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多爱良妃卫氏?
一、康熙有多爱良妃卫氏?
卫氏能被皇上看中,说明她一定有独特的地方。燕北老人写的《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中这样形容良妃:“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唾液亦含芬芳气。”
卫氏遇见康熙的时机正好,当时康熙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已经三年,康熙已经从那段感情里走了出来,这个时候正好遇见卫氏,一见钟情,当即就封了妃子。
康熙一生爱江山,也爱美人,他的后宫可以说是美女如云。但是相比其他历代皇帝,康熙又很专情。
康熙五十年12月19日,康熙正前往孝陵去祭拜自己的父亲,这时传来了良妃去世的消息,他立刻赶回来,换了一身座服前往灵堂祭拜良妃。良妃是极少数死后被康熙祭拜过后妃之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康熙对良妃用情至深。
康熙的五大后妃全死在他的前面,他给她们的悼念是不同的,其中只有三个妃子得到了他写的悼文,而良妃更是得到了两次悼文,这在清代的宫中十分罕见。
从良妃这一生的经历来看,康熙皇帝一直都很宠爱她,更有学者分析后认为,康熙一生最爱的妃子,就是良妃。
二、康熙爱容妃还是赫舍里?
爱赫舍里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康熙八年(1669年),诞下嫡长子承祜。康熙十三年(1674年),诞下嫡次子胤礽后崩逝,时年二十一岁,谥曰“仁孝皇后”,葬于景陵。雍正元年,改谥“孝诚仁皇后”。乾隆、嘉庆年间累加谥“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三、《康熙王朝》中康熙最爱的女人是容妃吗?
最爱的是苏麻拉姑,最愧疚的是容妃
四、康熙最爱的妃子是良妃,康熙对良妃究竟是爱还是恨?
良妃是康熙帝后妃,父亲是内务府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为满洲正黄旗人。因此良妃系辛者库出身,相比于其他秀女,地位要矮上那么一截。地位低的女子,最终能坐上高位,总是受人质疑的。而良妃此人,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康熙极其厌恶良妃,二是康熙对良妃颇为宠爱。
第一种说法,来源于良妃的出身。据传说,良妃之所以能成为康熙皇帝的妃子,并不是走的正常途径。在这个传说中,良妃是个辛者库出身,干杂活的姑娘,但特别的是她生的极为漂亮。辛者库是清朝安置犯人家人的地方,凡是犯了大错的人,若是不诛族,大多数族人都会被充入辛者库,做着最低贱的活计。
良妃长的很漂亮,却要整日做着脏事,而且还要受到主管的各种苛待责骂,是个人都受不了。想着自己的出色容貌,良妃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她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而皇宫大内最有这个能力的,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因此良妃仔细谋划了一二,最后凭借自己的美貌诱惑了康熙,并最终成功进入康熙后宫。但是康熙事后反应过来自己被人算计之后,对良妃极为憎恨。《清圣祖实录》中,就记载过康熙当初在斥责皇八子胤禩的时候,曾经说出过“系辛者库贱妇之子”。
第二种说法,说的是良妃是受到康熙宠爱的妃子。这种说法,在史书中可以找到一二。
康熙是一个圣明你的君主,一生留下许多功绩,因此也是当时和后世都极为关注的人物。一直以来,对于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到底是谁,都颇具争议。经过一番争论,受要人选便是康熙帝的元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个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就是德妃,第三个人选便是良妃卫氏。
搞了这么一个牌位,那么定是有一定依据的。而良妃能在后宫诸多女人中位列第三,那么久一定有什么地方,反应出了康熙对其的看重。
首先要说的是,良妃入宫之后,为康熙帝生下皇八子胤禩,看早些年的一些记载,胤禩是极受康熙帝宠爱的。当初他受封多罗贝勒,年仅十七岁,是受封之人里最年轻的一位。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爱屋及乌,无论是因为良妃而看重胤禩,还是因为胤禩而宠爱良妃,至少是有这个可能的。
另外,康熙朝册封后宫之人,大多数都是集体册封。然而良妃在晋升妃位的时候,却是康熙单独下旨册封的。得到同样待遇的,还有乌雅氏在册封德嫔之时。有了这么一个特例,那么良妃在康熙心里还是有一个地位的。
再次良妃还是康熙生前亲自册封的五位妃子(贵妃除外)之一,并且是五位妃子中,资历最浅,并且生子最晚的一个。最后,良妃还是妃子(贵妃以上除外)中,唯一一个得到康熙亲自主持二祭的嫔妃。
历史上真正的良妃,应该的确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 里说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虽然传言不可尽信,但是至少有这种说法流传,才能有素材供时人发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良妃能成为康熙后妃,并不是如一些传说而言的刻意勾引。良妃应该是正常途径选入宫中为秀女的,不要说她是奴婢是罪人,没有资格参选。首先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良妃根本就不是罪人,她的父亲是正五品官员。而《清宫中以宫女为主的女仆阶层》:“凡内府佐领下(即包衣佐领),内府管领下(即辛者库)女子,年至十三,该佐领、管领造册送会计司呈堂会奏,交总管太监请旨阅看。”也就是说,作为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的女儿,良妃是有资格参选的。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明时宫女至数千,脂粉钱至百万。今朕宫中计使女三百,况朕未近使之宫女,年近三十者,即出与其父母,令婚配。”从这里看,康熙的生活基本是太监打点,宫女勾引之说本就不能成立。
所以良妃,应该就是一个由秀女入宫的普通后妃,可能因为她的出身,和自己的儿子,给她带来了一点传说色彩。
五、位列康熙五妃之一的良妃,为什么死后被康熙称为「辛者库贱妇」?
因为康熙根本没说过,是雍正编的
六、康熙四妃寿命?
惠妃:纳喇氏,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
宜妃:郭络罗氏,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薨,享年约70多岁。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德妃: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
荣妃:马佳氏 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初六日薨,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七、康熙的容妃?
容妃是康熙王朝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她是康熙的知己,在康熙心目中的真正意义上的亲人,在康熙的生命中,有三个对他来讲很重要的女人,老祖宗,苏麻,容妃。前两个人不必多说,剧中表现的很突出,无论是政见还是生活,都是离不开她们俩的,可以说,没有老祖宗,没有苏麻,就没有康熙。容妃在作用上,是及不上这两个人的,没有容妃,康熙可能没有知己,但不会对他的生活和政绩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容妃聪慧,贤德,温婉,善良,心细如尘,康熙真正爱过的女人可能只有两个,一个是苏麻,一个就是容妃。
八、康熙的宸妃?
论辈分,康熙应该叫宸妃为姨奶。
宸妃就是清朝初期的海兰珠,她是孝庄的姐姐,但两人又共享一位丈夫,他就是清太宗皇太极。
康熙的妃子:
1.孝诚仁皇后(1654年—1674年):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崩于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生承祜(2岁夭折)、胤礽。
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温僖贵妃的姐姐。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
3.孝懿仁皇后:佟佳·仙蕊,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收胤禛为养子,生皇八女。
4.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4年):乌雅·德宛,德嫔(1678年)、德妃(1680年)、仁寿皇太后(1723年)。生胤禛(雍正)、胤祚、允禵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1724年逝世,享年64岁。
5.敦怡皇贵妃(1683年—1768年):瓜尔佳·和双,和嫔、和妃、贵太妃,享年86岁。生一女殇,与悫惠皇贵妃一同抚养过弘历(乾隆)。
6.敬敏皇贵妃:章佳·阿秀庶妃、追谥敏妃(1699年)。生胤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侍奉康熙时未行册礼,直到死去的时候才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皇帝时期,由于其子胤祥的效忠,被雍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并且开了先例,附葬于景陵。
7.悫惠皇贵妃(1668年—1743年):佟佳氏,贵妃(1700年)、皇考皇贵妃(1722年)、皇祖寿祺皇贵太妃(1735年),享年76岁。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之妹,既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妻妹。
8.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1681年)。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生胤誐,一女殇。1693年十一月初三日去世。
9.顺懿密妃:王氏,如玉、密嫔、密妃(1722年)、密太妃(1735年)1744年。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生胤禑、胤祿、胤祄。
10.纯裕勤妃:陈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勤嫔。1705年3月(康熙四十四年二月)晋封为勤妃。1726年(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1735年(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1754年1月12日(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乾隆帝亲诣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11.惠妃:那拉·芷珠,郎中索尔和女,纳喇氏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1677年(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1681年(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1732年(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
12.宜妃:郭络罗·桑榆,佐领三官保之女,有一妹为贵人,同为康熙帝妃嫔。1674年(康熙十三年)入宫,初赐号贵人,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丙寅册封宜嫔,圣祖甚爱之。1680年1月5日(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生皇五子恒亲王胤祺,1682年1月28日(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宜妃。1683年10月17日(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子胤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胤禌。1732年八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
13.荣妃:马佳·云妞,为员外郎盖山之女,儿荣嫔(1677年)、荣妃(1681年)。1727年3月6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生承瑞、赛音察浑、固伦荣宪公主、长华、长生、胤祉(儿子中唯一成人)。
14.定妃:万琉哈氏,郎中拖尔弼之女,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比康熙帝小七岁。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王胤祹府第,乾隆朝每逢岁时节日必迎入宫,赋诗献寿,亦称为宫中盛事。但再未进尊封。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亲至府第祝贺。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终年九十七岁。
15.宣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康熙帝的表姐妹。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宣妃,1735年(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薨。
16.成妃:戴佳·成韵,司库卓奇之女,1669年(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淳亲王胤佑,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由成嫔册为成妃。1740年(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己时奉安。其所生皇七子胤佑,生有残疾。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淳亲王,八年四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一岁,谥曰"度"。
17.良妃:卫婵,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是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1711年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享年40岁以上。
18.平妃:赫舍里氏,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女,为孝诚仁皇后之妹,也是康熙帝的妻妹。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皇子胤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19.慧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康熙帝妃嫔之一。幼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1669年(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渝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博尔锦吉特氏为慧妃。
20.庶妃:钮祜禄氏,生皇二十女。
21.庶妃:张氏,生皇四女。
22.庶妃:王倩,生皇十六女。
23.庶妃:刘氏,生皇十七女。
24.敬嫔:章佳氏或王佳氏,敬嫔。
25.端嫔:董氏,端嫔(1677年),享年60岁以上,生皇二女。
26.僖嫔:赫舍里氏,僖嫔(1677年),1702年逝世,享年40岁以上。
27.通嫔:那拉氏,贵人、通嫔、皇考通嫔。1744年逝世,生万黼、允禶、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
28.襄嫔:高氏,襄嫔,生胤禝、一女殇。
29.谨嫔:色赫图氏,谨嫔,生胤祜。
30.静嫔:石傲霜,石怀玉女,初为庶妃,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镇国公允祁。1723年1月(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贵人。1737年1月(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晋尊为皇祖静嫔。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逝世,享年60岁以上,1759年4月18日(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31.熙嫔:陈氏,熙嫔,生胤禧。陈玉卿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晋尊为皇祖熙嫔。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32.穆嫔:陈氏,穆嫔,生胤祢。陈岐山之女,康熙五十五年生皇子,雍正五年卒。
33.安嫔:李氏,安嫔:60岁以上。
34.郭络罗贵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妻姐为康熙宜妃。生固伦恪靖公主。
35.那拉贵人:那丹珠之女。
36.那拉贵人:骁骑校昭格之女。
37.布贵人:兆佳氏(?—1717年),其父名塞克塞赫,曾任过参领。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后被晋封为“贵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康熙帝念她是端静公主的生母,命照“嫔”例办理丧事,后入葬景陵园寝。兆琳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
38.伊贵人:易氏,1728年逝世,约七十多岁。
39.袁贵人:生皇六女和硕愨靖公主、允示禹,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病逝。
40.陈贵人:陈秀女,1718年3月3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禐,皇子于当日夭折。
九、康熙的德妃?
康熙帝妃嫔
雍正帝生母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清代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追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十、康熙的敬妃?
敬嫔,王佳氏,清圣祖康熙帝妃嫔。满洲镶红旗人,护军参领华善之女。康熙十年(1671年)入宫,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册为敬嫔,为当时册封的七嫔之中排行第二,地位仅次于安嫔李氏,后续再无其他记载。生卒年、事迹不详,她死后也未葬景妃园寝,无后续记载,待考。
人物生平
王佳氏康熙十年入宫,以满洲镶红旗人的身份参与的外八旗选秀。康熙十六年(1677年)前,未获正式册封,仅为庶妃。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册立妃钮祜禄氏为皇后时,王佳氏与李氏、董氏等六人一同册封为嫔。在当时册封的七嫔之中排行第二,仅次于安嫔李氏。
据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显示,嫔位有四人,可确认者为僖嫔以及端嫔,推测另外两人为安嫔李氏以及敬嫔王佳氏。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档案显示,嫔位仅有端嫔、和嫔、良嫔,安嫔李氏以及敬嫔王佳氏去向不明。
安嫔穿素服之半身像一轴,曾与端嫔董氏等妃嫔之画像一同藏于东大柜。敬嫔与僖嫔虽处于嫔位,却没有遗下画像。由此推断,敬嫔王佳氏应在僖嫔薨逝前,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已下落不明,以至未能留下画像。而安嫔李氏尚处于嫔位。王佳氏的逝世时间不详,疑与安嫔李氏一样未葬入清景陵的景陵妃园寝。
根据道光朝和宣统朝的《呈列圣位下后妃清单》的记载,圣祖康熙帝位下都列了安嫔和敬嫔。这表明她俩人并没有被降位。
根据康熙朝满文记载,康熙朝后宫曾有一位未被册封为妃嫔的姓博尔济吉特氏的扎鲁特格格被康熙遣送回蒙古娘家。安嫔李氏和敬嫔王佳氏极可能被遣送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