一个孩子,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家长?

2023-02-15 02:53: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作为一个孩子,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才是孩子需要的。那么怎么样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呢?

1、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就要以身作则。任何事情要求孩子做之前,自己先做到。家长有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教育孩子,只需要做好表率就可以了。比如,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上,家长是比较头疼的,又喊又叫,往往收效甚微。换一种方法,回到家里家长把手机放一边先不玩手机,那么孩子还有理由问家长要手机吗?这就是以身作则。

2、家长多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才是最需要的。孩子的高兴、伤心都需要有人倾诉;孩子的困难需要有人帮助,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需要家长的陪伴试想一下,家长错过孩子的毕业典礼,运动会等等这些孩子成长的经历,不仅仅孩子心中有空洞无助的感觉,家长心里也会后悔把。

3、家长适当放手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抓紧孩子的手,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家长要放手,鼓励孩子去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生活能力。比如,自己洗袜子,自己去商店买东西等等。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将来进入社会就会独当一面,不会依赖任何人。

4、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相爱,关爱老人,一个家庭氛围其乐融融,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心理乐观向上,能成为非常优秀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小的时候是最需要家长陪伴的。这个阶段,家长无论如何要陪伴好孩子,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经历。试想一下,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还需要你的陪伴吗?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点个赞。

当然是想要一个开明的家长,而且能够理解和包容自己,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教育,要跟自己做朋友,多沟通,相互陪伴彼此。

我觉得一个孩子最想要的是一个能与自己平等交流的家长,我孩提时候,父母就经常以命令的口吻和我说话,得不到尊重。

1、能够尊重自己的父母。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上面孩子都希望父母可以尊重自己。2、性格温和平静的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事情,而不是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支持他们,多鼓励孩子相信他们。3、理解包容的父母。能读懂孩子的动机,并以包容的心态逐渐引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孩子想要一个尊重彼此,宽容自己,不要太古板,思想要稍微潮流一些,沟通顺利,相互理解,家庭气氛和谐美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一定支持鼓励这样子的家长。

二、关于一个孩子与父母化解矛盾的故事

良好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的时代,一家一户的教育方式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朋友将比考试不及格的后果更严重。看一个孩子的重要是看他有没有朋友。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或者不爱交朋友家长一家要重视。孩子打架也是一种体验。大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管。让小孩吸取教训后再次交往。孩子化解矛盾的能力比大人强。孩子就是在打打闹闹中成长。在国外很流行签协议租小孩,父母之好代替不了同伴之好。再好的父母也不能替代小孩的同伴的作用。

家庭要是快乐之家。家庭要有一种诗意,国外有一种停电日教育方式,各人忙各的,一家显得很陌生。傍电以后谁也干不成事,于是一家人就靠在一起讲故事,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很怀念停电时的感觉,不停电就点蜡烛,一家在一起快乐地相聚。周末一定要带孩子出去玩玩,对孩子的心理会大有好处。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他一与父母的关系和谐,关系的好不好往往就意味着教育好不好的。教育不好很有可能就是关系没有处理好,尊重信任的关系,是珍爱而不是溺爱的关系。如果父母能用很欣赏的眼光看着孩子,孩子一定感到很自豪、很温暖。

好的关系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危险时,能够对你说。这点很不容易做到。多拥抱自己,没有被父母拥抱过的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抚摸自己的婴儿,表达自己的爱。在家吃饭吃什么?据调查,经常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情绪稳定。让孩子摆脱孤独,不赞成过早将孩子出国留学。孩子越小越对情感支持的需求越强烈。仅仅只是,过早地离开父母的呵护。如果他特别有意志或国外有亲戚。

三、《超级演说家》13岁小孩教我们怎样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父母

1

看了《超级演说家》一个13岁孩子杨心龙的演讲《我们喜欢怎样的父母》,讲出所有孩子的心声。终于知道,要怎样做才能成为孩子喜欢的父母。

有一次,杨心龙妈妈过生日,下起了漫天大雪,杨心龙想给妈妈一个惊喜,于是一个人冒着大雪,偷偷跑到山顶上,在所有能写字的地方都写上给妈妈的生日祝福语。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双手冻得通红,满心期待妈妈看到这些的样子。

等妈妈到了山顶,杨心龙赶紧指着雪地大叫:“哇!妈妈,快,快看,有人在祝你生日快乐!”结果,他妈妈来了一句:“不就是你写的吗?有什么好张狂的?”

杨心龙当时的心声:妈妈,你都不能浪漫一点吗?哪怕配合一下也好呀?

当杨心龙讲到他爸爸的时候, 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在台口等着他爸爸的出现,以前比赛爸爸都陪着,结果工作人员告诉他:“你爸爸在第二现场,不能过来陪你了。”杨心龙很失望,心想:爸爸不来,这次登台还有什么意义呀?

当杨心龙正要登台的时候,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转过头,正是笑眯眯的爸爸。爸爸给了他一个拥抱,说了一句:“知道儿子需要我了!”

讲到这里,杨心龙哽咽着流下了眼泪,为有这样一个懂他的爸爸而感动。

这也让我回忆起童年往事,我的父母跟杨心龙的父母有相似之处。

小时候,我比较喜欢爸爸,一直跟我妈的关系不是很好。也不能说是我不喜欢我妈妈,只是对妈妈教育方法不喜欢。我妈妈那种教育方法是恨铁不成钢,巴不得我一下就长大,懂事,独立。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感冒比较严重,实在是没有力气动一下,爸爸叫我吃饭,我跟爸爸说:“爸爸,我想在床上吃。”爸正准备把饭端过来的时候,妈妈呵斥道:“别给她养成那种习惯,让她自己来端碗。”听到妈妈的话,眼泪刷的流了下来,心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

爸爸笑咪咪把饭递给我,安慰道:“别哭了,快吃。”这时,妈妈就会说:“你就溺爱吧!到时候爬你头上拉屎。”一点不夸张,这是我妈经常说我爸的话。

邻居夸我能干的时候,妈妈就会一个劲戳我的短:“能干啥呀,又笨又懒。”妈妈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夸过我,有时候真怀疑是不是她亲生的。好羡慕别人的妈妈,像朋友一样的给他们支持,鼓励。

欣慰的是有一个理解我的爸爸,他从来不要求我们要怎么样。小时候不管做什么,他都默默支持,就算是做错了,也不会大声说我们,只会轻言轻语给我们建议。

有一次考试考差了,老师要我们把卷子给家长看。我小心翼翼的边拿卷子边跟爸爸说:“爸爸,我这次考差了。”我还以为爸爸会责备我,会数落我一顿,没想到爸爸笑着说了句:“下次考好就是,努力了就行了。”听到爸爸这句话感动得快掉下眼泪,不能让爸爸看见,赶快底下头继续写作业。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好。

上班后,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爸爸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在外面要努力。”每当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想到这句话,仿佛打了鸡血,信心猛增。

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父母教育方法对自己的影响。现在自己作为孩子的妈妈,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育儿方法。

每年孩子过生日,我都会送生日礼物。孩子也会模仿,我和她爸爸过生日,我家孩子都会送我们生日礼物。不管孩子送什么,我都会很高兴,很惊喜的结过礼物,夸赞一番,你不知道孩子那个高兴劲,满满的成就感。

我家孩子喜欢画画,每画一幅画,都会拿给我看,我会用特别惊奇的表情:“哇!好漂亮呀!……这是我们丫丫画的吗?”每到这个时候孩子都会特别开心!没事就画,没事就画,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不过,我也会打击下孩子:“唉!我们丫丫长得这么矮怎么办哟?”

这时,人家双手捧着脸一幅得意的表情跟我说:“我矮是矮,但是我漂亮呀!”好吧,我醉了!哈哈

有一次,大妈说她:“丫丫,你看你多矮哟,姐姐好高,你要快点长呢!”

人家玩着手里的玩具,漫不经心的来一句:“我矮是矮,可是我皮肤白呀,姐姐皮肤好黑的。”哈哈,把我们在场的人笑的前滚后扬,说得她姐姐都不好意思。各种版本的贬,她都能自信的应对自如。

我们经常会跟她一起玩游戏。玩的时候,我把自己也设定为小孩,游戏规则都是她说了算,我们配合。经常玩的就是扮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她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角色换着当。嘿嘿,其实也蛮好玩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老端着架子,我们一起融入孩子的世界,跟孩子打成一片,这样带孩子才不觉得累,自己也开心。

我家孩子已经帮我当成知心朋友了,不管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我。所以孩子和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什么话也敢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