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资料?
一、余华资料?
余华,男,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21年12月,余华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2022年10月12日,余华凭借作品《文城》获得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
二、余华座右铭?
1.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
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2.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
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3.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
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
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
聊和平庸。
4.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
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5.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
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三、余华作品?
(1)长篇小说:
《在细雨中呼喊》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兄弟》(上部)
《兄弟》(下部)
《第七天》。
(2)小说集:
《十八岁出门远行》
《偶然事件》
《河边的错误》
《黄昏里的男孩》
《我胆小如鼠》
《世事如烟》
《鲜血梅花》
《现实一种》
《战栗》
《余华作品集》(三卷)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余华卷》
《当代中国小说名家珍藏版-余华卷》
《现实一种-中短篇小说集上、下卷》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战栗》
《古典爱情》
《余华精选集》
《内心之死》
《高潮》
《灵魂饭》
《说话》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我能否相信自己》
四、余华诗集?
1、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出自唐·孟浩然《洞庭湖寄阎九》
2、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出自唐·韩愈《谢自然诗》
3、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出自唐·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5、余即报渠言,此珠无价数。——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五、余华情话?
余华说过的情话有:你曾说喜欢荫凉,我撑着雨伞,你却奔向了阳光。
你曾说喜欢清静,我忍耐枯燥,你转眼笑语倘佯。
你曾说喜欢书籍,我看着余华,你却恋上了浮华。
你曾说天长地久,我苦心守候,你转眼背影凄凉。
六、余华故乡?
余华的故乡在浙江杭州。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轧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七、余华成就?
余华有《许三观卖血记》《文城》《活着》等著作。有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凭借小说《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并凭借该小说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5年,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2018年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7月,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2021年,出版八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文城》
八、余华书籍?
余华必读的4本书有以下:
1、作品推荐:《活着》
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眼泪的宽广和丰富、绝望的不存在。余华说《活着》里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2、作品推荐:《兄弟》
这是一本有争议的书,而且争议很大。《兄弟》分为上下部。上部写完后,空窗期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余华才写了下部。按理说一本书应该保持其完整性和契合度。但是,《兄弟》是个另类。如果说上部写的刻骨铭心,那么评价下一部应该评论为大跌眼镜了。余华说他想表达的是在当下快速变化中的社会。回想一下似乎下部的情节又合情合理。
3、作品推荐:《许三观卖血记》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4、作品推荐:《在细雨中呼喊》
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免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九、余华华的诗?
余华华有关诗句,例如:“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出自:韩愈《示儿》(节选)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十、南通余东余西的由来?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宣告明朝成立,改国号洪武元年,除继续完成统一大业外,着重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安定民心。
明嘉靖《海门县志》记载,洪武三年(1370)设吴陵与张港两个巡检司,各配巡检一人,吏一人,弓兵五十人。设大河口寨,千户一人,军二百人;料(廖)角寨,千户一人,军五十人;徐稍寨,百户一人,军五十人。设提督备倭扬州卫一人。据《南通地名掌故》云:洪武初设石港寨巡检司,信国公汤和筑土城。余东是通州至沿海防御主要地方,说法较多,我们认为洪武四年(1371)征西将军信国公汤和平定重庆、成都后奉令来沿海布防,见余东四周有大河环绕,明朝初创,财政困难,只筑4个城门,未建城墙进行设防,洪武八年(1375),建成凤城的说法,符合逻辑。迄今,已有638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