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唁 > 正文

如果多尔衮和豪格没有接受济尔哈朗的建议另外立皇子,两方内讧火并,谁得皇位的胜算大?

2024-07-23 20:17:13  来源:网络   热度:

清王朝入关前,“窝里斗”最盛行,军队战斗力最差的一个阶段,便是皇太极执政近17年的天聪、崇德王朝。皇太极死后,32岁的叔叔多尔衮和35岁的侄子豪格,不光差点擦枪走火,连底下两黄旗的将领索尼、鳌拜等都敢持枪、拿弓冲进崇政殿吆喝,这在“奴才”文化根深蒂固的满洲贵族集团的权利斗争中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当然,索尼、鳌拜等将领的行为是在虚张声势,更是在以死明志。毕竟杀王爷这种事,他们可以天天想想,但终究是不敢的,也没那个实力。他们的口号是:“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努尔哈赤是天时、地利,人和、己和样样占全,皇太极是天时、地利,人和、己和样样闹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古代王朝就有这个特点,但凡开国之君和有作为的皇帝寿命都很长。

皇太极52岁的寿命和他老爹差了16年,整整一个天聪、崇德王朝。如果皇太极遗传了他老爹寿命的基因,他会干完很多事,他会入主中原。

皇太极的庙号定为太宗很有意思。他爹是太祖,儿子是世祖,孙子是圣祖,简直不成体统。

皇太极对清王朝最突出的贡献是政治上的改革。政治改革向来都是将既得利益集团远离利益中心。

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后,为了打压以其他三大贝勒为首的满洲贵族集团,用了大约九年的时间。那时皇太极快45岁了,以他50岁开始昏昏沉沉的时间表来看,5年的时间显然不够。

皇太极成为清王朝皇帝前后,向北二征索伦,向东二征朝鲜,向西三征蒙古,向南五次跨过长城“入口作战”,最终逼得明王朝打了一场松锦国运之战。

纵观皇太极17年的执政生涯,三个字:忙得很!干了那么多事,寿命又不长,这意味着他干的那些事没有时间去消化。最令他消化不良的是他对八旗多年的打压、调整、混编。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皇太极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尤为重视八旗这个重灾区。

努尔哈赤临死前,满八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旗主阿济格(十二子);镶黄旗旗主多铎(十五子);正红旗旗主代善(二子);镶红旗旗主岳托(代善之子);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五子);镶蓝旗旗主阿敏(侄子,舒尔哈齐之子);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八子);镶白旗旗主杜度(长孙,褚英之子)。当时阿济格15岁,多尔衮8岁,多铎6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除四大贝勒外,拥有牛录最多的。

皇太极临死前,满八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旗主皇太极,镶黄旗旗主皇太极,正红旗旗主代善,镶红旗旗主罗洛浑(代善之孙),正蓝旗旗主豪格(皇太极长子),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皇太极铁杆),正白旗旗主多铎,镶白旗旗主多尔衮。

皇太极用了17年的时间,把八旗打压、调整、混编成了这套阵容。看似是皇太极强的不得了,实则危机重重。

皇太极死后,豪格表面上有两黄旗、两蓝旗、两红旗的支持,实则他只有自己“半吊子”的正蓝旗和济尔哈朗“半吊子”的镶蓝旗可以真正为他尽一份力,这和战斗力强悍的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相差悬殊。为何?

皇太极打压、调整、混编八旗的过程,总有豪格的影子。受气的八旗子弟,看不上皇太极的满城市,瞧不起豪格的满大街。皇太极一死,父债子还,千愁万恨一览豪格心头。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立即将自己的长子豪格授命为镶白旗旗主。

努尔哈赤死前,为了让多尔衮接手镶白旗,特将长孙、褚英之子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往镶红旗。可见在努尔哈赤眼里,没有隔代亲。估计是褚英泉下有知很愤怒,提前索了老爹的命。结果杜度哭着调往了镶红旗,多尔衮却没来得及含笑接班。这一权利真空,正好让皇太极见色起了次意。

褚英什么人?曾经的爱新觉罗家的大哥,生性残暴、心胸狭隘!长期和“四大贝勒”、“开国五大臣”闹矛盾,最后升级成被“群殴”致死。他儿子掌管的镶白旗和谁能相敬如宾。

接下来,皇太极以“大汗所领、必以尚黄”为由,把两黄旗和两白旗的旗色互换,人员未动。

天聪二年,阿济格因擅自主持其弟多铎的婚礼,被皇太极削去爵位,以多尔衮掌镶白旗。也就是多铎的正白旗是原来的镶黄旗,多尔衮的镶白旗是原来的正黄旗。多尔衮的功劳为什么大了豪格那么多,除了多尔衮、多铎能征善战外,和这两个旗的底子强、战斗力强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镶黄旗,努尔哈赤保命的军队,多尔衮惦记了多少年。

八旗中唯一没有经过打压、调整、混编的是两白旗。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老爹驾崩,老妈被勒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给点甜头,年少轻狂之下,必能为他卖命,卖命的时候实力肯定会有损耗。实际上也是,多尔衮三兄弟在改革和战争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地乖顺。

天聪四年,阿敏弃守永平(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迁安、遵化四城。逃跑前,他下令将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杀,财产洗掠一空。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定阿敏罪状16条,将其囚禁,他的镶蓝旗则交给了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掌管。

镶蓝旗从根上算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后金二号人物舒尔哈齐的。这个旗曾经是最强大的一个旗。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阿敏被皇太极幽禁致死。阿敏是旗主的时候,不敢和努尔哈赤公然叫嚣,但他和皇太极叫嚣是无所顾虑的。这个旗在骨子上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当成冤家对头。

天聪五年,大凌河战役中,皇太极与莽古尔泰发生争执,莽古尔泰拿起佩刀、漏刃,数次怒视皇太极。诸贝勒商议莽古尔泰乃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天聪六年莽古尔泰病逝,其弟德格类继任正蓝旗旗主。天聪九年,德格类病逝,有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及其妹曾意图谋害大汗。皇太极借机将正黄旗、正蓝旗混编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原来的镶黄旗改成正蓝旗后,豪格仍是旗主。

天聪九年,代善私自设宴款待并馈赠财帛给怨恨皇太极的姐姐哈达公主。众贝勒一致谴责代善欺君妄行,拟革其大贝勒封号,夺十牛录,罚银万两。其子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罚银千两,萨哈廉贝勒罚银二千两,夺二牛录。皇太极为表其宽厚,除了罚银,一切未准。受了刺激的代善,忍气吞声,收敛锋芒,利益自是越来越少。

皇太极对八旗的不断打压、调整、混编,最终目的是加强自己,削弱别人。这么做本没有什么问题,加强皇权是有为君王的习惯。如果没有皇太极的改革,满清没有那么广阔的领土,更谈不上日后入主中原。只不过人事的调整,发挥效果需要时间,这一点是皇太极的软肋,他死的早,死的突然,死的极其不是时候。

八旗中唯一没有经过打压、调整、混编的是两白旗,这么看总感觉是皇太极为多尔衮打了一辈子工。

两黄旗本就实力不强,再掺和进个敌我不明的正蓝旗,战斗力严重打折。松锦大战中,八旗的战斗力并不比明王朝的关宁铁骑强多少,根本原因是窝里斗的没恢复元气。

镶蓝旗实力虽强,可换了个和皇太极穿一条裤子的济尔哈朗,往日的仇恨需要时间抵消。何况济尔哈朗一向从善如流,这个时间自会延长。

两红旗经过皇太极不断地打压,朝政早就插不上嘴了。族长代善岁月不饶人,其子岳讬、萨哈廉英年早逝,孙子辈的暂时争不了气。两红旗俨然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皇太极死后,表面上站到豪格一方的有两黄旗、两蓝旗、两红旗,实则只有豪格自己的正蓝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这里面必须了解一点,济尔哈朗支持的是皇太极的儿子,不单单是豪格。

至于两黄旗的索尼、鳌拜等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多尔衮一句话:这是我们爱新觉罗的家务事,立谁不力谁的,关你们什么事,姓什么自己不知道吗!出去!这些人听完屁颠屁颠的就出去了。

为何?两黄旗的爱新觉罗们不支持火并。多尔衮是吏部尚书,皇太极的改革趋向明王朝,多尔衮手里的权利很大。

多尔衮执政时,索尼和鳌拜的日子过得很苦。索尼被发配到昭陵扫大街,鳌拜立多少功也没用。尤其是鳌拜,犯了错居然是自己花钱把自己赎了出去。“士可杀不可辱”,被欺负成孙子了,连个屁都不敢放,当初是不是吃错药了?很有可能。鳌拜这个人擅长把药吃错。

回到问题上:如果多尔衮和豪格没有接受济尔哈朗的建议另外立皇子,两方内讧火并,谁得皇位的胜算大?

谁也没有胜算。豪格的实力和多尔衮差得太远,他不敢内讧火并。多尔衮也没把豪格当回事,他惧怕的是意想不到的某些人。起码多铎在崇政殿开会的时候就公开表示: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看你们推来推去的,不如我来吧。

退一万步讲,多尔衮真要只有豪格一个对手,早火并了。

据朝鲜使臣记载,豪格一听有人举荐他即位后,甩手走人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