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菖蒲的小说《红衣》?
《红衣》作为一部耽美文,由于其情节和选材而深得晋江众多读者的推崇。有大智其中却总是少几分起承转合的顺畅,情节转折生硬,情与理与故事相离,融不深切,言不能尽意。
但与此同时,《红衣》语言和行文极美,叙述方式像极了午夜兰花,对话总是能恰如其分地推动剧情。吴钩说他不后悔,相遇不后悔相爱不后悔相杀不后悔,所以到底是哪里错了,竟让他们如此结局?苏妄言对韦长歌说,我不要你没了右手,便殚精竭虑地四处奔走;韦长歌下意识便说在我眼里你总是最好看的······对于众多腐女来说,可谓大饱眼福了。
摘取书中的一些文字: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其实就算亲身到了相思境地,又有几人能清清楚楚说出个因果缘由来呢?所以"情"这一字,最是世上说不清、道不明之物,任你大智大慧大勇大圣,也是一般看不分明的。所谓情,于外,只在"无所适从"四个字,也因此让人千攒百度;于内,便是紫玉成烟,章台故柳。可死而不可怨罢了!”
紫玉成烟,讲的是传说中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欲嫁童子韩重,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章台故柳——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而章台故柳大概取自韩翃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也许本书不一定有什么特别深,特别值得挖掘的东西,如果有,大概也就是爱、相似一类的永恒的主题了。也许看上去不够分量,但是足为言情小说已经足够了。
——到底何为相思,真爱又究竟如何,这大概是世上最玄妙而又无人能说的清的问题吧。
当合上书的那一刹,遗憾而惆怅:明明爱过,可为何小思还是选择了离开;明明爱已不在,吴钩却仍然不放手?
“那以后我没有一天不想起他,笑的样子、哭的样子、生气的样子……我不后悔认识他,不后悔带了他回去,不后悔求师父收他为徒……爱了他,我不后悔;杀了他,我也不后悔。件件都不后悔,但我和小思又为什么会到了今天?这一桩桩的错事,究竟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才是结束?”
爱情最是伤人,君思不爱吴钩,吴钩却爱惨了君思,事事为他牺牲,直到爱情遭到背叛愤而杀了君思全门二百多条性命,却又因无恙长得像小思而放过他,还让他杀了自己报仇。
梅影深爱吴钩,为了他的一句嘱托,嫁给自己不爱的人,照顾情敌的孩子,疼爱他20年视若亲子,最后又因无恙要杀吴钩而伤害无恙。
云中被无恙折磨而死心怀怨恨,却又因受到无恙的百般疼爱而放弃杀他。
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因为爱情,爱情最是伤人,却又让人无怨无悔。真可谓可死而不可怨。
“我很想把那个箱子,再送给小思一次。”曾经美好的感情,因为人性的弱点,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却说不清到底是谁的错。《红衣》如此,《相思门》亦然。还有苏妄言三叔,优点太多以致人格分裂,做事太多以致年谱对不上,跟息衍一样,又是一个寄托作者对男人全部理想的角色。
剧情并不算新,但是很虐。开篇只能用妙不可言来形容!各方面处理都令人看得倍感欢喜,通常大部分读者都会产生“竟这么迟才看菖蒲”的懊悔想法,然而一到苏韦二人在无锡相聚说起吴钩家族旧事起,剧情主线就开始弱下来,甚至越来越另人失去耐心,每一个讲述过往的人那种长篇回忆实在过于累赘,尤其是在剧情已经落俗的情况下。而文中的一些推理解释也太过简单无脑,开篇时个性鲜明吴钩最后像“仲永”一样变得毫无特色,无恙做出的最后选择的理由实在是太敷衍了,云中也令我失望。唯一的感慨大概是苏韦之间的感情颇为治愈,但由于小说篇幅问题也没能展开。
另,整本小说写到结局也没有再提到红衣到底是什么。可以说是烂尾了。
为此,许多读者送菖蒲“坑王之王”的称号。
已经隔了很多年了,故事已经沦为布景,而我只记住韦长歌和苏妄言两两对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