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发言?
一、酒桌发言?
很高兴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共同祝愿咱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我提议大家共同举杯,一祝大家身体康健平安喜乐每一天,二祝大家生意兴隆通四海,让我们共同干一杯!
二、酒桌礼仪?
酒桌礼仪是指在宴会或社交场合中,与他人共进餐时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酒桌礼仪:
1. 尊重主人:在宴会上,要尊重主人的安排和要求,不要过分挑食或要求特殊待遇。
2. 坐姿得体:坐下时要保持端庄,不要懒散或占用过多的空间。
3. 用餐顺序:按照餐桌上的布置顺序用餐,不要随意挑选菜肴。
4. 使用餐具:正确使用餐具,如刀、叉、勺等,避免发出刺耳的声音。
5. 吃饭文雅:小口咀嚼,不要发出嘈杂声音,也不要张大嘴巴吃东西。
6. 倾听和交谈:在餐桌上要倾听其他人的发言,不要过分打断或插话。
7. 饮酒适度:如果餐桌上有酒水,要适度饮用,不要过量,以免失去自控力。
8. 谦虚有礼:如果受到赞美或夸奖,要以谦虚的态度回应,不要傲慢自大。
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酒桌礼仪,遵守这些规范可以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展示出你的教养和修养。
三、酒桌诗句?
在酒桌上敬酒诗句有: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意思是: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席上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出自: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四、酒桌座次?
关于酒桌坐次,各地略有不同,一般是面门为上,对着门的正座坐的是主陪,即主人方地位最高的人;主陪右手边是主宾,是客人方地位最高的人。主陪左手边是副宾。
主陪对面为副陪,敬酒的主要任务在他。副陪右边左边分别是三宾四宾。其他人可以按照性别年龄随便坐。
五、酒桌论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六、酒桌诗词?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 李白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 唐代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卫八处士》 杜甫 唐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短歌行》 曹操 汉代
七、酒桌技巧?
1.众欢同乐,切记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里,影响喝酒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明主次,不要单纯的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酒桌上可以现实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喝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就犯难了,有时过分的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环。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该只对能帮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欣赏,不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忍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分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 ,即不让别人小看又不会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八、为什么山东的酒桌文化这么严重?
山东酒桌上最讲礼仪
先解释下“规矩”的含义,其可以概括为:
1、入座有规矩。山东的酒桌分主陪、副陪;主宾、副宾;三陪、四陪;三宾、四宾等。一场酒局中,每个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不能乱来。
2、饮酒有规矩。主陪、副陪敬酒的杯数和顺序、祝酒辞的长短等全有一定之规。长辈跟晚辈怎么喝,晚辈向长辈怎么敬……这些都有讲究。
很多外乡人在山东生活10多年,也无法适应这些酒文化。对此,有人认为山东的酒文化是落后、守旧的风俗。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山东酒文化是传统文化礼仪的一种代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入座有规矩,饮酒有规矩
1、山东酒文化来源于尊天、敬地的祭祀礼仪。我国古代“祭必饮,饮必祭”,酒被认为通神、通灵。祭祀之礼也被称为“吉礼”,为六礼之尊。祭祀是国家最重要的仪式之一,祭祀中必须饮酒,为了表示足够的敬意,有时还会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鲜血。
《周礼》记载“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这里说的是,只要祭祀,就要按常法供应五齐、三酒,盛满八个酒尊。“五齐”是指五种酒: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三酒”是三种酒的名称:事酒;昔酒;清酒。
尊天、敬地的祭祀礼仪始于夏商,定型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明、清。在各朝的祭祀之礼中,酒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王还为此颁布《酒诰》,规定酒祭的礼仪。而且在秋收后,普通百姓也可参与到向天地、先祖进献礼酒的欢庆活动中。
2、山东酒文化来源于举贤、荐能的“乡饮酒礼”。这种礼仪始于西周,是乡大夫宴请“乡学”人才的仪式,并以此向国家推荐贤能之士。此后,地方官吏均把“乡饮酒礼”作为任职期间最重要的事项。
乡饮酒礼
在《仪礼》、《礼记》中均有对“乡饮酒礼”的说明。比如规定在礼仪中,60岁以上的人可以坐着,50岁的人要站着侍候老者;60岁的人吃3个菜,70岁的人吃4个菜,80岁的人吃5个菜,90岁的人吃6个菜。
关于饮酒的程序则这样规定:进门后,主人与正宾行3次揖礼来到堂阶前;升阶前,主人与正宾再行3次礼;升堂后,主人要拜谢正宾光临;入席后,主人向正宾献酒,正宾回敬,主人先喝尽再劝主宾饮用。这个你推我让的过程非常复杂。
对于正宾之外的人礼仪可减化,比如主人对“介”就减省许多。“介”是指主宾随从中专门在主人、主宾间传递信息的人。其他宾客在这个酒场上连座位也没有,只能在西阶上接受献酒,并在西阶上“跪祭、立饮”,喝完酒不用回敬主人就可走掉。
山东酒文化源于传统礼仪文化
3、山东酒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山东酒文化源于传统礼仪文化,同时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并非一成不变。更重要的是,酒文化有时也会衍生出种种怪象,比如下面这个曾十分流行的酒场顺口溜:
能喝一两喝二两,这个同志够豪爽;能喝二两喝六两,这个同志要培养;能喝半斤喝一斤,这个同志最贴心;能喝壹斤喝壹桶,下回提拔当副总……如此一来,酒的重要性倒超过了工作。所以酒文化也要去伪存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提倡的是: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只要感情深,端起酒杯就开心;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算多少……
九、酒桌怎么处理酒?
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
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
3.
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
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十、酒桌提酒次序?
敬酒时,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传统上会用衣袖掩嘴喝。吃饭敬酒碰杯的时候,晚辈的酒杯不能高于长辈的酒杯,下属的酒杯不能高于上级的酒杯。要先为别人斟酒,再为自己斟,忌自斟自饮。
正中间背靠墙的位置为上座,依次两边排开,左边地位尊于右(以背向座位的方向计算),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是尊者居上座,卑者坐下首;长者居上座,幼者坐下首;师长居上座,学生坐下首;
客人居上座,主人坐下首。坐方桌子时,尊长坐在方桌靠屋里的短边,其他人依尊卑长幼辈分排列落座。坐圆桌时就特别要注意把最里边的座位让给尊长,以示尊敬。如果去饭店吃饭,雅间最里边的座位要让给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