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死在了哪里?
一、孔子死在了哪里?
孔子死在鲁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二、老子,孔子,孟子谁先死?
最早的是老子,孔子是老子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而孟子要晚些,不过孔孟之道更出名.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三、孔子的父亲几岁死?
孔子的父亲孔纥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则在他十四岁那一年离世。
孔纥又叫叔梁纥,与妻子连生9个女儿,又与妾生了一个因足疾不能获得合法继承权的儿子。无奈只好在66岁迎娶了孔子的母亲,并于71岁那一年生下了孔子。
所谓孔子,因野合而生。这里面的野合是指那个时代认为男人生孩子的年龄应该在64岁之前,否则就叫野合,而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
四、孔子的弟子谁先死?
孔子的最著名的学生中,英年早逝的应该是颜回。颜回,字渊,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也是最看重的学生。颜回家贫却能安贫乐道,孔子曾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以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人也把颜回作为贤人好人的代表。《窦娥冤》中有句词:可怎生糊涂了盗趾颜渊。意思就是可怎么混淆了坏人好人。
颜回壮年先孔子而逝,孔子非常伤心,哭曰:天丧予!天丧予!
五、孔鲤死时孔子态度?
当然很伤心,但是让他最伤心的是自己没有能力按照贵族的标准,来给儿子办丧事,孔子比较注意礼仪,风俗。《论语》里记载,他不断地重复:哎呀,老天这是要我的命啊!
六、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多大?
71岁。
颜渊小孔子三十岁,去世时年四十一。仁人应高寿,而颜子四十一就去世了,所以孔子谓之“不幸短命死”。
按:孔子晚年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哀公十三年,年七十,孔鲤(年五十)去世;哀公十四年,年七十一,春西狩获麟,叹到“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其年,颜回(年四十一)去世,孔子曰“天丧予”;哀公十五年,年七十二,子路死于卫;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孔子去世。
七、子路死,孔子不吃酱原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于是被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孔子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子路是其最知名的学生之一。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肉酱是相当值钱的食物。但孔子因为子路被剁为肉酱而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毫无疑问,孔子十分喜爱子路这个与他患难与共、唯一敢出言顶撞说他“迂”的学生,也因这个学生的被害而悲痛万分。
八、孔子最后死在了哪?
孔子死在鲁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九、孔子曰吾死之后原文?
【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提高);子贡喜欢评论才智不如自己的人(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怎样,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十、孔子判断子路死的依据?
孔子认为,子路性格耿直,行为莽撞,由此判断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