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唁 > 正文

在文言文中的的意思?

2024-07-31 11:01: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在文言文中的的意思?

1、这;这个;这样。《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译文: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2、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3、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还要有一段时间才开花。④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译文: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扩展资料: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相关词汇解释:1、老是[lǎo shì] 总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满或厌恶意):老是感冒。2、凡是[fán shì]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3、硬是[yìng shì] 就是(无论如何也是):他虽然身体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横是[héng shi] 表示揣测;大概:他横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总算:这一下你算是猜着了。

二、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汉字:示

拼音:shì

部首:示

部首笔画:5

总笔画:5

笔顺:横横竖撇捺

字义解释:

读音:shì

①<动>给……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动>表示;显示。《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③<动>暗示;示意。《鸿门宴》:“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希望能帮到你们,谢谢

三、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读yu第二声时,作为姓氏,余老师、余大伯……

2读yu第二声时,作(1)剩下解:余粮、余款、不遗余力……(2)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五百余斤、三十余人……(3)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业余、课余、兴奋之余,高歌一曲……

3读yu第二声,在文言文中,作第一人称代词。即我或我的意思。

四、盖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名词,用草编的覆盖物,引申义有器物的盖子,以及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两种;

2、动词,遮盖,掩盖;

3、动词,胜过,超过;

4、副词,表示说的话带有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

5、副词,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

6、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

7、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8、盖通“盍”,有两种意思,一种译为怎么,另一种意思为何不。

五、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意思有:在、以、用、对、对于、至、到、给、向、对、从、由、比,置于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等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六、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名】官司;案件。

2、【名】监狱。

3、【名】罪状。

1、【名】官司;案件。例:《曹刿论战》

 :“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名】监狱。例:《狱中杂记》:“余在刑部~,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3、【名】罪状。例:《狱中杂记》:“法应立决,~具矣。”

七、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名>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史记?商君列传》:“刑其傅公子虔。”

②<动>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史记?贾宜传》:“故令贾生傅之。”

③<动>通“附”,附着;靠近。《左传?僖公十年》:“皮之不存,毛之安傅。”

④<动>分布;涂。《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粉。

八、在文言文中诣的意思?

文言文意思:

詣 yì

〈动〉

(1)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2) 同本义 [go to]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元济诣 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 孙权。——《资治通鉴》

(3) 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4) 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visit]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5) 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6) 符合 [conform to]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7) 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词性变化

 诣

詣 yì

〈名〉

(1) [学问等] 所达到的境地 [attainment]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九、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是远古抢婚的遗风。因昏夜光线不明,要靠耳听动静。隶变后楷书写作"婚"。

名词

1.妻之家。

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说文》

2.妻之父。

妇之父为婚。--《尔雅》

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释名•释亲属》

3.婚姻关系。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自附为婚姻。--《史记•魏公子列传》

便可做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通过婚姻结成的亲戚。

婚家,婚戚,婚族

动词

1.男女结为夫妇。

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白虎通•嫁娶》

娇逸未有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初婚三四个月。--清•林觉民《与妻书》

2.特指男子娶妇。

君所道,正是仆儿。年少时,与家中婢通,誓约不再婚。--《搜神记》

3.指女子出嫁。

次为女子苏黎加爱舍林,而其父将以婚他人,女偕舍林出奔,已而被获,舍林斗死,女亦终尽。--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十、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读音:pō

1、<形>偏斜;偏差;不平正。

《左传·昭公二年》:“君行已颇,何以为盟主?”

《史记·匈奴列传》:天不颇覆,地不偏载。

《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2、<副>略微;稍微。

《陌上桑》:“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3、<副>很;甚。

《<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4、<形>偏邪,不公正。

《左传·昭公二年》: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

《荀子·臣道》:朝廷不颇。

《左传·昭公十六年》:刑之颇纇。

读音:pǒ

<副>通“叵”,见“颇奈”。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