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讣告 > 正文

新能源客车骗补起底:有人瞒天过海,有人跳楼自尽

2023-02-12 03:26:04  来源:网络   热度:

题记

我国自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年出台补贴政策,到现在刚好经过了十年时间。在这十年时间里,我国新能源年产销突破百万辆蝉联“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其中不乏,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快速登顶,也不乏乐视、赛麟等企业落得一地鸡毛。

车舆传媒旗下专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台【新能源观察】将重磅推出#新能源十年怪状系列报道#,一一解开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晚起步数十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之所以敢喊出“弯道超车”的口号,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做基石。自从2010年财政补贴出台算起,十年时间两级财政早已投入超千亿元的补贴。

有羊的地方,就一定有薅羊毛的人。

真金白银的补贴面前,滋生了一批靠“骗补”为生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在2015-20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是比拼谁的产品更具优势,而是比谁骗补的手段更为高明。2016年,央视曝光了这一内幕,据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显示,93家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中,涉及骗补车企72家,骗补车辆76374辆,涉及金额92.7亿,平均一辆车骗12万。

这些瞠目结舌的数字背后,车企们的“高招”都是如何落地的呢?

南京金龙偷天换日,开沃汽车卷土重来

2015年12月,南京金控中标了广东中山某地一批8.5米纯电动客车采购大单,按照合同约定需要在2016年3月25日前把所有车辆全部送达采购人指定的地点,并验收合格交付采购人使用。

南京金龙在2016年交付的这一批纯电动客车中,明知道所使用的电池并不符合当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目录》因而不能获得国家相应的补贴,因此南京金龙私自将其电池铭牌更换为符合补贴政策的产品,上演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好戏。按照当时补贴政策,8-10米纯电动客车每辆可获得40万元补贴计算,南京金龙如愿得到3200万的中央财政补贴。

南京金龙似乎很擅长做“偷天换日”的事情,如果不熟悉客车领域的人似乎并不知道南京金龙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开沃汽车了。1987年,黄宏生在香港创办创维,2004年却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系5000多万港币而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并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09年,黄宏生提前保释,次年抛售创维1亿股股份,套现约9亿港币,成立了创源天地投资公司。2011年,创源天地重组南京金龙,持股60%,后来又继续增持至88%,厦门金龙和南京东宇的持股比例,最终稀释为3.6%和8.4%。

2016年5月份,南京金龙低调更换LOGO,“南京金龙”字样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凯沃汽车。而此时,正是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联合核准调查车企骗补期间。不知道南京金龙是否属于“幸运儿”,但是这笔涉嫌3200万的非法骗补并未被查出。

苏州金龙无中生有,涉案8亿人财两空

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会像南京金龙这么“好运”。在2016年9月8日,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的部分案例中,苏州金龙以5.192亿元成为涉及骗补金额最大的车企。在国家财政部联手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调查后,发现苏州金龙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导致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亿元。

最终,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除收回5.192以骗补费用之外,还将按问题金额的50%处以罚款,即2.6亿元。前后苏州金龙遭遇近8亿元的处罚,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苏州金龙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

这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史上最大的罚单,也令苏州金龙就地坍塌。要知道,2015年苏州金龙的营收规模是104.84亿,净利润为4.81亿。苏州金龙发布讣告,称其总经理吴文文因病离世,但是据内部人士透露,吴文文系跳楼身亡,原因是“压力太大,不排除患抑郁症的可能”。

吉姆西唱空城计,取消资质已经破产

吉姆西本是苏州吴中区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不过在工信部的产品合格证的备案中疯狂的增速直接引发了相关部门的关注。2015年上半年,吉姆西只报备了25台合格证,而12月仅仅一个月则上传了2905个合格证,以此计算的话,吉姆西12月产量占比全年达到80%。

在相关部分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吉姆西的生产车间极为简陋,制造水平也非常低下,而且整个厂区能看到的产品不过百余台,根本不像是月产销能达到近三千台的规模企业。吉姆西的秘密在于,压根就没有生产和销售新能源产品,从三电车身到车辆识别代码,甚至是销售端的买家均是假的。其中也不乏,实际交付七八台车,但却通过编造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等手段,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按照四五十辆的标准领取财政补贴。

最终,吉姆西涉嫌骗补2.6亿元,被取消生产资质,已经破产。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部分车企的“骗补”行为也只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必然会经历的“阵痛”。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形下,国家对补贴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其中一方面是基于鼓励新能源车企提升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规避恶意“骗补”。随着近年来,补贴逐步退坡,甚至趋于取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将真正走出政策温室,经历市场经济的优胜略汰才能真正立于不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