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唁 > 正文

丈夫每年去坟上悼念亡妻对吗?

2023-01-09 21:15:3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丈夫每年去坟上悼念亡妻对吗?

当然对了。夫妻本是一体,不管多大年龄,一方去世对另一方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可生活总得走下去,都得要勇敢面对,对失去的亲人只能放在心里,每年去坟上祭拜亲人,去和他们说说心里话,以解相思之苦,对于再婚的人每年去上坟,说明重情重义,没有聚了新观忘了旧人,这样的男人更值得女人再嫁。

难道不对嘛?

既如此问,心中总觉不快。悼亡妻不会影响对你的感情,只会令他更加珍惜。

二、丈夫去世怎么发朋友圈通知

可以这样写: 讣告 我丈夫XXX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因病在家中去世,葬礼定在x月x日举行。 妻子x X年X月X日

三、老公突发急病去世,54岁,出殡开追悼会那天我能去送行吗?

当然可以了,自己老公你还不去送。

四、夫妻其中一方去世,另一方应不应该出席对方的葬礼?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鸳鸯会双死,梧桐相侍老,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依。一对恩爱夫妻,到了天命之年,总有一个会先驾鹤西去,如果是俩人情深似海,如胶似漆的,垦定会去送爱人最后一程,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夫妻送彼此一程,据说一但去了,就意味着今生今世在也不会续娶了,如果是难舍难分,应该去看爱人最后一眼,奈何桥上挥泪如雨,相约来世再见。

夫妻其中一方去世,我个人认为另一方可以参加对方的葬礼,我邻居丈夫去世的时候,他妻子和亲朋好友跑前跑后,章罗丈夫丧事,并给丈夫买了花圈,而且出殡时她妻子也随车到火葬场,当她儿子在灵堂上拿着爸爸的遗像时,他妻子就站在儿子身边!而且又随车到了埋丈夫骨灰盒的墓地!当时他丈夫的家人从一开始就反对她去火葬场,更别说去墓地了,对她说出了很多不应该去的理由,说什么,丈夫会把妻子的魂勾走了,可是这位妻子出于对丈夫的爱,不想留下一点点遗憾,就想送丈夫一程才算甘心,所以她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听,自始至终坚守自己对丈夫的想念,我看她没掉一滴眼泪,在饭店还热情的招待宾客,如此坚强的女人在送走丈夫之后,冷静下来,却哭了多少天,至今领着二个孩子过日子,她和孩子们都有工作,孩子们非常配服孝顺他们的母亲,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她对我说,一年之后她和孩子们又亲自到了墓地,了确她日夜朝思慕想的丈夫!愿她丈夫在天有灵,知道他妻子对他忠真不二的付出!如今一家人幸福快乐平安!

老北京人的风俗。一般都是不让去的。这是有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是受到很大的打击,身体上,精神上,影响非常大。如果让他或者她去葬礼,在哪种环境下,肯定非常悲痛。家里人为了保护未亡人的 健康 。一般都是极力劝阻,不让他或者她去的。

第二,北京现在一般的墓地都是夫妻同穴。就是给夫妻未亡人保留一个与先亡人埋葬在一起的位置。如果未亡人亲眼看到自己今后埋葬的墓穴。从心里上可能有所感触。

第三,过去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里人一般都去出殡去了,家里不能没有主事的人,万一有人前来祭奠,家里应该有人接待陪同,以免失去礼节。

我想问为什么不能参加那?

送上最后一程是必须做的,

不管两人生活了多长时间,

不管在一起幸福不幸福,

必经经历过,一夜夫妻,

百日的恩,即便是有许多的冤恨,人一不在了,一切都结束了,也要送上最后一程,以后还要葬在一起。

我爱人因病早世,我送到最后,每到清明都要亲自去看看她,很想她。

鲁南习俗,未亡人不出席对方葬礼

鲁南风俗,家中老人去世,堂屋正中设灵堂,停尸三天,亲戚携火纸吊唁,并向遗体告别。三日后尸体火化,骨灰置于灵堂中,择日出殡,亲戚上礼出席吊唁仪式,死者亲属置席叩谢亲戚。

古代,东为上,西为下。停灵(停尸与停骨灰)期间,孝子(死者儿子)在棺材东面坐地守灵,谓之"棺东"。亲戚吊唁后,白总领着孝子出灵堂,叩头致谢。

死者儿媳及女儿在棺材西面坐地守灵,谓之"棺西"。

侄子辈多系成年人,懂礼节,办事能力强。他们在白总指导下,往亲戚家送丧帖,并忙里忙外招待亲戚。

孙子辈多系未成年人,在院中所搭灵棚下,跪棚。

未亡人(死者夫或妻)自始自终居于灵堂东房屋内,接受至亲安慰。无论是守灵、火化还是出殡,都不会参加葬礼。

为什么?没有谁解释过,但存在即合理。几千年流传的习俗,自有其合理的一面。

我曾探讨过这个问题――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怕未亡人睹物思情,伤心不已。

妻子躺在担架上,参加丈夫和女儿的葬礼,场面令人悲痛。

2010年5月9日的清晨四点钟,小女儿珠珠说肚子疼,王辉便和丈夫陈伟宁一起开车拉着女儿去医院,把大女儿珍珍独自留在家中。

王辉他们的车停在路口等待信号灯,突然“哐当”一声巨响,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王辉一家连车带人被撞出去二十几米远, 汽车 严重变形,两厢的轿车变成一厢, 车厢里的一家三口生死未卜 。

救护车拉走了王辉一家三口,遗憾的是丈夫陈伟宁和女儿珠珠因为伤势过重,救治无效去世了, 唯一的幸存者王辉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

王辉醒来后的第一句话问:“ 伟明和珠珠还好吗?”

家人们骗她说: “三个人里面她伤得最重,伟明和珠珠在其他医院的ICU病房,她好好养伤,脱离了生命危险,就可以去看他们了 。”

为了让王辉安心养病,家人藏起了王辉的手机,关掉了病房的网络,希望等王辉病情稳定了,再把丈夫伟明和女儿珠珠去世的消息告诉她。

为了尽快见到丈夫和女儿,王辉拼命吃饭,配合医生治疗,她曾经也怀疑过丈夫和珠珠可能已经不在了, 但她说服自己:只要没见到就还留有一丝希望。

一位心理医生在网上了解到了王辉的遭遇,他想帮助王辉走出痛苦,他带着报纸来到王辉的病房,直到那时, 王辉才知道她挚爱的丈夫和女儿已经离她而去。当时的王辉全身打着钢板,情绪稍有激动就会牵动着身体其他地方,疼痛难忍。 但她却不得不接受这个残忍的真相。

2个月后,丈夫和女儿的葬礼在殡仪馆举行,家人不希望她参加,毕竟当时的她根本无法下床,更害怕她看到丈夫和女儿情绪过于激动。

葬礼那天, 王辉的脖子上打着防护罩,腿上打着石膏,躺在担架上的王辉全身还不能活动,被亲友从救护车上抬下来。

亲人们忍着悲痛握着王辉的手安慰着王辉,王辉也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自己过于激动,而王辉和爸爸的对话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王辉说: “爸,我心里很好过来的。”

爸爸向王辉竖起大拇指,说:“ 爸送你四个字――大智若愚。” 爸爸重复了两遍,说给王辉也在说给自己。

“ 爸爸支持你,妈妈支持你,我们全家人支持你。” 爸爸继续鼓励着王辉。

王辉躺在担架上被亲友们抬着绕着丈夫和女儿的棺椁绕了一圈又一圈,王辉甚至连侧身的力量都没有,她只能强忍着疼痛,微微侧了侧头,看一看自己的挚爱,向丈夫和女儿珠珠告别。

他们和平时不一样,不像他们。伟宁的脸太白,珠珠太安静了,想靠近他们,想抱着珠珠,想拉伟宁的手,想亲吻爱人和宝贝,可是做不到,最后一面从此生死两隔。

不管当地习俗如何,不管亲友是否接受,对于王辉来说: 送丈夫和女儿最后一程是她最大的心愿,是她必须要做的告别,否则她会遗憾终生。

王辉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她和丈夫都是高材生,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清华毕业,两个人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一场车祸,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她与丈夫、女儿珠珠天人永隔,而她自己也要面对长期的康复治疗。而这场伤害,很多年过后,王辉都没能走出来。

丈夫周年祭:

情人节:

王辉一直说:

那场葬礼,是王辉在形式上与丈夫告别,而真正的告别却只能靠时间一点点帮她淡忘。

按照我们老家农村的习俗,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是不能出席葬礼的。

另一方一般都会在自己的房间里, 接受亲朋好友的宽慰,不管是守灵,火化还是出殡,另一方都不会出现在葬礼上。

为什么不能参加对方的葬礼?

有人说是怕另一方情绪过于激动,出现意外;

有人说是怕另一方参加了葬礼不久便跟随对方而去;

有人说对再婚不利。

不管什么原因,不管尊重习俗还是尊重内心,不管参加葬礼与否,都要记住: 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

应该是不能出席的,因为对方的去世,已经给他(她)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避免意外,一般都不会叫另一个人参加对方的葬礼,本人深有体会。我一个本门姐姐七十多岁去世,我们去吊唁。姐夫虽不说谈笑风生但谈吐还算正常周到,等到姐姐灵柩抬出家门,姐夫突然双手掩面,身体跌坐地上,呜咽至上气难接下气。至此,我们才明白,刚才人前的平静都是假象,此时才是真情流露。同样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你说能让他参加葬礼吗?

看习俗,我老家不去,说去了一是容易随了去,二是再婚不利。我生活的地方就去,讲究就少。

应尽义务。根据婚姻法,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因此夫妻俩后面走的一方,在法理与道义上为另一方善终是应尽责任。毕竟是相处多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觉得因伤心过度了,无法参加,不然都应该去,在现实生活中,估计男人去的多,因为男人相比女人应该坚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