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吊丧礼节?
一、女婿吊丧礼节?
首先,当得知消息后,女婿应该立刻赶到丧礼现场,帮忙布置丧礼现场,准备需要用的东西,如:搭灵棚,摆床位,准备桌椅等等。等一切收拾妥当,进入“停灵”阶段后,女婿则应该穿孝衣站立在灵堂,等候亲朋好友来“行礼”,这种仪式叫“陪灵”,就是陪同亲属一起回谢前来祭拜的亲朋好友。当亲朋好友祭拜完成,主事之人会大喊一声“回礼”,孝子则跪地转身叩头,女婿则站立转身鞠躬即可。这种仪式也体现了“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
其次,女婿需要在晚上为逝者“守灵”。“守灵”也称“守夜”,是指亲人去世后,亲属晚上为要守在逝者床边,悼念逝者,抒发缅怀之情。《红楼梦》中就有关于守灵的记载,如:“宝玉、贾环、贾兰是亲孙,年纪又小,都应守灵。”
俗话说:“人死为大”,在这么特殊的时刻,女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地位,要同女儿一样为逝者守夜。这样不仅能得到妻子的认同,也会让外人高看一眼。
最后,出殡之时,女婿要穿孝衣,拿着祭祀用的贡品随孝子走在棺材前面,一直到坟地,再次同孝子答谢前来祭拜的亲朋好友,祭拜结束后,脱去孝衣,完成葬礼仪式。
二、舅舅过世了怎么哭?
舅舅是自己母亲的亲兄弟,也算是自己的亲人,作为外甥,如果舅舅去世了,要用自己对舅舅的感情发自肺腑的去哭,无论怎么样,舅舅也是母亲的娘家人,所以外甥哭舅舅不要虚伪的去哭,也没有太过于夸张的去哭,只要用感情投入的哭就可以了。
三、小舅子奔丧规矩?
第一,穿丧服。
在整个丧葬仪式期间,所有的家属和亲人都要穿丧服。直系亲属比如女儿、儿子,还有孙子孙女,是要披麻戴孝,穿麻衣。其他的亲戚朋友,要根据身份和辈分的不同,穿着不同的丧服。
现在各个地方的丧服颜色各有不同,一般是蓝色、黄色、白色为主。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地方可能不同的人家,穿着的颜色也有讲究,因为有喜丧和普通丧事的区别,这要根据每个丧主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二,出殡。
在过去,出殡就是将棺木抬到山下下葬。亲人在送葬的途中,需要三跪九叩。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了土葬,都改为火葬。所以就是将遗体火化之后,将骨灰盒取回,葬在墓地里。
四、谁知道曲阜的葬礼习俗?
曲阜的葬礼习俗归纳起来,主要程序有以下方面:
初丧濒临咽气时,一般要为其沐浴更衣,咽气后,用白布、蓝布、黑布或特制的绣着文饰的“衾”、“轻被子”等盖住尸身,称为“小敛”。小敛前,有的地方要求给死者的口中放入一定的物品,如制钱、硬币、红布、五色线等,称为“噙口”、“压口”。移至堂屋的灵床上,儿女、亲戚在旁守护。死者的儿子或侄子要手持香火秸秆为其“指路”,意为告诉亡灵该向何处去;指路后是“送浆水”,浆水用生水、生面和小米等搅拌而成,或只为清水,早、中、晚三次,意味着给亡者送食物。亡后三天,要发盘缠,给亡者烧纸马、纸钱等纸扎;现代更有纸扎汽车、电脑、楼房等等。死者入棺,谓之“大敛”、“入殓”,要“净面”、“撒垫背钱”、“罩头”、“镇钉”等。现在,由于火化制度的推行,入殓的程序逐渐消失,或象征性地将骨灰或骨灰盒装入另一个盒子。
吊丧吊丧环节中有三项内容:报丧、开吊、守灵。报丧,一方面是告知亲友,另一方面是告知周围的街坊邻居。按传统仪式,报丧者要给报丧对象磕头,然后报告关于死者的情况。现在,除了至亲好友需要报丧者上门报丧外,还可以通过发布或递送“讣告”、“讣闻”等方式告示。在山东有些地方还有用特定标示来公告报丧的。临清地区,死者家要在街门上贴一条白纸,起到“出丧牌”的作用,名为“封门”。开吊,是指布置灵堂、接受吊丧者哭拜等一系列活动。死者的近亲参加吊丧的仪式比较隆重,要携带挽联、祭品、黄表纸、纸元宝等一宗祭礼前来。从大殓之后到出殡,儿女等人要日夜守护在灵柩旁,称为守灵,其间男不剃头、女不梳发,晨烧“鸡鸣纸”,晚焚“夜辰香”。有人来吊丧,要磕头谢孝。
出殡出殡是丧礼中最隆重的仪式。由于出殡仪式极其繁乱,需要较多人手,所以很多朋友、乡邻会到亡者家中帮忙。出殡这天早上,鼓乐班子就来到主家,开始吹奏,名为“闹丧”。出殡仪式从“点主”开始,即孝子将灵牌交给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官或家族内有威望的老人,在“主”字的点上用朱砂笔点一下;孝子将灵牌捧回,就可以出殡了。“斩碗”,就是在灵前把倒扣在灵柩前的黑碗用刀砍碎。待众人“启灵”、“抬棺”后,孝子要“摔盆”;摔得越碎,被认为子孙越兴旺。梁山一带,称摔盆仪式为“路祭”,其他一些地方的“路祭”则指在出殡路上进行的祭祀活动。
安葬掘墓,俗称“挖坟坑”、“开圹”、“打圹”等。在临朐等地,要在下葬之前举行“祭坟地”、“祭阴宅”等仪式,奏乐、摆供、焚香、奠酒、放鞭炮,将长明灯、五谷仓、水罐、粮食、纸扎的童男童女等陪葬品放入墓穴。棺木入穴时,鞭炮、鼓乐大作,孝子等人痛哭。在曲阜、龙口等地,棺材入穴后,死者的子女每人抓三把土撒在棺盖上。有些地方子女拿起铁锹,领着大家铲土盖棺。安葬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孝子和亲属要来圆坟,即为新坟添土、祈福。
葬后祭礼山东各地有为逝去的家人“烧七”和过周年的惯习。每隔七天,死者的儿女亲戚应到坟前祭祀。俗话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到“五七”和三周年祭祀时要特别隆重。除了烧七,还要烧百日、烧周年。
家中老人去世,子孙、亲属要按制易服,民间统称“戴孝”。这里所说的“制”,是指我国传统的“五服制”,是指祖父、父亲、本人、儿子、孙子的五代人,在死者五服之内的男女,都应该戴孝。孝子要身穿孝服,头戴孝帽,脚穿孝鞋,腰扎孝绳,手持孝棒。旧时的孝子要戴麻冠,现在一般都是用白布大致缝个简单的“孝帽”,也有干脆用白布大体在头上一缠;腰里扎的孝绳,大都是两股麻搓成的一根绳;孝棒按照传统,必须用鲜柳树棒,不剥皮,用白纸缠绕,贴上白纸花、纸穗。等仪式完毕之后,将这根柳枝插在坟头上或坟旁,希望它能生根发芽,保佑子孙兴旺。
旧式丧礼除了对亡者的追忆与祭奠之外,更多地藏纳了迷信思想和仪式,产生了铺张浪费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倡导破除迷信和实行殡葬改革,礼仪逐渐简化。60年代中期,不少人家以砖砌墓,开追悼会,送花圈,形式隆重而节约。70年代以来,一般火化,儿女臂带黑纱,同时通知亲友吊唁的日期,开追悼会,举行吊唁仪式。礼毕,儿女捧骨灰盒,由亲友护送至田间深埋,或葬于公墓。
五、京剧人面桃花剧情介绍?
《人面桃花》讲述了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之家的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以及近代中国厚重的历史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
一个懵懂的深闺少女,面对发疯的父亲突然离家出走,到所谓的“表哥”、抱着“大同世界”梦想的革命党人张季元来家寄居,世界的神秘在猝不及防中突然打开。
随着张季元莫名惨死,他与秀米从未在现实中展开的情缘,却通过他留下的一本日记让秀米深陷其中,也让秀米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模糊的认识。
直到被土匪绑票,让她在花家舍看到了父亲梦想中的桃花源,可是讽刺的是桃花源的背后却是土匪的打家劫舍,还有暗地里的互相残杀。
辗转流离之后,秀米以革命党人的身份重新出现在普济村,开始了她的轰轰烈烈的大同梦想,可惜最后她普济天下的乌托邦梦也以失败告终
六、孙女需要守丧吗?
孙女要守丧。根据中国古传统,只要是本姓儿孙辈都必须守孝,而外姓子孙辈可以不守孝或守孝时间不长。
所谓本姓儿孙辈,就是指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直系血亲,而外姓子孙辈是指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外孙子、外孙女等有血缘关系但不是直系血亲的子孙辈。中国重孝,所以一般老人去世时,直系血亲必须守孝,古时旧制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其余儿孙则不此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