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情感?
悼亡诗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情感?
哀痛的抒发,内心的呐喊。
生命之于任何人都是美好且宝贵的,但是又没有人逃得过世事的无常,特别是在亲人突然离去之时,才发现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已经再也不能回来了,所以内心荡漾起层层波澜,情不知所起,抑制不住的想大哭一场。
现代人表达哀思,会去墓地哭上一哭,而在古代,这种痛彻心扉的事情,总会让诗人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在此情况之下,悼亡诗产生了,这是一种表达人类悲痛情感的诗歌,与表达爱情不同,这种诗歌体裁,带来的是伤痛,是对于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经》中有关于悼亡诗的大量记载,有鳏夫思念亡妻的,也有寡妇思念丈夫之作,无论是哪一种诗歌,都是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相较于男性低下,可是在如此的状况之下,妻子去世之后,丈夫哀痛不已,从而还是能反映出婚姻里,女性得到的尊重。苏轼在亡妻去世十年之后还能吟唱出千古绝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可见他对发妻王弗的思念深沉而悲伤。
而纳兰容若更是千古情痴,他的深情也导致自身情深不寿,早早夭亡,“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的悼亡诗在平常的感悟中,把夫妻之间的日常展现出来,本来是平常之事,在妻子去世之后,一切都变成了奢望,再也没有竹篱小轩窗,赌书泼茶香的日子了,于平常感慨中,纳兰容若把对妻子的思念化为诗句,藏在这淡淡的忧伤里。
悼亡诗与爱情诗不同,虽然同样的思念,但是爱情诗歌表现的是浓烈的感情,哪怕分别也是“两情若是长久岂在朝朝暮暮”,那种热烈奔放之感,可以穿透诗歌飞到爱人身边。
我国的悼亡诗发展历史悠久,从《诗经》开始,就有关于悼亡诗的记载,由于诗经表现形式的局限,并没有唐宋诗词的意味深刻隽永,流传下来的悼亡诗并不多见。两首诗歌分别用了诗经的常见手法赋比兴,在一唱三叹中表达了作者的哀思。
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方的悼亡诗意思接轨。潘岳《悼亡诗》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在这些悼亡诗赋中,《悼亡诗》三首都堪称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这里选析第一首。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公元299年(晋惠帝永康九年)。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这首诗,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oa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是第一部分,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人说,时光流逝,爱妻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层层的土壤将他们永远隔绝了。“私怀”四句,写诗人即将离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动。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彩的部分。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自哪里?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译文:
十年来生死相隔,音容渺茫。不用思量,自然难忘。你远在千里之外的孤坟,我无处述说自己人生的凄凉。即使我们相逢了你也应该是认不出我了,现在的我已是风尘满面,鬓白如霜。
夜里幽幽的梦中我忽然回到了家乡。梦见你正在小轩窗的前面,精心的梳妆。我们相顾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想来你年年思念丈夫我而极度悲伤之处,就是你的坟地所在的明亮的月夜,种着小松的山冈。
疑难点注释:
①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乙卯:熙宁八年(1075)。
③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7a686964616fe58685e5aeb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④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赏析点拨: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将现实与梦境、悼亡与伤时结合起来写,抒发了对妻子的无限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上片写梦前,夫妇幽明相隔,无法相见,已是十年,然而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妻子,表现了对妻子的无限的深情。然后写自己的孤独凄凉,人生的坎坷,而“纵使”的假设又从反面突出了对妻子的依恋和因妻子亡故自身坎坷的伤感。下片写入梦,虽有“小轩窗,正梳妆”之句的美好形象的再现,然而潜意识里面二人毕竟是幽明异路,所以二人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生者死者不尽的情意无数的生离死别之恨全都涵蕴其中,令我们读者也不禁唏嘘感喟!这是多么令人通彻肺腑多么令人遗恨终生而又无可奈何的人生憾事!结尾句作者又从妻子的角度设想,不仅表现了自己对妻子的缱绻相知,更表现了妻子的孤独凄凉和对丈夫的不尽的思念与生死不渝的感情,堪称真挚爱情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