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悼词 > 正文

奠文怎么写?

2023-06-12 23:18:5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奠文怎么写?

 祭文一般格式及范例   祭文   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二、祭文结尾儿女署名怎么写?

落款则要与亡者相对应。比如祭岳父,落款应是“孝婿”。等等以此类推。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三、怎么样写祭文?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分或与生者关系。

2、开头:写祭文,一般以“维”或""哀维“”字开头。“维”发语词,无别的意思。祭文以“哀维”两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四、悼念祭文落款怎么写?

惦念祭文落款就是落款人的名字,是同辈儿的,就写哥弟或姐妹之称乎,是朋友的就写好友某某某,是晚辈儿的,先把称呼关系写在前面,再写自己的名字,比如是叔侄关系的,就写侄儿悲痛致文,是姑侄关系的,就写侄女或侄子为姑姑致文。这样只要把你与逝者的关系称呼这名,在著名自己的名字就行。

五、悼词的主要内容(三点)?

  悼词 - 写作要求  悼词,在为逝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话或文章,专用于对逝者的哀悼。悼文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点明悼念对象,通俗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二、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恰如其份地评价其一生。  三、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国葬的悼词,在中国习惯上由继位者宣读。  悼词 - 基本格式  通常来讲悼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宣读体悼词形式却相对稳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宣读体悼词的格式写法。 宣读体悼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的组成方式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称承担标题。如《悼词》。 另一种由死者姓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二)正文  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中段、结尾三部分构成。  1.开头 以沉痛的心情说明召开或参加此次追悼会的目的,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要注意这些称呼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 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  2.中段 承接开头、缅怀死者。这是悼词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作出综合的评价,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如鼓舞、激励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等。该部分的介绍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介绍;也可先具体地介绍,再概括地总结。  3.结尾 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最后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息吧 ”之类的话。 悼词的结尾要积极向上,不应该是消极的。所以最后的结尾尽量不用“安息吧”这句话。因为“安息吧”是西方天主教为死者举行仪式时用的一句话,这里面含有人生在世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幸福的消极思想。  (三)落款  悼词一般在开头就已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人员情况,所以悼词的最后落款一般只署上成文的日期即可。

六、怎样写祭文?

  现代祭文的写法 :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七、祭文怎么写啊?

古代祭文有固定格式,通常开头是: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以某物祭于先生之灵前。结尾是:呜呼哀哉,尚飨。但是悼念这个东西,情发于衷,就不一定只有祭文这个体例能做了。如果是正统祭文的话,祭十二郎文、祭妹文都是传诵的名篇,情感真挚,言出于衷。

自祭文

还有便是陶渊明的自祭文(魏晋时期比较流行,但这篇写得格外真挚,当然没法按照传统体例来,因为写这个的时候人还活着呢),读起来有一种老人将逝,在耳边悠悠念着往事,嘱咐儿孙的感觉。而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让人很自然地想到陶渊明的一首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一字一叹。

不能说的悼念

一般来说,祭文都要写写所祭之人的生平,以供后人凭吊。但也存在着没法说的情况。比如容斋随笔里有一则:

先公自岭外徙宜春,没于保昌,道出南安,时犹未闻桧相之死。张子韶先生来致祭,其文但云:“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其情旨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也。

祭文只有一句“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便是开头和结尾,中间没有,不能说。(翻译出来的话,大概就是“不说了,你懂的”)另外还有一篇赋,是向秀做的,叫《思旧赋》(就是鲁迅提过的,他很纳闷为什么刚开头就结尾的那篇)。不长,借由邻家笛声衍出了对嵇康的思念,前面写很多景色的破败,而写道“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之后,就匆匆收尾了。

悼妻

爱情会慢慢演变成亲情。相爱甚深的两人,妻子逝去了,便是少了一位至亲之人,其哀其痛,莫以言明。而古制又有丧礼之在妻,制重而哀轻的说法,无甚感情还则罢了,若彼此相爱,又怎么能做到呢。潘岳有一篇悼亡赋:

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

被打击得精神有点恍惚了。类似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之后的相思。

悼夫

我能记起来的就是《公无渡河》了,这首诗让人印象特别深,因为画面感太强了。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的叔叔的葬礼,这位叔叔是因为喝酒死掉的,葬礼上叔叔的老婆就在边上哭”喊你不要喝酒,你就不听,你非要喝,你喝完了走了,我们咋办嘛!“(四川话带哭腔),我当时一个激灵,这不就是公无渡河吗?原来人和人的感情,几千年来,都未曾变过。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