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唁 > 正文

帮忙提供一篇关于读苏轼的怀念亡妻的词的美文赏析~

2023-01-13 05:10:09  来源:网络   热度:

帮忙提供一篇关于读苏轼的怀念亡妻的词的美文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而作,写于宁熙八年(1075),时距其妻王弗去世恰好十年。苏东坡梦见亡妻,醒来颇多感慨,写下这首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也成了悼亡词之绝唱。

上阕开始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因分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不仅抒发了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不识打下了伏笔。“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作者脑际,不去想也不会在心中抹掉。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千里孤坟”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即使有贴心话想倾诉,亦无法立刻赶到,岂不是“无处话凄凉”?所以,用“十年” 和“千里”,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因为十年的仕途失意,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再加上了年纪而容颜哀老,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这上阕的最后一句,又将词推向感情的高峰,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

下阕进入昨夜的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 下笔未将凄凉、伤感的气氛继续下去,而是忽地回乡,又见新婚燕尔之情景:“小轩窗,正梳妆”。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紧接着笔锋一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梦境虽不受时间、空间和生死界限的限制,但即使真能相遇,也会因夫妻分离久远,还由于情感波动,思绪如麻,话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淌不尽的泪水。这里写的不是梦境,而是人间真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最后这三句是作者又从梦中回到了现实,料想在异地长满短松山岗的墓地,亡妻伴着明月,长年孤独悲伤地思念着丈夫。以亡妻的断肠柔情,来表示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此高明手法是先叙事,再言情,最后以写景结束,让人无一不为之动情。

这首词结构严密,直抒胸臆,淋漓酣畅,一气呵成。在技巧上极尽曲折跌宕,起伏突变,写梦前怀念感情深邃,含意丰富;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写梦后伤感,用词朴质,寓情于景。语言纯用白描,自然真切,毫无斧凿之痕,用词凝炼深沉,悲痛凄凉,感人至深,堪称悼词之绝唱。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的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的那段贫困生活,桩桩都会勾起哀思无限。;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

分别出自唐朝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遣悲怀三首·其三》。

原诗: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

其二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但经历的那段贫困生活,桩桩都会勾起哀思无限。

其三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遣悲怀》赏析

《遣悲怀》所取的诗材,所抒发的亡妻哀痛之情,都是真实的,这正合于过去诗论家阐述的悼亡、哭挽诗的创作要领。这正是《遣悲怀》在过去受到很高赞誉的原因所在。

《遣悲怀》所摄取的是贫贱夫妻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在叙事中融入丧妻痛悼之情,表现的是显贵而不忘贫贱的道德美学旨趣,这亦合于过去芸芸众生的生活实际与审美情趣。

但读诗人何必不如此呢:他们会从诗中寻得一种寄托——在贫苦境地中生活,总可能建立安守贫贱、和谐体贴的夫妻关系,这又是《遣悲怀》能长久为人所传诵的原因所在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