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巴金的《寒夜》?
一、有关巴金的《寒夜》?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二、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其他 寒夜 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利娜 ▪ 憩园 ▪ 第四病室 短篇小说集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复仇 ▪ 光明 ▪ 电椅 ▪ 抹布 ▪ 将军 ▪ 神·鬼·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大海
三、有关巴金的爱国具体事例?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从年少到年衰,巴金的爱国情怀,从未受任何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反之,更热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风云跌宕,世事乱变。她,曾经受三座大山压迫,贫穷、落后、愚味。她,曾经受种种干扰,走过许多弯路,使人迷惆、心虑、屈辱。巴金没有厌弃这一切的一切,始终用行为,追求心中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情愫。
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祖父珍藏的《醉墨山房诗话》。书中,明代诗人兼书画家文征明的《满江红》词,使巴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巴金一直将这本书珍藏在身边,即使在战乱中,家被数次抄劫,这本书也没有被毁。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在岳飞塑像前,轮椅上的巴金目不转睛,久久地凝视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深深被这一情景感动,谁也不轻易移动一下脚步。后来,他们来到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此时,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他,却象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那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高亢:“拂试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每一句、每一字,其实巴金早就熟背心底,融化在血液中。
1979年,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巴黎。这是离别巴黎半个世纪后,巴金第一次再踏上这片国土。故地重游,对于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静静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双眼井,广州的乡村……他说:“就这样,我每天回到我亲爱的祖国,心里很充实。离开祖国,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我是中国人。这个感觉,50年前也有过。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祖国确实是母亲。但是,过去这位母亲贫病交加,朝不保夕,哪里管得了自己儿女的死活。可是,今天不同了。出了国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关心地注视着我。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在很多荣誉前,在许多外事场合,记者多次听他说:“我生长在中国,我的一切都属于中国人民。”1983年,巴金在获得法国荣誉勋章时,对前来授勋的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谢谢总统阁下光临上海,在我病中给我授勋。我认为,这并不是我个人有什么成就。这是总统阁下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尊重,对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的尊重。这是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四、有关不劳而获的名言警句巴金?
问:?巴金的名言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句话表达了劳动与获得的关系,如果不劳动就不会得到应有的成果。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工作,创造财富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提升技能和经验,进而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丰厚的回报。相反,如果一味地依赖他人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长远来看只会导致自身能力的下降和品德的败坏。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和才能,勇于迎接挑战,以劳动为基础,创造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五、致悼词和追悼词的区别?
致悼词是表示动作的词组,意思是致以悼词,致是动作是主语,悼词是名词是谓语,追悼词则是一个名词词组,追悼是用来解释说明限制后面的词字的。两者说明的事物不同,用法也不同,致悼词是一个动作,需要跟在人称代词后面,追悼词则跟在形容词后面可以,单独放在句首做主语也可以,但是不能直接跟在人称代词后面。
六、巴金的情感
巴金(1904-2005)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渗透着对人性、社会和爱情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
巴金的生平
巴金出生于湖南省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早年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在青年时期,他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残酷现实。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关注。
巴金的第一部作品《家》在1929年问世,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揭示了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家庭的深厚情感。这部作品让巴金一夜成名,并确立了他在当时文坛的地位。
巴金的情感描写
巴金的作品以其真实而深入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小说中经常刻画出人物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使读者产生共鸣。
巴金的情感描写包括了爱情、友情、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他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的描绘,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巴金的小说中,爱情常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对爱情的描写往往既浪漫又现实,既温馨又悲伤。他不仅刻画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在描绘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情时也同样引人深思。
巴金在情感描写中善于通过对细节的塑造来展现人物独特的情感体验。他善于利用人物的语言、行为、思想等方面的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
巴金的情感描写不仅有力地塑造了作品的人物形象,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厚重感。读者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深入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巴金的作品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巴金的作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巴金的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世界,使人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的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情感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的作品也鼓励了许多年轻作家的创作热情。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社会现象和精神标志。他的作品引发了对文学和艺术的深入思考,并对后来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金的情感描写成为后来许多作家的借鉴对象。他的作品不仅启发了人们对情感问题的思考,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巴金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性、社会和爱情的思考,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也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七、路遥的悼词?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无论这个事实多么残酷以至至今仍不能被理智所接纳,这就是: 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文学的天宇殒落了!
一颗智慧的头颅中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
这是路遥。
他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学大省里的一员主将,又是我们这个号称陕西作家群的群体中的小兄弟;他的猝然离队将使这个整齐的队列出现一个大位置的空缺,也使这个生机勃勃的群体呈现寂寞。当我们:比他小的小弟和比他年长点的大哥以及更多的关注他成长的文学前辈们看着他突然离队并为他送行,诸多痛楚因素中最难以承受的是物伤其类的本能的悲哀。
路遥从中国西北的一个自然环境最恶劣也最贫穷的县的山村走出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绚烂的篇章。这不单是路遥个人的凯歌。它至少给我们以这样的启迪,我们这个民族所潜存的义无返顾的进取精神和旺盛而又强大的艺术创造力量。路遥已经形成的开阔宏大的视野,深沉睿智的穿射历史和现实的思想,成就大事业者的强大的气魄,朝着创造的目标实现创造理想时必备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耐力,充分显示出这个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的最优秀的品质。
路遥热切地关注着生活演进的艰难的进程,热切地关注着整个民族摆脱沉疴复兴复壮的历史性变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欢乐。路遥并不在意个人的有幸与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时期的饥饿在内的艰辛历程。这是作为一个深刻的作家的路遥与平庸文人的最本质区别。正是在这一点上,路遥才成为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路遥。
路遥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本身就是这个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别经意而产生的一个,却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的精神上的执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这个世界里的全部精华,又剔除了母胎带给他的所有腥秽,从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变和升华。他的情感却是与之无法剥离的血肉情感。这样,我们才能破译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那深刻的现代理性和动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遥在创造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态的平凡世界里,不仅不能容忍任何对这个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现实的解释的随意性,甚至连一句一词的描绘中的矫情和娇气也绝不容忍。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为那些随意的解释和矫情矫气的描绘,不过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全的表现,并不属于那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路遥因此获得了这个平凡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这是作为独立思维的作家路遥最难仿效的本领。
我们无以排解的悲痛发自最深切的惋惜。42岁,一个刚刚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着什么。本来,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属于路遥的真正辉煌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对一个文学大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事业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切已不能挽回于万一。所有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五天前的那个早晨被彻底粉碎了。然而我们就路遥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时20分的整个生命历程来估价,完全可以说,他不仅是我们这个群体而在更广泛的中国当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当出色相当杰出的一个。就生命的历程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能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出如此辉煌如此有声有色的生命的高质量,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遥的名义,陕西作协寄望于这个群体的每一个年轻或年长的弟兄,努力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全面繁荣而奋争。只是在奋争的同时,千万不可太马虎了自己,这肯定也是路遥的遗训。
路遥同志,你走完了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之旅,愿你的灵魂在“平凡的世界”里的普通劳动者中间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得到安息!
八、简短的悼词?
岳母的离世,我万分悲痈,希望老人家魂归故里驾鹤西去,解脱人世界的痛苦和烦燥,在天堂好好生活我们怀念您生前的音容笑貌。
九、郭沫若的悼词?
郭沫若《罗曼·罗兰悼词》
郭沫若站在国际民主主义的精神上,为罗曼·罗兰写的这篇悼文。郭沫若在文中热情歌颂了罗曼·罗兰的伟大功绩,表达了继承罗曼·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与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愿望。正文如下: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象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
十、妈妈的悼词?
亲爱的母亲,您走了,留下了我们的悲痛和思念。您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您的关爱和教育让我们走到了今天。您的离开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悲伤,但我们也知道您现在已经在天堂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会永远怀念您,爱您并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