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日报谁写的?
一、余姚日报谁写的?
1956年5月1日,《余姚报》第1期出版。头条摘要刊发《中共余姚县委关于创办<余姚报>的决定》。《余姚报》报头由本县房管所职工施鹤云题写。
1958年5月1日,正式改名《余姚日报》,报头字体如旧。
1959年春节,开始用新报头,由县委书记肖贻题字。
二、余姚姚剧团玉蜻蜓剧情?
苏州南濠巨富申贵升(一般说书为金贵升)娶吏部尚书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感情不和。一日申贵升去虎丘游玩,偶遇法华庵尼姑志贞,二人一见钟情,于是申就留住庵中不思归家,最后不幸病死庵中。此时志贞已身怀六甲,最后产下一子,取名申时行。志贞因畏人言,在申时行襁褓中裹上血书及申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让庵里干什活的婆婆深夜送子归还申府。但婆婆在路上受惊,竟将孩子弃于山塘街桐桥头。豆腐店店主朱小溪恰好路过,便将其抱回抚养。不久豆腐店毁于大火,因生活困苦,朱小溪无奈将孩子卖给苏州离任知府徐上珍(山东蓬莱人),徐无儿子因而视为己出,即改名为徐时行,后又按徐氏排行取名为元宰。
徐时行生性聪慧,在徐上珍的精心培养下,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六年后,徐时行得中乡试第一名,不久,徐时行将从东阳赴京殿试,此时徐上珍将其母智贞所书血书和玉蜻蜓扇坠交给徐时行,并告诉其身世。徐时行在血书中读出亲生母亲为法华庵尼姑志贞(一作智贞),遂在赴京途中转道法华庵,凭玉蜻蜓扇坠与亲生母亲相认,这就是在婺剧中非常有名的“庵堂认母”。
随后徐时行继续北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终于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嘉靖皇帝钦点状元(查阅《中国历代文状元》第229-331页记载,钦点状元为徐时行)
三、余姚姚江有土鲮吗?
有土鲮,栖息于水温较高的江河中的中下层,偶尔进入静水水体中;土鲮,体梭形,侧扁,腹部圆,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头短,吻钝圆,吻皮下垂覆盖于上唇基部,边缘光滑,上唇发达,边缘具裂纹,与上颌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短小或退化。
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体侧在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成为1块长菱形的斑块,幼鱼尾鳍基部中央有一黑色的斑点。
四、余姚姚北有没有租车的?
舜水北路8之1-3
酱油街119号
文山路417号
丰山路239号
三官堂路50~51号
金型路485~487
姚北没有租车的,我找的全是余姚租车的地址你自己参考吧。
五、余姚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云霞
近日,余姚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云霞深入调查,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现象。通过长时间的采访和调研,张云霞发现了一些有关当地教育系统的隐秘问题。
教育系统现状
在采访中,张云霞发现许多学生和家长对于当前的教育质量表示担忧。学校的教学内容显然滞后于时代发展,教师缺乏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教育水平的下滑。
另外,在一些学校中,张云霞发现了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负责管理的官员将教育经费据为己有,导致校园设施的破旧和师生条件的恶劣。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张云霞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措施。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经费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张云霞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教育问题,提升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结语
通过这次深度调查,张云霞揭露了当地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让教育事业早日走上正轨,造福社会、造福学生。
六、余姚姚剧的起源、形式、艺术特点?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简称姚滩,又曾被称为鹦哥戏。姚剧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始行于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至今已有250余年发展历史。 姚剧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剧目特色与艺术特点,长期以来为浙东地区广大农村观众所喜闻乐见,广为传唱。余姚姚剧团自成立以来,创作了《半夜鸡叫》、《搭壁拆壁》、《焦裕禄》、《强盗与尼姑》、《沙场泪》、《传孙楼》、《龙铁头出山》、《鸡公山风情》、《女儿大了,桃花开了》、《兰花女》、《母亲》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获全国级大奖。 邑人学者姚业鑫先生在《名邑余姚》一书中介绍:姚滩由民间歌舞和说唱逐渐发展成民间小戏,俗称“灯班”,或称“灯戏”。“灯戏”多在元宵灯节时上演,后来发展到其他节日活动。清时出现了职业性灯班,如乾隆时的“才华班”,规模较大,角色齐全。1830年前后,职业性灯班姚剧 开始向外发展,又有了“串客”、“花鼓”、“鹦哥”等名称。“鹦哥班”以其大段对白和清唱,巧嘴伶俐而著称。 徐珂《清稗类钞》中曾提到“余姚灯班”艺人陈桐香到达苏州、无锡等地演出。清道光年间,新界朱仙桥(现划慈溪)人陈纪成,曾组织滩簧班子,在姚北一带聚演。清光绪初年,艺人马楠木等进入上海、与苏滩、沪滩等滩簧剧种互相影响,吸收消化外来剧种的部分剧目与乐曲,“鹦哥班”终于成熟,形成其独特的乡土风味,被称为“余姚滩簧”。 姚滩的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明快,富有乡土气息,由基本调和小调两部分构成。基本调常用的是“平四”和“紧板”。曲体为“起、平、落”形式,平腔只用清板演唱,男女同调异腔,转换自然,女调的“平四”下韵,常衬有“嗳嗳唷”的衬音,清亮委婉,富有特色。“平四”一般用于叙述性唱词,较抒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紧板”多用于剧情紧张、气氛热烈的场面。另一类是小调,共有40余首,或为江南民歌,或为明清俚曲,常用的有《夜夜游》、《小扳艄》、《紫竹调》、《对花十送》、《五更调》等,音色醇厚,节奏轻快,雅俗共赏,并富有乡土气息。
七、余姚姚江有什么特别之处?
姚江,又称余姚江,发源于大岚镇夏家岭龙角山,流经上虞、余姚、鄞州和江北汇入甬江,其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总面积2940平方公里,约占宁波市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是宁波境内一条集水利、农灌、渔业、航运和饮用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水系。姚江年蓄水量6820万立方米,又是宁波的一个天然大水库。八、余姚江和姚江什么区别?
佘姚江是姚江别称。姚江,古名舜江,又称余姚江,发源于大岚镇夏家岭龙角山,流经上虞、余姚、海曙和江北汇入甬江,其干流全长104.5公里,流域总面积2940平方公里,约占宁波市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是宁波境内一条集水利、农灌、渔业、航运和饮用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水系。姚江年蓄水量6820万立方米,是宁波的一个天然大水库。
九、余姚姚江旅游学校地址?
地址在余姚市阳明街道丰南路81号。
余姚市姚江旅游学校自创办1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余姚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姚江旅游学校将继续发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旅游办学为特色的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十、余姚西站在姚州大桥下面还是上面?
余姚西站既不是在姚州大桥的下面,也不是在姚州大桥的上面,而是在姚州大桥的东面,距离姚州大桥大约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