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悼词 > 正文

晚春清袁枚?

2024-11-28 04:25: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晚春清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等,祖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嘉三大家之一、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与纪昀齐称“南袁北纪”。[1]

袁枚提出的“性灵说”是清代诗坛最重要的诗歌理论之一,他一生至少创作了六千三百余首诗[2],其中的代表作《小仓山房诗集》收录了271首咏史怀古诗[3]。其辞官后隐居于南京小苍山随园,于1798年去世。

二、蝉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三、牧童清袁枚的诗意?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四、遣兴清袁枚古诗?

遣兴 

清 · 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赏析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五、偶书清袁枚?

《偶书》的作者不是清代的袁枚,是唐代诗人刘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磨损的刀”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表现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

全诗构思新奇,比喻警辟,气魄宏大,音节响亮,以高昂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野夫”“不平则鸣”的心声。

六、山行清袁枚?

山行杂咏

袁枚 〔清代〕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七、春风清袁枚古诗?

                 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白话译文

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刻繁华起来。春风吹来时融化千山的积雪,吹过后留下万国的花香。

八、秋海棠清袁枚?

《秋海棠》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一首诗。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本诗借物喻人,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薄情怀。

九、古诗瀑布清袁枚?

至黄厓再登文殊塔观瀑 袁枚 〔清代〕

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十、苔清袁枚古诗讲解?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没有阳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长不易的地方,苔藓却能长出绿意,展现出美丽的青春。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样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开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