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唁 > 正文

三周年吊唁妻子的对联?

2024-07-09 16:42: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三周年吊唁妻子的对联?

[回答]三年阴阳两相隔,千日人魂一梦中。横批从未忘却。

二、李白为妻子写过哪些诗?

李白进入中年,爱情颇多曲折。四十岁时,他娶的第一位妻子许氏病故,继纳刘氏不久被嫌弃;四十一岁时又纳一邻家女,结果又遭离弃。婚姻不幸,苦求多年而不得的仕途却转了运。四十二岁时,他突然受诏入京做官,但不过两年却又被权贵排挤被迫请辞离京。然而官运不济,却又走了桃花运,离京不久他就收获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这段浪漫的爱情,源于他离京后写的一首诗,即《梁园吟》。这首诗是他与杜甫、高适结伴同游梁园等地时所写。

他挥别京城,心情郁闷,只能通过漫游、饮酒、赋诗自我开解。他在《梁园吟》中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而仕途的挫折,让他深感世事无常,更看淡名利。他在诗中感慨:“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从诗意来看,两者都有一种看破红尘的超然意味。李白虽在诗中说:“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但他并未意志消沉,因而在诗末写道:“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相传这首《梁园吟》是李白在寺院的一面墙壁上挥毫书写,当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路过看到时,惊叹折服,竟不惜花千金买下整面墙壁,不让寺院的人将墙壁上的诗抹掉。可见,宗氏通过这首诗,读懂了李白,成了他的超级粉丝。后来李白听闻此事,深受感动,视宗氏为红颜知己,并以《梁园吟》作聘礼,让人上门提亲。而宗氏显然极爱慕李白,竟将那面写有《梁园吟》的墙壁做嫁妆,嫁给了李白。“千金买壁”的爱情佳话因此流传于世。

李白和宗氏“千金买壁”的爱情故事是真是假,难以考证。但两人结婚后相知相爱,相濡以沫,却有诗为证。有一次,出外漫游的李白在即将离开秋浦前往浔阳时给妻子宗氏写了一首《秋浦寄内》——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李白娶宗氏时已是四十六岁,婚后在宋城梁苑安家,两人聚少离多。从诗中看,在梁苑的宗氏托人捎信给李白,李白收信后写此诗作回复。不难看出,两人彼此深爱,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安史之乱时,李白也和许多普通百姓一样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他和妻子宗氏南奔避难,曾留诗《奔亡道中五首》。他在诗中这样悲叹:“云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可见他们当时处境之艰危。不过历经磨难,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后来李白因入幕永王府而蒙受冤案时,宗氏对李白也是不离不弃,多次奔走托人相救。对因自己入狱而给妻子带来的苦难,李白感同身受,他曾站在妻子的角度,在狱中写了一首《在浔阳非所寄内》——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宗氏是李白娶的最后一位妻子。说来也巧,他娶的第一位妻子许氏也是相门之女。有人因此说他是吃软饭的。这当然是胡扯,因他根本不媚富贱贫,不趋炎附势,反而蔑视权贵。正因这种独特的性格,他才宁愿自己“出仕报国”的理想夭折,也不愿“低眉事权贵”。

宗氏作为相门之女,之所以愿意下嫁李白,除了因爱其诗,可能还因与李白有共同的爱好。这共同的爱好,就是:“学道爱神仙”。李白晚年送宗氏上庐山学道,曾写了《送内寻李腾空二首》。他在诗中说:“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李腾空是唐玄宗朝宰相李林甫之女,也是相门之后,因慕道上庐山做了道士。看来在唐代,朝野多崇尚道家。

李白与宗氏因“千金买壁”引发的姻缘,可说是源于诗,止于道。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么这段情缘,或许就是他们修行路上必经的重要一环。

三、感恩妻子诗?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代: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译文: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

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四、思念妻子诗?

1 是一首表达思念妻子情感的诗歌。2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思念妻子的深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3 该诗歌是古代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婚姻观念和人际关系的一些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五、赞美妻子诗?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先秦·佚名《硕人》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先秦·佚名《硕人》

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魏晋·曹植《洛神赋》

六、甄子丹妻子汪诗诗身高?

甄子丹老婆汪诗诗资料介绍:

姓名:汪诗诗

性别:女

祖籍:上海

现居地:香港

身高:说明:甄子丹身高1.75米,从2人的合照来看,汪诗诗的身高应该在1.75米以上

职业:模特

甄子丹家庭:

老公:甄子丹

女儿:Jasmine

儿子:James

妹妹:汪圆圆

曾夺2000年多伦多三料华埠小姐冠军, 2001年到香港参与国际华裔小姐选举

七、三周年吊唁妻子的对联九字?

哭苍天痛失娇妻伤心,见坟莹泪洒胸无人懂

八、三周年吊唁妻子的九字对联?

愿妻子在地下那里一路走好!不受痛苦!

九、送别妻子的诗?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十、蒲松龄悼亡妻子诗?

烛影昏黄照旧帏,衰残病痛谁复知?

伤心把盏浇愁夜,苦忆连床说梦时。

无可奈何人似槿,不能自已泪如丝。

生平未曾开君箧,此日开来不忍窥!

这是蒲松龄写给亡妻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题目不知,暂时叫它《无题》。

蒲松龄活了75岁多,他74岁的时候妻子刘氏去世,之后蒲松龄为刘氏写了很多的悼亡诗,除了上面一首,还有一首【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叩不一应,泪下如流泉】,都格外真挚,饱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但是,蒲松龄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一段和其他女人的邂逅。他在和一个同乡一起做官的时候,看上了他同乡的一个妾,叫顾青霞,蒲松龄亲切的叫她【可儿】。两个人也是两情相悦的度过了一段时间,直到可儿早逝。

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蒲松龄,我们会很矛盾,一方面对妻子的去世,他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悼亡诗,还写了好多首,是个好男人。另外一方面,他年轻的时候还喜欢过别的女人,也是有渣男的一面。

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他年轻的时候觉得 可儿 很好,然后用现在的话说叫【出轨】。后来觉得,外面的彩旗再好,也不如家里的红旗好。然后就更加喜欢自己的妻子。但这一解释立不住的一点是,可儿去世的早。如果可儿也一直活着,蒲松龄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来我们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说,他觉不觉得红旗最好,其实我们是无法确定的。

所以另一种解释就是,红旗就是红旗,在蒲松龄的心里,红旗替代不了彩旗的位置。毕竟蒲松龄生活的年代,父母包办婚姻,而且他的自述也是这么说的,在父母亲邻的包办下娶了刘氏,家族分给他农场老屋三间,借了门板隔开了内外屋,过上了清苦的生活。所以刘氏到底能不能给蒲松龄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和他的灵魂对话,我们不能太乐观。毕竟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农村妇女。

所以在这种情境下,古代的读书人往往都会去在寻求一个精神上的红颜,蒲松龄找的可儿或许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可儿的作用就是和蒲松龄“有的聊”,让蒲松龄有一个懂自己的人。

蒲松龄和可儿发没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我们也不能确定,就算是有,在古代社会也是正常的。妻子在古代的地位就是生子养家,男人在妻子身上指望不到灵魂的休戚与共,以及性爱的快乐。妻子也不能妒忌丈夫在外面彩旗飘飘,因为对于古代男人而言,红旗和彩旗的功能是分离的。

《聊斋志异》里,蒲松龄写的很多美貌可爱的妖孽,都是以可儿为原型的。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套用现代人的观点去审视古代人,毕竟现代人在两性关系上的要求变高了很多,因为爱情可以自由选择,所以自己选择就应该自己负责。蒲松龄的古代不行,他和刘氏的感情来自生活的积累,但没有浪漫成分,可儿就正好满足了他对异性的幻想与渴望。

我姥姥家有个老邻居,在一个学校里教书,那个爷爷教体育。他和他妻子就是父母包办婚姻,俩人特别不般配,男人走起路来气宇轩昂,谈吐也文雅,女人个子140cm,小脚,喜欢搬弄是非,没有文化。年轻时女人从老家来济南看男人,一走近男人工作的学校,男人从学校后门翻出去跑了,就是不愿见,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人。但后来俩人还是结婚在一起了,也有了孩子,现在女人糖尿病并发症很严重,只能做轮椅,男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也许跟蒲松龄和刘氏的关系有几分相似,只是蒲松龄和刘氏年轻时没有这么水火不容,感情真的是时间积累出来的东西。

时间真神奇,就像《三体》里说的: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但是时间催生出的感情,就像《武林外传》里讲的: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这种情很长,如高山大川,连绵不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