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讣告 > 正文

蒋虎是院士吗?

2024-12-08 08:42:5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蒋虎是院士吗?

蒋虎,男,生于1969年3月,浙江省东阳市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教授。不是院士。

1992年获得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

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天体力学硕士学位。

200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学位。

2003年-2005年12月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副研究员。

2006年1月~2014年1月1日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

2014年-2018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2015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专家库。

2018年5月任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全球定位系统”杂志编委会编委。

曾为航空学报、空间科学学报、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天文研究与技术等国内外杂志不定期审稿专家;曾担任2018年第十届通信、电路和系统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聘任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天文组、流体力学组2019年度申报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资助项目或课题,以及若干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全程参与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发射、在轨实验,以及长期管理等过程。

已经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署名论文近60篇;申报了12项国家专利,已经获得授权9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合作专著一册。现主要研究领域:卫星轨道分析与设计、科学卫星总体技术、空间环境仿真与分析、导航卫星应用等。

二、李祖洪是院士吗?

不是的。李祖洪,男,1942年生,莆田涵西街道青年街人。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

三、洪啸吟是院士吗?

洪啸吟先生现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高分子专业,学历研究生;1981-1985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高分子与涂料系从事博士後研究;1967-1987年间在北京市化工系统工作,1987年入清华大学。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学科评议组组长,现为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亚洲辐射固化组织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聚合反应、高分子光化学及涂料等。著有《涂料化学》、《光照下的缤纷世界(感光高分子的应用)》等,译有《高分子合成》八卷,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化工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论文创新奖和基础研究奖等。因此,洪啸吟教授目前还不是院士。

四、蒋松柏是中科院院士吗?

蒋松柏教授目前还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9月生,湖南常德鼎城区逆江坪乡人,研究员,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湖南常德长生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抗衰老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未来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南文理学院客座教授。

五、画家陈德洪

画家陈德洪: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画家陈德洪是当代中国艺术界备受瞩目的一位艺术家。他擅长油画创作,在艺术作品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陈德洪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吸引了无数观众和收藏家的目光。

陈德洪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对艺术充满热爱和探索的欲望。他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人们情感的细腻把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内涵。陈德洪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他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绘画来传达人类的内心世界。

陈德洪的画作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他的笔触细腻而生动,色彩鲜艳且丰富。他擅长捕捉光影的变化和表达人物情感,通过构图和细节的处理,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作品所传递的信息。陈德洪的作品常常让观众感到亲切和温暖,他用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以此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艺术作品中的启迪与感悟

陈德洪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通过绘画来表达对人类经历、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启发。陈德洪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情感的多样性以及对美的追求。

陈德洪的作品《晨曦》展现了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大自然之上,温暖而宁静。他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光影的表现,将自然界的美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在其中融入对生活乐观态度的思考。这幅作品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引领观众一同走进这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陈德洪的作品还常常探讨人类情感的多样性。他的作品《离散的记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捕捉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人类记忆的模糊和变幻。这幅作品让观众思考时间对人类记忆的冲击和改变,进而引发对生活中珍贵瞬间的思考和珍惜。

陈德洪的作品也常常表达对美的追求。他通过对形象、色彩和细节的处理,创造出美的意境并且将其传递给观众。作品《如梦之境》展示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图景,引领观众进入一个梦幻般的境界。这幅作品融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陈德洪的艺术影响和成就

陈德洪不仅仅在中国艺术界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陈德洪的作品参加了许多国内外艺术展览,并且多次获得重要艺术奖项的认可。

陈德洪的作品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也在拍卖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广泛受到市场和收藏界的关注。

陈德洪作为一位艺术家,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在生活中也是一位深思熟虑、崇尚自由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延续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艺术震撼和思考。

画家陈德洪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当代艺术界备受瞩目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陈德洪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引导和启迪。

陈德洪的艺术影响力和成就不仅仅停留在国内,他的作品也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成为一道文化交流的桥梁。

陈德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创作了许多令人着迷的艺术作品。他的画作充满了力量和情感,引领着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思考的世界。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陈德洪都以他的热情和才华,不断为艺术世界展现出新的可能性和魅力。

六、蒋有绪是怎么评上院士的?

蒋有绪, 男,回族,1932年5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森林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蒋有绪作为森林生态学科领军人,以发展和推动中国森林生态科学事业为己任,敢为人先,默默奉献,桃李满天下。他为人谦和,人生的磨难铸就了他豁达、洒脱及乐观的精神境界。

1999年,经过推荐、评审及选举等程序,蒋有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七、丁德馨是院士吗?

丁德馨,不是院士,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曾任南华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岩体力学、土力学和铀矿冶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曾就读于中南大学(学士、硕士)和同济大学(博士),先后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和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做访问研究。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级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

人物经历

丁德馨,1958年10月出生于常德,扎根南华大学,致力于铀矿采冶科研和教学工作。35年来,他锐意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铀矿采冶技术难题,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与核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被誉为“核工业粮食”安全护卫者、中国铀矿采冶学科拓荒牛。

1985年,王昌汉教授担任衡阳工学院党委书记,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核工业部申请恢复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培养铀矿采冶人才,并邀请在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的丁德馨加入专业筹建小组。

1986年,丁德馨入职衡阳工学院参加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的筹建,这一干就是35年。

1988年,衡阳工学院招收了第一届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学生35人。

20世纪90年代,国内地浸采铀尚处于先导试验阶段。为了尽快掌握地浸采铀技术,丁德馨带着简单的行李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两年后,表现优异的丁德馨受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采矿工程系主任的挽留。但丁德馨谢绝了邀请,因为他在想着国内的事。

1996年,丁德馨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堆浸采铀技术。

1997年,学成归国的丁德馨作为学科带头人申请了采矿工程(铀矿采冶)硕士点。次年,学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权。

2005年,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7年,创建了全国唯一的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2009年,矿业工程(铀矿采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成功。

2010年获准设立矿业工程(铀矿采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共党员,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铀矿冶安全理论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极贫铀资源绿色开发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铀矿冶安全理论与技术、铀矿冶生物技术、铀矿冶辐射防护、铀矿冶放射性污染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地矿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铀资源专家。

先后主持过国防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20余项。

曾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80余篇被SCI和E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另有20余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中,出版专著1部,参编Springer出版著作一部,主审著作2部。

获得荣誉

主持的项目有2项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出版专着一部,主审着作2部。指导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3人。

2021年6月,获得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荣誉称号。

2021年4月29日,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21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八、吴德沛是院士吗?

不是

吴德沛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8.10.20出生

电话:0512-67781856

传真:0512-67781850

邮箱:wudepei@suda.edu.cn

通讯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88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编215006

个人简历:

吴德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先后攻读并获得苏州医学院内科学(血液病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曾于1992年至1994年在法国进修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技术。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EBMT全球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163篇,包括JCO、JAMA Oncol、Blood、Leukemia等领域内顶尖期刊论文13篇,骨髓移植最高期刊BMT、BBMT论文28篇。任EBMT全球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副总编;主编首部血液内科住培教材,主编专著10部,参编《内科学》统编教材6部。培养博士47名、硕士64名。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6、2019年),获第十八届吴杨医药奖(2017)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

九、王德明院士还在吗?

还在

王德民(1937年2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开发专家、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现为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1年独立推导出地层测压计算公式“松辽法”;1965年首次研制了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工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4月12日,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

十、蒋洪中书法有收藏价值吗?

蒋洪中书法有收藏价值

  蒋洪中:

  1943年,蒋洪中出生在安徽宿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鼎鼎大名的画家傅抱石的学生;母亲出生在旧社会一个地主家庭,经济优渥。

  蒋洪中天资聪颖,再加上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酷爱书画,酷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蒋洪中还记得自己坐在父亲的膝盖上,看着父亲读诗、作画,发出“咿咿呀呀”的欢呼声。父亲也很快发现了他的这一天赋,从7岁开始,蒋洪中临池磨墨,并由此开始,一步步走上了艺术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着父亲的去世一落千丈。失去父亲的蒋洪中悲痛万分,那时的他才10多岁,下面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家中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倒下了,所有的生活负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肩头。

  那时候家里的经济已经十分窘迫,只能靠着在部队里当干部的舅舅偶尔接济一下。即便如此,母亲还是坚持让蒋洪中读了下去。幸运的是,蒋洪中遇见了他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写意人物画家王涛先生。王涛对蒋洪中的才华十分欣赏,并为他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但那时家里的情况,连维持温饱都很困难,哪里还有闲钱给他支付学费?

  反复思量之下,蒋洪中放弃了,拿着发下来的准考证大哭了一场。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了东北,在吉林辽源矿务局公会任美术员,偶然一个机会领导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于是把他送到中央美院进修。这到这一刻,他才圆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央美院进修了两年后,蒋洪中离开了学校,开始游山玩水,遍访祖国大好河山,靠着一支笔行走天下,并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很多是政军界的朋友,这也为他后来“走入军旅”埋下了伏笔。

  蒋洪中出生在解放前,经历过建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近代中国的发展都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深影响了他的从艺思想,蒋洪中认为“我们手中拿着的这支笔,要迎合政治,为政治去服务,这样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才能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这两年来,蒋洪中深入部队,游弋民间,到处宣扬这八个字,自从这八个字构想出来以后,迄今为止蒋洪中已经创作了500幅。而这还不是蒋洪中的最终目标,他还要写下去,让更多的朋友们看到这些字。

  与那些动不动喜欢标榜高端的艺术家不同,蒋洪中认为艺术首先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做一个人民的艺术家。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