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讣告 > 正文

殁年读音?

2024-12-09 09:41:54  来源:网络   热度:103

一、殁年读音?

殁年的意思是去世的那年。殁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ò nián,意思是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殁:读mò,形声。“歹”表示“割肉裂骨”,“殳”意为“击打”(殳为古代的一种击打兵器)。“歹”与“殳”联合起来表示“击打以致死”。这个用词一般用于国际刑事法庭的用词。殁年一般是指死者不是正常死亡的年龄。

二、殁年早逝什么意思?

殁年早逝的原来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死于非命,而且死亡的时候,年轻很轻。不是正常死亡的年龄就死亡了。其实这个和英年早逝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但是殁年早逝这个词一般是贬义词,而英年早逝这个死者去世的时候非常年轻,死的太早了,非常令人惋惜,一般是褒义词,

三、老人死用殁还是卒?

答:我的观点是,它们三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三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用来指人的去世。“殁于”一般用于意外死亡,也就是因天灾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卒于”一般来说用于介绍病逝人员的生与死的时间,常常与“生于”相呼应。

四、享年和殁年的区别?

享年和殁年是描述人的生命长度的词语,二者的区别在于表达的含义不同。享年多用于表达人长寿的意思,一般用于在人去世后描述其寿命的长度。而殁年则多用于表达人生短促的意思,一般用于在人去世后描述其寿命的短暂。所以二者的区别在于表达了人生命长度的正面或负面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用“享年”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和祝福,而“殁年”则暗示着人生的无奈和短暂。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逐渐被广泛认同,因此二者的使用也不再局限于古代的传统语境,而更多的是以中性的方式来描述人的生命长度。

五、写讣告用什么纸?

写讣告时应细致下面两点:按传统风俗,写讣告只能用黄、白两种纸。一样通常环境,尊长之丧用白色纸,幼辈之丧用黄色纸。讣告的语言要求简明、严峻、谨慎,以表现对去世者的悲悼。

六、悼词讣告属于礼仪类文书吗

悼词讣告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文书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哀悼和悼念之情,以向逝者致以最后的敬意。他们在讣告和葬礼仪式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帮助亲友们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怀念。虽然悼词讣告在礼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被严格归类为礼仪类文书。

礼仪类文书的定义

礼仪类文书指的是在特定场合或特殊仪式上使用的文书形式,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它们通常用于传达对特定事件或行为的认可、庆祝、悼念等情感。而悼词讣告则是在失去亲友或重要人物时,表达自己的哀思和回忆,向逝者致以敬意的方式之一。

礼仪类文书通常包括邀请函、感谢信、祝贺信、庆典致辞等,它们在社交和商务场合中有一定的规范和约定俗成的写作方式。与此不同,悼词讣告更多地关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回忆,以对逝者表示敬意和纪念。

悼词讣告的特点与意义

悼词讣告作为个人对逝者最后的告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意义:

  • 表达哀思和怀念:悼词讣告是人们在失去亲友时表达自己内心哀痛和思念的方式。通过悼词讣告,可以向逝者表达深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 传递信息与邀请:悼词讣告中也包含了告知亲友们葬礼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参加葬礼并向逝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 悼念社交的一种形式:悼词讣告不仅是个人对逝者的告别,也是社交中的一种形式。通过悼词讣告,亲友们可以聚集在一起,悼念逝去的亲友,并相互给予支持和安慰。
  • 记录逝者的生平与贡献:悼词讣告也常常用于记录逝者的生平事迹和贡献。透过悼词讣告,人们可以回忆起逝者的辛勤努力、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贡献,向逝者致以最高的敬意。

悼词讣告的写作要点

虽然悼词讣告不属于礼仪类文书,但撰写时仍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1. 真诚而感人:悼词讣告应该真诚而感人,表达出自己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之情。可以回忆与逝者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分享逝者对自己的影响。
  2. 简洁明了:悼词讣告应该言之有物,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亲友们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情感。
  3. 正面积极:虽然悼词讣告是表达悲伤和哀思的场合,但仍应保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可以回忆逝者的优点和他们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功,以激励亲友们积极面对生活。
  4. 表达祝福与希望:在悼词讣告中,也可以表达对逝者的祝福与希望。可以祝福逝者在天堂安息,或者希望逝者的家人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

结语

悼词讣告虽然不属于礼仪类文书,但它们在悼念和回忆逝者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悼词讣告,我们可以向逝者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怀念,同时也让我们能够聚集在一起,互相支持和安慰。撰写悼词讣告时,要保持真诚感人、简洁明了、正面积极和表达祝福与希望的态度。这样,我们可以以最美好的方式向逝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七、丈夫病故能写讣告吗?

能。任何人去世都可以发讣告。主要是-来告诉生前的亲朋好友此人已去世,大家可以做最后的告别。

八、收到讣告要上礼吗?

要上。上礼不论多少,哪怕一刀纸也要上。既然收到讣告,说明你给死者一家人有一定的联系,也许是多年不见多年不联系,也许是关系很一般,但人死后,俗话说孝子孝孙低三辈,见到长辈,平辈甚至低于自己的辈份都要下跪(当然低辈要回跪),所以收到讣告要随礼,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九、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公知们发文,"某女王终年96岁","胺倍享年68岁"。你能否看出他们的不同立场?人民艺术家李光羲李老,今年3月去世时高寿93岁,你发文和评论是否用对了措辞?

终年享年寿年卒年得年、存年亡年殁年……在影视、文学和新闻里见过吧?它们均表示去世年岁的敬辞,但不可乱用,尤其讣告和新闻报道里,轻则尴尬,重则被骂,记者搞不好被骂丢饭碗,还有抑郁的。

汉字是伟大的,结合形声义三特性,符号的背后浓缩了华夏民族的文化风俗、社会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复杂因素,一个汉字可以隐藏五千年的华夏文史,比如"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仪礼》收录先秦"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礼记》记录"五礼"。《仪礼》和《礼记》都被列入"儒家十三经"。

"礼"乃修身之本,一个民族需要统一的礼仪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多元,但核心民族文化需要统一性。统一的文化和民俗是社会发展的车轮,是民族的信仰,是团结的基石。儒家学者把生活中的礼仪文化归为五种,称"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凶礼",关乎丧葬和灾难,为哀悼不幸之事而制定的礼仪制度。丧礼属于凶礼,而发讣(报丧)则属于丧礼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发讣",特指以书面形式向亲友报丧,德高望重的社会名人逝世,则向公众发讣。讣告中写明逝者姓名、身份,去世原因、日期、地点、寿命。讣告非常庄重和讲究。

正式讣告大多百字以内,简明、庄重而严谨,内容、措辞、纸张和书写者都很讲究。白纸为长辈,黄纸为晚辈,不可乱玩个性,告纸一圈常有黑色边框,表庄重悼念。

"终年、享年、寿年、卒年"等措辞都属于讣告敬辞。敬辞关乎逝者年龄、身份、地位,甚至人物关系和社会贡献,不同的逝者所用敬辞不同,一旦搞出乌龙事件就会贻笑大方。袁隆平袁老爷子驾鹤西去,你用"终年"?

①享年丨尊敬措辞

享年,是众多敬辞里最为尊称的措辞,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真挚敬意。通常适用于对社会或地区做出贡献的人物,或者某领域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物。这类人去世时用"享年",以表达人们的尊敬和哀悼。通常来说,这类人往往为年长者。

袁隆平老爷子与世长辞,当然用"享年",因为袁老受全世界尊敬。各大媒体和网友悼念时都用敬辞"享年"。情发乎于心也。

6年前,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去世。陕西省作家协会发讣告称"享年74岁"。

今年五月,"人民艺术家"秦怡去世。上影集团发讣告称"秦怡同志享年100岁"。

今年四月,大众最喜爱的黄药师饰演者曾江过世,讣告称"享年"。曾老在影视圈德高望重,一位亲切的老爷子,承载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媒体和网络报道喜欢用"享年"。

特殊情况,2020年9月28日,湖南第一寿星田龙玉去世,"享年127岁"。全人类的寿星,寿星当尊也,当然用"享年"了。

②终年丨中性陈述

"终年",意即"生命终结的年龄",是最常用的逝世敬辞,常见于讣告和新闻报道。

"终年某岁",表达一种客观陈述,它只陈述生命终结的年龄,属于中性色彩,谈不上掺杂主观感情成分,因此使用很宽泛。

无论名人或普通人逝世,"终年"一词基本适用,适用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不一定非是老年。比如,某某演员去世,"终年43岁"。

③卒年和亡年丨客观陈述

意思和"终年"差不多,均客观陈述"生命终结的年龄",只说事,不带感情色彩。

小编觉得,"卒年"和"亡年"更有时代烙印,在过去年代,尤其文学里常见这两个措辞。当今常用"终年"一词,简单直白。

④得年、寿年、存年丨文雅措辞

这三个措辞都属于雅称,但也有区别,除了"寿年",另外俩词在民间很少用到。

"寿年",常用于高寿去世的老者,比如民间所谓的"喜丧"。人生一遭,子孙满堂,寿星驾鹤西去,人生完满,因此晚辈给老寿星发讣告喜欢用"寿年"。去年,俺老家村里一老人去世,讣告用"寿年",老人仨儿子都80多了。

"得年",意思是"享有高年",但实际用法多有感慨和惋惜之意。宋朝王安石和周密笔下都曾叹息"某某不得年"。"得年"的深意或是"才得年多少岁",习惯里不能用于长者。搁现在说,用于终年50岁以下较为妥当。比如,中国台湾歌手阿桑2009年去世,"才得年34岁"。

"存年",其况味类似"得年",但用法较少见,当然也不能用于老者,否则闹笑话。

⑤殁年丨死于非命

"殁年",音读mò,意思是"未及寿终而亡",死于非命,属于非正常死亡。

"歹",割肉裂骨也;"殳",击打兵器也。殁则表示击打致死。殁是对"不幸早亡"的婉辞。《史记》有句"其身未殁,诸侯倍叛"。

尽管"殁而不朽"可用作自谦感叹,但"殁年"一词常用作贬义,与"英年早逝"相对。比如,某某被军法处死,"殁年多少岁"。

自远古,人们就对生命的消逝赋予庄重的仪式感和文化寓意,并形成几千年的华夏礼乐文明,是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追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古今同然。

每个逝去的生命都让人唏嘘,只是在人类社会看来,每个生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产生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价值。有些人平凡如小草,却撑起民族的脊梁,就像牺牲的戍边战士和人民卫士,"年仅"两个字,最普通的措辞,却表达着人们最深的惋惜和敬意。

有些东西不能丢,又比如祭祀。祭祀分祖祭和时祭,前者是对先祖的孝敬和追思;后者是对天地的敬畏和酬谢。远古祭祀体现了华夏民族感恩不忘本的初心。逝者不问人间事,从此阴阳两相隔。丧葬礼俗的敬辞,则体现了对生命逝去的庄重仪式感。

谢小枣友邀答。

十、退休人员讣告需要盖章吗?

不需要,它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其亲友、同事、社会公众报告某人去世的消息。讣告要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发出,以便让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准备花圈、挽联等。

讣告可通过专业的网络媒体发布,还可登报或通过电台向社会发出,以便使讣告的内容迅速而广泛地告知社会。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