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祭文?
一、怎样写祭文?
现代祭文的写法 :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二、致悼词的正确方法?
【格式写法】
一、标题: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1、一是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
2、主持人在追悼会上要用“xxx致悼词”;
3、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xxx大会上xxx致的悼词”。
二、正文:
1、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
2、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
3、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
4、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
5、对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自成一段。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是一句式:“xxx安息吧!”
二是概括式:“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xxx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定要注意简短。
三、信封上挽联怎么写?
信封上挽联(实际是参加白事吊唁送白金的封包)写法:竖式右上角空两格写沉重悼念XXX仙逝,愿他在天堂里一路走好。第二行中间写白金伍佰零壹元整。第三行左边落款写老邻居李四敬挽。
信封上的挽联落款一定要把送封包人与逝者关系写清楚,否则逝者家属就不知道谁人送的封包挽联。如亲叔过世,落款就写侄子XX敬挽即可。
四、怎么写祭帐布文字?
回答如下:祭帐布是一种传统的祭祀用品,通常用于祭祀祖先或神明。以下是一篇可能的祭帐布文字:
祖先/神明,您的子孙/信徒在此向您致敬。我们将这块祭帐布献上,以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和感恩之情。这块布是由我们精心制作而成,其上绣有您的尊容或神像,以及我们的祈求和祷告。愿您接受我们的祭品,保佑我们的家族/信仰得到平安和繁荣。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传承您的精神,永远怀念您的恩德。请您在天堂/神灵的庇佑下,继续守护我们的生命和事业。谢谢您,祖先/神明。
五、写讣告的纸张格式格式?
讣告是把某人不幸去世的消作文息通知其亲属好友和有关方面的一种公告式文体。
一、格式:
1.标题:要标出"讣告"二字。
2.正文:先写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时间、地点、死因和终年岁数; 接下可介绍死者生平事迹; 再次写明举行吊唁或召开追悼会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
3.结语常用"特此讣告"、"谨此讣闻"。
4.署名、发讣告日期。
二、讣告(例文)
家父***老大人因患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年**月**日上(下)午**时**分与世长辞,享年**岁。家父不幸逝世,不孝儿女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停柩在堂深切悼念!承慈命定于**月**日早上**时**分举行追悼大会,**时**分发殇,扶桑安晋!
哀致此讣
愚孝长子:xxx 媳:xxx
次子:xxx 媳:xxx
长女:xxx 郎:xxx
次女:xxx 郎:xxx
xxxx年xx月xx日
六、子孙挽幛怎样写
1. "子孙挽幛"是一个意境深刻的成语,表示后代接续祭奠祖先的美好愿望。2. "子孙挽幛"的写法,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笔画、构形、意境。如在书写时,可以先写"幛"字,再写"挽"和"子孙"。笔画和构形上,需根据个人风格创意发挥。意境方面,需要深刻理解"子孙挽幛"的寓意,在笔墨之中表现出来。3. 此外,如果对于成语来源和意义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家庭文化和传统的思考和体现。
七、悼念族人挽联?
泪雨涤尘洗天路;悲声惊世动人间
人间府第失慈爱;天宫仙班多善仁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席上漫谈养育恩;厨中举办思亲菜
金童接听黄金殿;玉女迎归白玉楼
恨我独行独木桥;悲君永别同林鸟
一病辞尘离故土;全家落泪哭亲人
满地秋霜伴灵台;两行热泪悼慈父
训犹在耳时时律;范己铭心代代传
倚门人去三更月;泣杖儿悲五更寒
想见音容云万里;思听教训月五更
悲兴嫩桂百年愁;痛失严椿千古恨
无私慷慨身殉国;含笑牺牲志凌空
一代国粹垂青史;千秋美名化金星
碧血洒边陲;青山埋忠骨
丹心卫祖国;翠柏伴英魂
情操白如银;慈心红盛火
八、挽联怎么写?
挽联写作方法: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
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更多挽联》》
九、白事封包怎么写?
白事封包上面写以下的语句:白包简介:在某人过世后,亲戚朋友依照亲疏与交情之程度,赠送数量不等的物品或金钱给丧家,借以表达哀悼之意,而致送死者家属供奠之物品统称“奠仪”,今者使用现金 (金钱)向死者行奠并向生者慰问称“奠仪”;向死者家属表示致哀,请代为购置“香”来为死者膜拜者,称“香仪”。白包里的金钱一般而言皆为单数,为不希望丧事成双之意。 丧家收进亲友致赠之白包,对外却要送出许多红包,例如请来帮忙净身、穿衣、化粧之外人,以及择日师、地理师、点主官、铭旌官、司仪、礼生,与前来做功德法事之僧尼、道士、运棺土公、放风(放栓工人)、花车司机、阵头负责人、杂役等均要给予大小不等的红包。而对于送白包者,丧家也应给予回礼,称之为“答纸礼”。现今台湾各地几乎都是沿袭日据时期的习俗,回赠毛巾一条。因为台湾人相信,家属有“答纸礼”,亡灵才能也才好意思享用各种奠仪。至于讲究人家,收到奠仪时,回礼之外会一并附上谢帖,上面载明收到多少奠仪、何种奠品及件数,借以表示感谢。
十、祭文怎么写啊?
古代祭文有固定格式,通常开头是: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以某物祭于先生之灵前。结尾是:呜呼哀哉,尚飨。但是悼念这个东西,情发于衷,就不一定只有祭文这个体例能做了。如果是正统祭文的话,祭十二郎文、祭妹文都是传诵的名篇,情感真挚,言出于衷。
自祭文
还有便是陶渊明的自祭文(魏晋时期比较流行,但这篇写得格外真挚,当然没法按照传统体例来,因为写这个的时候人还活着呢),读起来有一种老人将逝,在耳边悠悠念着往事,嘱咐儿孙的感觉。而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让人很自然地想到陶渊明的一首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一字一叹。不能说的悼念
一般来说,祭文都要写写所祭之人的生平,以供后人凭吊。但也存在着没法说的情况。比如容斋随笔里有一则:先公自岭外徙宜春,没于保昌,道出南安,时犹未闻桧相之死。张子韶先生来致祭,其文但云:“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其情旨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也。
祭文只有一句“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便是开头和结尾,中间没有,不能说。(翻译出来的话,大概就是“不说了,你懂的”)另外还有一篇赋,是向秀做的,叫《思旧赋》(就是鲁迅提过的,他很纳闷为什么刚开头就结尾的那篇)。不长,借由邻家笛声衍出了对嵇康的思念,前面写很多景色的破败,而写道“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之后,就匆匆收尾了。悼妻
爱情会慢慢演变成亲情。相爱甚深的两人,妻子逝去了,便是少了一位至亲之人,其哀其痛,莫以言明。而古制又有丧礼之在妻,制重而哀轻的说法,无甚感情还则罢了,若彼此相爱,又怎么能做到呢。潘岳有一篇悼亡赋: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
被打击得精神有点恍惚了。类似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之后的相思。悼夫
我能记起来的就是《公无渡河》了,这首诗让人印象特别深,因为画面感太强了。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的叔叔的葬礼,这位叔叔是因为喝酒死掉的,葬礼上叔叔的老婆就在边上哭”喊你不要喝酒,你就不听,你非要喝,你喝完了走了,我们咋办嘛!“(四川话带哭腔),我当时一个激灵,这不就是公无渡河吗?原来人和人的感情,几千年来,都未曾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