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庞统?
一、如何评价庞统?
能力方面可能不亚于诸葛,但毕竟英年早逝,又长的丑。自然容易被忽略了呗…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的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后被追赐统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
庞统早年便以“凤雏”(这是其他人给他的绰号)之名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于荆州。当时水镜先生对刘备面前这样评价庞统:“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赤壁大战后,庞统来投靠孙权。但是,由于庞统太小看周瑜,而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所以孙权发誓不用他。鲁肃就推荐他去刘备那,庞统听取了建议,就来投靠刘备。但未得重用,不得以领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周瑜帮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庞统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公元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二、庞统名言?
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庞统名言:
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评陆绩:“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评全琮:“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三、庞统为何说自己是襄阳庞统?
因为庞统是襄阳人。
庞统为东汉名士庞德公侄儿,世居襄阳鱼梁坪(现庞公祠一带)。少时朴钝,未有识者。二十岁时,结识以识人著称的司马徽。司马徽称赞庞统为“南州士之寇”,从此庞统名声渐显。后为刘备器重,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随从刘备入蜀。进围雒县时,为流箭所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四、庞统兵书?
庞统带夺魂挟魄兵书好,夺魂挟魄可以增加庞统的技能伤害,提高爆发力,非常好用。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五、庞统介绍?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六、庞统能力?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见评论中把庞统和诸葛亮放在了一起,诸葛亮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由于庞统早逝,所以对他的能力也无从评价!不过也不会比诸葛亮差多少!
七、庞统读音?
读音为páng tǒng
释义如下:人名。(公元179~214) 三国蜀襄阳人,字士元,德公之侄。少时朴顿,未有识者,往见司马徽,徽甚异之,称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刘备召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佐刘备取蜀。后因围雒县,攻城时中流矢而卒,时年三十六。
八、庞统真的很弱?
史书没有写庞统长相,史书没有写庞统长相史书没有写庞统长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题主看的剧以演义为蓝本,那就别质疑庞统的才华了
庞统,号凤雏与卧龙齐名
是一个比卧龙更不得时的人
在庞统可查的履历内,跟的第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叫周瑜
建安十三年周瑜火烧赤壁,随后孙刘联军开始磨刀霍霍向南郡,而孙权去了合肥
在曹仁被关羽坑的得不到救援后,周瑜成功的收了南郡
有关庞统为南郡功曹的说法不一,有说先前就为功曹的,又说后被周瑜逼为功曹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庞统在周瑜的南郡后为周瑜干事
时间记录建安十四年(209)
然后周瑜就在210年病逝了,庞统在周瑜手下最多待了一年,给周瑜送丧以后投奔了大耳,而这期间周瑜忙着准备入川,孙权在后面态度不明,几乎无仗可打
建安十六年(211)在耒阳憋屈了一段时间后,庞统的机会终于来了
刘备入川而身边的谋士只有法正和庞统,庞统也没让人失望,在刘备军士众未附,军无辎重的情况下与法正一起把刘备一路从葭萌关送到了雒城
而雒城离成都不到50公里
入川期间,刘璋与刘备第一次在涪县相会,庞统劝刘备直接拿下刘璋
刘备自然是……没听
当然这怪不了小凤凰,毕竟小翅膀劝刘备这么干,刘备也没干
之后就是献上中下三策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上策比较冒险但收效显著,中策先解决身边威胁翻脸之后可以在蜀地立足,下策相当于白入川了
庞统提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与中策是取川的策略,下策在于让刘备尽早决定方案,现在不打的话就直接引兵退向荆州
刘备选了中策成功的吞掉了白水军,但是形势依旧不好,军中依旧缺少辎重,刚吞的兵军心还未附
但是这点困难能挡得住庞统和法正吗?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
这个所在皆克就是从北一路打到南,刘璋派的刘璝、冷苞、张任、邓贤都战败了,李严又临阵跳反
然而就在胜利前夕,庞统死在了雒城下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这以后刘备啃下了雒城成功的包围了成都,刘璋不战而降
庞统一共追随刘备不到4年
而这短暂的4年却也在季汉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庞统的其他证明能力的事迹已经不可考了,我们只能从别人的态度上来了解当年其才华
有识人之明的司马徽大为欣赏
送丧至东吴,吴人多闻其名
未得重用时,鲁肃和诸葛亮先后推荐
也是少数几个让刘备痛惜到言则流涕的人
或许经常和庞德公司马徽谈笑的庞统出士的愿望并不是很高
那一年的江边,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可是无论是非治百里的才能,开疆扩土的武略,还是把盏共料四海之士我们都无缘再见到了
庞统确实事迹很少与他同传的法正都比他多,但绝对不是打酱油的,短短几年里未闻失误和败绩,只可惜没有更多的机会
郭嘉跟随曹老板十一年任职还正在诸侯纷争的时候,而且郭嘉和庞统是两个类型的谋士啊!
至于题主说的吕布,能否给我举一个强于庞统的例子
九、率土之滨庞统怎么玩庞统武将组合攻略?
徐庶和SP徐庶一般作为蜀之智来配队,正好可以完美的搭配形兵之极和形兵阵列,阵容S2庞统+诸葛亮/S3诸葛亮+徐庶/SP徐庶。
S2庞统作为一个半辅助半输出武将,具有超高额的减伤debuff(我三红40级庞统减敌伤86%),功能性输出,一般作为补充伤害,能看但不多,遇到追击队输出爆表;诸葛亮有超高额的减伤buff和增伤buff,据我所知上限为90%减谋伤和36%增伤,奈何手短,不先手技能废一半;S3诸葛亮速度不低,完美的敌全体持续降低谋略和敌群体犹豫两回合;徐庶/SP徐庶差不多,就是面板和输出罢了,除了手短。
S3诸葛亮适合带形兵之极,增强庞统场控和徐庶前几回合的减伤;诸葛亮适合带形兵阵列,能确保先手,使诸葛完美发挥(放不出来怪谁呢),以及徐庶的稳定减伤。
S2徐庶+诸葛亮+徐庶可以有第二种组合,方圆队。
另外就是搭配S3曹纯和张辽,这个毋庸置疑的。
不建议配合曹操,曹操本身的技能不适合进攻性阵容。
佩戴远攻秘策效果更好。
十、庞统生平介绍庞统的故事有哪些?
一、庞统生平介绍:
庞统(公元179年-公元214年),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庞统曾辅佐刘备入蜀得川。公元214年,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葬于落凤坡。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小的时候庞统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二、庞统故事:
东吴送丧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南下的几十万大军,而后周瑜又击退驻守在南郡的曹仁,曹操为了制造孙刘联军之间的矛盾,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次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死于巴丘。庞统时为周瑜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于庞统深交而还。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投奔刘备
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