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头汤为什么要赤脚
这是一种风俗习惯。泼倒头汤:帮忙的用谷秸扎成一头小驴,上面放亡者上衣一件,放在大门外烧掉。泼汤时,儿子必须赤脚、光头,头上用麻批系着,男的在前,女的随后,男女哭着先在灵前叩头,然后手拉哀杖,长子在最前面端着盘子,长媳打着引魂旗到土地庙,烧纸、泼汤、叩头。
停丧:一般三天。第二天要请主管人安排后事,请厨师支锅,请鼓手,拿扎彩,搭灵栅。门口挂一门帘,门帘旁放一座库(纸做的),门帘前放桌子,桌前放一口袋,内装高梁,口袋前放一领席,叩头用。两旁放纸人,每边二个,灵桌上放五碗四碟供品,三盘馒头,东头放酒壶一把,酒盅三个,香一对,筷子一双。
辞灵:送滨的头一天晚上要辞灵,先由死者娘家(男方岳父家)表兄弟,姐妹家,庄邻本家,后自家,先男后女,依次进行。先填库,边哭边填,填库时即放些供品、纸等,最后由长子封项,填完库开始行礼。
举纸:送滨当天早上,由执事人按亡人的岁数裁好相连的纸条,每岁一条,捆在一根丧杖棍上,叫万岁纸,由执事的带领子、侄、孙将万岁纸请到大门旁,男左女右,叫举纸。
吊唁:吊唁人先到执事桌登记,后由一执事人拿一刀纸领客人行礼。灵桌旁执事喊客至,客人作揖叩头行礼,有叩四个头的,也有四勤四懒、二十四孝、三六九叩不等。执事人喊谢客,吹三声号,吊唁人向守灵人作揖。吊唁人有哭着上灵旁的,不去的,回头向谢客的作揖,小辈磕头。送盘缠、行路祭,吊唁人还要如此行礼。
打框:送殡之日早饭后,亡者的长子托着叠好的烧纸,由人带领,吹着喇叭,二宅先生跟着,同到祖林,由族人安排大体方位、山向,二宅先生用罗盘测定具体地点,插好木桩,叫点穴,前、中、后挖土三锨,叫破土,随后由打框的开始挖放棺材的墓穴,叫打框。合葬穴的左侧挖一方形洞,下葬时放上木棍,铺上宣纸,叫搭桥,以便亡魂往来。
请牌位:中午送过汤后,执事叠好牌位,上写某某之灵位。用两根高梁莛插在黄纸包好的豆腐上,上盖一块黑布,放在托盘内。亡者长子及孝子数人,跟着喇叭前去将牌位请到棺材前面。
送盘缠:这是泼汤的最后一次。执事给纸扎马童轿夫、书童丫环起名、开光、喂饭,马上或轿内放上一件亡者衣,送到土地庙旁侧。亡者长子双手端着牌位,孝子、孝眷随后,吹喇叭的在前,至土地庙前磕头浇汤,放上牌位、引魂旗,点着轿(马),孝子、孝眷依次行礼后回家。
刹材口:送过盘缠即刹材口,由执事的将亲人叫齐,这是最后一次见亡人,先不许哭,待执事的将棺盖移到一边,扶正尸体,拿开蒙脸纸,用新碗盛少许水,棉花蘸水在面上示意几下,叫静面。盖上蒙脸纸,把材盖移回,此时亲人痛哭。执事的用钉刹好材口。
出棺:棺材托泥板处穿两根大绳,一声号令,棺起外出。前面有人双手在后背棺头,两侧后面人用手托,一直到架子上放稳。待架子工用绳稳好棺,架子头详细观察后,一声前后搭肩,起――,棺材平稳升起,一执事将老盆在亡者长子头上一触,随着起声摔碎在石头上,叫顶老盆。
行路祭:路祭桌摆有供品,桌前铺席,客人按辞灵的顺序依次行礼,待孝子行过礼后,起棺上路。孝眷解开腰绳疙瘩回家。回家路上不能哭。
上林:至祖林,吹起喇叭,架子头一声号令,架子工小步慢跑到框旁,孝子跪拜,随号落棺。查看框深度、长度后,移棺人框,调好方位,盖好席,席上放三锨土,客人先行礼,孝子后行礼,回家。
上坟:灵堂五七之内,天天夜间有人,不能关屋门。上三天坟前,每晚儿孙都要到坟前烧纸,叫做伴。上三天坟时坟顶应用泥三锨盖顶。五七之内,每七天的晚上要烧纸。五七坟下午上,要用纸钱领魂,由长子兜着上林放到坟前。上完五七坟,丧事才算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