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唁 > 正文

乾隆刘统勋最后结局?

2024-10-20 14:33:5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乾隆刘统勋最后结局?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

­  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着政绩。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  在历史上刘统勋的结局是非常的好的,死后的谥号是很多大臣都没有办法得到的,他的一生成就得到了肯定。                                              关于刘统勋的死,有很多版本,有说是在上朝的时候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刘统勋年事已高,但始终弄走在报销朝廷的前线跪死的。但不管怎么说,刘统勋为大清朝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他死后,乾隆皇帝悲痛不已。

二、乾隆刘统勋买画最后结局?

刘统勋从老家运来家藏古懂字画,打算拍卖赈灾。乾隆心痒难耐,看上了一幅康熙赐给刘统勋先人的一副古画,万分警惕小心,还是中了刘统勋的圈套,活活被讹走了五十万两银子。

乾隆赌气,不听山东灾情,乐不思蜀,在济南府笙歌燕舞,欢宵达旦。刘统勋借乾隆听戏之机,上下齐手大搞古怪。《乌盆记》舞台闹鬼,“包大人”跪台面君,禀报了山东伪造河堤鱼肉乡民之事

三、乾隆时期,刘统勋与刘墉是什么关系?

刘统勋和刘墉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臣,两人是实打实的父子关系,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

说起刘统勋和刘墉父子,就不得不提到名噪一时的诸城刘氏。

刘统勋和刘墉均出自于诸城刘氏家族,从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开始,诸城刘氏共有三十余人考取功名,是当之无愧的科举考试家族。其中,以刘棨、刘统勋、刘墉和刘鐶之最为世人熟知。后世评价诸城刘氏,有“一门三公,父子同宰”的美誉。乾隆为表彰刘氏的忠孝,特赐字“海岱高门第”

刘必显晚年留下一则家训:“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耕读创业,忠孝祖传。”这大概就是诸城刘氏显赫一时的根源所在了。

“一门三公,父子同宰”,这应该是诸城刘氏最高的荣耀了,而这份荣耀的创造者,正是题中所提到的父子宰相刘统勋和刘墉了。

刘统勋(1700~1773),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家,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成为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

刘统勋最典型的成就在漕运和治水方面。自古以来,漕运和治水都是国家大事。刘统勋自乾隆元年(1736年)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运河,前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三十余年。期间始终秉公办事,惩治贪官污吏,为国家挽回损失。同时兴利除弊,按期完成堤坝运河的修筑维护,为帝国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谓治世能臣。

刘墉(1720~1805),字崇如,号石庵,又号香岩、日观峰道人、石庵山人、天香室道人、青原等。山东诸城人,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刘墉,即老百姓口中的“宰相刘罗锅”。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真实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却无确切资料可考。 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刘墉八十余岁时,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能是“刘罗锅”一说的来历之一。

刘墉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更是极富盛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刘墉的书法极具创造性,师古而不拘泥。他对黄庭坚书法深有研究,刘墉行书《评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轴》云:黄文节公书刘宾客(禹锡)《伏波神祠》诗,雄伟绝伦,真得折钗屋漏之妙。公尝自言黄龙山中,忽悟草书三昧,又云自喜中年字书稍进,此书後云持到淮南示, 故旧何如。此真迹现在亦不免坡公所识。

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四、上门吊唁怎么弄?

一、吊唁要遵守的原则

  守时——可以提前到场等候,但绝不能迟到。这是对死者及其家属基本的尊重。请务必遵守!

  庄重——态度和表情保持严肃,切不可嬉笑甚至打闹。

二、吊唁的礼仪

  1、 不宜打电话吊唁。

  2、 不得穿着艳色的服装参加葬礼。

  3、不得喧哗或中途退场,这是对逝者及家属的不尊重。

五、上门吊唁需要注意什么?

衣服鞋子的颜色和妆容的颜色。一般出席在葬礼上,都会去死者的棺木前敬礼或磕头,出于对逝者的尊重,都会选择深颜色的衣服,和简单的妆容。和主人表示共同哀悼和悲伤。这是正常的礼仪和教养。这样沉重的场合穿的花红柳绿的,这不是去吊唁去了,而且去挑衅的,结仇的。

六、乾隆朝的刘统勋、于敏中、孙士毅、王杰、刘墉、纪昀,谁的官大?

上面这六位大臣可以说是乾隆在位六十年比较重要的汉臣,其中刘墉和纪晓岚都是家喻户晓的,而实际上他们两人是六位大臣中官职和影响力最小的!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之一,一生没有大灾大难,皇位很是稳定,在位时间历史第二,实际掌权历史第一,所在时期是“康乾盛世”的顶峰,国力强盛,名利双收!

因此现在的影视剧,乾隆朝的故事也备受欢迎,很多历史人物重现影视,让我们大家可以观看电视剧的同时,也了解历史。乾隆朝最出名的几大汉臣有刘统勋、于敏中、刘墉、孙士毅、王杰、纪晓岚等人。

刘统勋,清朝有名的大臣,乾隆朝前期重臣,刘墉的父亲,最高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兼管礼、兵,吏、刑部、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被乾隆称为“真宰相”的第一人,深受乾隆信任,一生为官清廉,干了很多的实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去世,时年七十五,乾隆亲临祭丧,赠太傅,谥号文正,成为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

于敏中,清朝的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他是乾隆朝在职最久的汉人首席军机大臣,对同在军机处的和珅极度反感。不过于敏中也不是清官,去世后,因为贪污受贿被乾隆撤出贤良祠。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1780年1月14日)于敏中去世,时年66岁,追谥为“文襄”。

刘墉,刘统勋的儿子,刘墉比父亲的成就小多了,刘墉没有入职过军机处,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一部《宰相刘罗锅》让刘墉的名气更上一层楼,其实人家刘墉实际上不是刘罗锅,只是因为刘墉个子很高,大约有190,平时都站不直,因此有人戏称“刘罗锅”。

刘墉也没有娶王爷的女儿,刘墉的老婆正史中没有记载,传说是清朝的格格,而实际上满汉一般是不可以通婚的,更何况是格格,因此刘墉娶了王爷女儿可能性不大。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孙士毅,清朝的著名大臣,一开始是文臣,后来他可以率兵打仗,成为了年羹尧一样的统帅。所以孙士毅曾经被封为一等公,不过后来被乾隆取消了,原因是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立马撤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授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嘉庆元年(1796年)夏孙士毅卒于军中,谥“文靖”。

王杰,清朝状元,乾隆后期重臣,唯一一个敢正面硬抗和珅的官员。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同和珅硬抗的不是刘墉,更不是纪晓岚,而是状元王杰,乾隆皇帝虽然处处向着和珅,但是王杰太有才了,而且为官清廉,乾隆没有理由不重用他。

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纪晓岚,原名纪昀,字晓岚。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需要简单说明的是,历史上的纪晓岚是很悲剧的,他虽然进士出身,但是由于长相(又胖又黑)和能力的问题,并不受乾隆待见,乾隆从来不让纪晓岚进入国家的决策圈。

纪晓岚只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而已,并且文学上,虽然纪晓岚写了一些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没有什么新意,都是被“阉割”的文学,乾隆皇帝对他的影响太大,纪晓岚为了保住官位,也注定不会有一些振聋发聩的作品。

嘉庆十年(1805年),纪晓岚病逝,时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

那么下面从几个方面看一下。

先从职权来看

清朝权力最大的是军机大臣,因为清朝的大政令都是出于军机处,内阁只能处理一般事务,六部的一些职权都归到了军机处。而军机大臣都是皇帝选任,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最后皇帝定夺,从而保证皇帝的最高职权。

所以,在清朝军机大臣相当于实权宰相,首席军机大臣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首辅,而军机大臣由于没有品级和名誉,这样一来,清朝的真宰相必须要有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两种官职,才能称为“真宰相”。

从这可以看出,刘统勋和于敏中是首席军机大臣,王杰和孙士毅是军机大臣,刘墉和纪晓岚没有入职军机,所以排名应该是刘统勋最高,于敏中次之,孙士毅、王杰、刘墉、纪晓岚。纪晓岚没有刘墉权力大,是因为乾隆皇帝一直不把他当作干吏,都是写写画画的工作,所以纪晓岚权力最小。

然后,从品级来看

孙士毅如果没有犯错误,那么他的一等公就是属于超品,肯定比剩下的几位没有公爵的级别高,但是孙士毅的公爵被免,只剩下三等男爵,三等男爵算正二品,所以爵位方面六人都没有优势。

这样一来,只能对比一下官职的品级,清朝的尚书或者太子太保都是从一品,大学士是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是从一品,由于六人只有纪晓岚不是大学士,只是协办大学士,那么纪晓岚排倒数第一。

其他的几位大学士,虽然都是正一品,也是分等级的,乾隆时期的大学士排名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所以于敏中以文华殿大学士排名第一,孙士毅是文渊阁大学士排名第二,王杰和刘统勋东阁大学士排名并列第三,刘墉体仁阁大学士排名第五,纪晓岚以协办大学士排名最后。

最后,再看谥号

清朝的谥号排名是文正第一,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所以谥号最高的是刘统勋的文正,其次是王杰的文端,然后是孙士毅的文靖,于敏中的文襄,刘墉的文清,纪晓岚的文达。所以排名是,刘统勋、王杰、孙士毅、于敏中、刘墉、纪晓岚。

综合来看,刘统勋应该是乾隆汉朝实力最强的,其次是于敏中、然后是孙士毅、王杰、刘墉、纪晓岚。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