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奔丧 > 正文

古代丧假怎么形容?

2023-09-25 12:17:53  来源:网络   热度:

秦汉时期:正规休假制度的确立

1常规假日

汉代称“休沐” 五天工作制

秦代时官吏告假称“告归”,到了汉代就有了休假制度。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所谓“休沐”,即沐浴和休息,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四天班,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后来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可见官员不但可以洗澡休息,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放假时间:一年总计75天。

2节假日

夏至、冬至要放假

除了类似周末的休假外,汉代政府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汉代规定:冬至、夏至为例假。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汉代对冬至甚为重视,《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甚至“冬至大如年”之说。《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即放假),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汉代这两个节日是必须要放假的,但要放几天,并没有明确记载。

放假时间:不明确,估计1至3天。

3临时假日

告假

汉代时另外规定有临时的假日,即告假,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是因为有功,由国家依法准予休假;“赐告”则是因病给予的假,但时间不能太长,汉代时明确规定,请假三个月免官。

放假时间:不明确,但一般不能超过三个月。

丧假

丧假,顾名思义是由于家中有人去世而不得不回家,主要是“丁忧”,指遭逢父母或祖父母之丧。西汉时规定在朝廷供职人员丁忧假期长者3年,短者36天。至东汉时,丁忧制度已盛行。此后历代均有规定,且品官丁忧,若匿而不报,一经查出,将受到惩处。

放假时间:长短不一,长者3年,短者36天。

唐宋时期:常规假日缩短 节假日增多 黄金周出现

1常规假日

唐代法律改“荀假” 五天一休变十天一休

唐代《假宁令》规定,休假制度从5日休一天改为10日休一天,称“荀假”。 即每月第10天、第20天和最后一天,各休假一天。

到了南北朝时期,官员开始编组在夜晚到官署轮值。从唐代开始,不值班的官员下午以后就可以回家。由于大部分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庭住在一起,因此没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而且,由于官员留在官署的时间减少,削减例假日似乎也是公平的。

宋代官员休假基本沿袭唐代而有发展,宋朝官员休假日较唐代增加,休假制度更加宽松。

放假时间:每旬一日,合36日,约占全部假期的32%

2 节假日

节假日猛增,出现了最早的“黄金周”

唐宋时期,除了常规假日外,政府还规定官员在一些传统节日、新型庆祝性节日、宗教节日享受休闲的福利。这种节假日按节日性质可分别放假1天、3天、5天或7天。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而像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放7天假,已相当今天的“黄金周”。在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学生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宋代有54个各类节庆假日,但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自由活动,其余36个可能要出席相应节假日庆典活动。

放假时间:

唐代的假日主干由节假日组成,由《假宁令》可知,节假日构成了唐代假日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合78日,约占68%。

具体为:元日(春节)、冬至:各7日;寒食、清明合二为一:4日;八月十五、夏至、腊,各3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正月最后一天)、春社、秋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1日;学生田假,15日,授衣假,15日,合30日。

3临时假日

婚假、丧假和探亲假 体现人性化

在唐代,婚假、丧假及探亲假已十分完备,很具人情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