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怀念父母 > 正文

怀念父母亲的经典句子

2023-01-08 16:17:06  来源:网络   热度:

怀念父母亲的经典句子

1,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也跟着平静了,想念家,想念父母,想念妈妈做的饭菜,想念自己的房间,想念那抽屉里泛黄的青春日记想念。。。心又躁动了。

2,看见别人都有,家人等待,回家的你,突然感觉好孤单,远离家乡的我,突然觉得,好想家,想念妈妈的那碗热面条,想念爸爸的那道糖醋排骨,想念和妹妹一起斗嘴,想念,有时候好幸福,有时候好孤单,有时候好无助。

3,想念爸妈的饭菜,想念他们唠叨我时的样子…好想回家,可都是奢望,除了父母真的任何人都不会真心对你好……以后的路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家人。

想父母的说说

4,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

5,似乎成长就是如此突然的一件事。浅浅淡淡的在一直清醒的岁月里。你说。当某些方在疲劳奔波的时候。就难有心思去想什么和写什么了。我想。或许是吧。有那么一瞬间。很是想念父母他们。然。终究是欠了他们一辈子。但愿他们都能活到很老很老。

6,其实想起中午的梦还是泪目,再没有人给我收拾桌子,没有人为我安排的井井有条,没有人无私的担心我,没有人能如此的容忍我,没有人会方方面面考虑到我,还有我的妹妹,这几个月从没有像今天这般的想你们,特别是每每想到梦里和妹妹相见的抱头痛哭,还有父母帮我收拾的井井有条的桌子。想念,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想念。

7,爸妈的电话来了,想念的人总会不期而致。他们告诉我,要吃好。别一个人懒着。我总是说会的。

8,很多事情想到就尽力去立即实践,想念父母了,就常回家看看,没有那么多明天,别让今天的等待成为了明天的遗憾。当下的每一天是弥足珍贵的。用尽全力去奋进,刻画每一天不可重复的不同的自己。

9,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变得最多的就是想念,我想妈妈,我想爸爸,我想爷爷奶奶,我也想可爱的小妹。

10,特别想念他们,但当我看到爸妈的时候我,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张不开口,甚至连那句爸妈都没喊。

11,睡不着的夜晚,听着空调缓慢制热的声响,仿佛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相互挤压,无比想念假期,想念父母,想念那些丢失的青春年华,可真是一个矫情鬼。

做父母,是一场体面的退出

一、

我想写下一个所看到的故事。

纳博科夫晚年与女儿同在纽约,不像其他父亲,他尽量不见女儿,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日子,生日啦,圣诞了,这父女总是凑不到一起。

他与女儿的联系总是很随机、很少、毫无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恶习”也加剧,有老友很吃惊,指责纳博科夫没有爱。

纳博科夫说,不,正是因为我很爱她,我才要从她的生活中淡出,我这个老人随时会死,这样我的死才不会继续的影响她继续生活。

我不过是一个偶尔见面的朋友离开,我不想她感觉在纽约的人海中,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

北漂、上漂和广漂,或者是其他乱七八糟的漂,在异乡算作游子,可是却真切的不想回家。

孤独的时候可以独立,回家之后只得在卸下盔甲之后被爱催促的遍体鳞伤。

辛苦一年回家之后本是想和家人在一起,一起做饭,一起吃饭。

我说我遇到了喜欢的男人,妈妈说爸爸前几天竟然给她送了一枝玫瑰。

我说我下半年可能要升职加薪,爸爸说好巧,他上半年恰好赚了好多钱。

我说我最近读过的书,弟弟说他这次考是特别好。

在异乡一个人孤独的夜里会想我回家要把这些说给家人听,要他们一起分享我的这些生活。

然而回家之后,见的第一面大多会有一刹那陌生的尴尬。

二、

坐定吃饭,便是结婚与回家。

难道父母只能成为一个词汇吗?难道感彻心扉的亲情只能用在文章里面抒情?

老一辈的人总是固执的认为,无论你在异乡打拼的多么努力,总要回家娶妻生子,才是最好的人生。

当自己的一切努力都被轻易的全盘否定的时候,便再也没有了任何分享的心情。

当做出想在异乡扎根的决定的时候,便是不孝的开始:“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成人,可是现在翅膀硬了,就再也不听话了,就让我自己死在床上好了。”

这大约是很多的想要闯荡一番的人最后放弃的最大原因。

为什么会越来越抗拒回家呢?为什么回家会成为一件可怕的事情呢?

亲人之间的干涉最为可怕,有亏欠的人情债,是无论如何也还不清的人情债使得自己没有了那么直接的反击的底气。

七大姑八大姨现在成为了一个代表,代表着一厢情愿的问询和年轻一代的噩梦,他们会问,问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然后以过来人的姿态谆谆教导。

过多的干涉难道就是爱?原本令人会感到温暖,充满着安全感的爱终将会以防御过度、攻击和疏远结束。

我想摘取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一个读者的留言:我不要求你们变成理想的父母,也请你们尊重我的理想和选择。因为,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中国式的爱逐渐成为一种绑架,发展下去,可能会与中国的一些传统产生相悖。

无论是结婚还是要孩子,无论是送礼还是催升职,父母总是为自己好,这绝对不是假的。

只是,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三、

传统而固执的父母与励志闯荡一番的孩子,亲情往往成为彼此最大的羁绊。

然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好多父母听到这些话,会以过来人的语气来说一句无法反驳的话:等你当了爹娘就知道了。

必须承认还没有给别人做过爹娘,可是爹娘却是从孩子过来的啊。

生于60或70年代的父母,已经被生活的艰难折磨的无比现实,所以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不自觉的转移到孩子的身上。

“要不是为了你,我可能就……”这通常是在大吵一架之后,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的口头禅。

可是,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替父母来完成梦想,那他的梦想,也只能依靠他的孩子来完成?

父母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那孩子难道自己没有梦想?

孩子喜欢音乐,可是父母却一心想把孩子变成商人。是不是每一个长大的人,都会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候的梦想。

当自己的梦想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并且被迫停止娶妻生子肩负责任赚钱养家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痛呢。

孩子还没有父母的感同身受,可是父母却会有孩子的感同身受。

合适的爱,难道不是去做时的鼓励与苦难失败后的依靠吗?

想对爸妈说:为什么不能再等等我呢,我难道就不能先立业,后成家吗?难道不能再多看一些风景,然后再选择安定吗?

四、

长辈的固有观念大多是经验之谈,何不让那些经验中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经验,而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经验呢。

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不能像朋友那般的相处,到底是什么逼的我们连发个朋友圈都要屏蔽父母。

因为爱情在一起的两个人,即使没有儿女,却依然每天过的像初恋一般。

就像是王小波与李银河一般,两个因为爱的太纯粹的而决定一生都不要孩子。就像是钱钟书与杨绛,周有光和张允和,沈从文与张兆和。

当然还有很多这般年轻的时候努力提升自己,因为人格而两个年轻的男女互相吸引,在可以有能力既实现自己的报复又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养家责任的时候结婚,然后一起牵手白头。

那个时候,长大的儿女想去哪里,随他啊。

我很羡慕周有光和张允和,两个加起来两百岁的人还会每天一起碰杯喝咖啡,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儿女回家反倒是煞了两个人的风景。

五、

为了结婚而结婚,这看像两个人为了搭伙过日子,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好,没有爱的那么浓烈,所以在有了孩子之后把自己的所有都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把孩子当做自己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说自己把一切都献给了孩子,然后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因为长大的孩子有自己的追求而抑郁阻拦,自己却从未享受过爱情的美。

那样的家庭,怕是缺少了关于温情。

所以,即使到了三十岁,也不要催孩子结婚好吗?只要是最后是嫁给爱情,祝福他们不好吗?

让女儿可以被一个男人极尽宠爱,让儿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尊重孩子的独立,赢得孩子的尊重,然后老去之后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回忆。

那这样的一生,哪怕是想,也会是笑着的吧。

今年回家,可不可以不要问我什么时候结婚,不要轻易的否定在异乡打拼的梦想。就让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提升了自己的格局,然后有一个真正幸福的生活,好吗?

做父母,最好的是一种体面的退出。

最后,我想摘下作家赵婕的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童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送给很多的父母,也送给终将做父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