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宫铭碑背景?
一、万年宫铭碑背景?
万年宫铭碑不仅是珍贵的石雕艺术和书法艺术精品,而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碑首有六龙浮雕狰狞而威严,虬须铁爪,二目有神,呼之欲活,李治潇洒俊逸的行草书艺备受书法家赞誉和推崇。碑阴48 人自书题名,字形大小不论,楷、行书体不一,然皆有法度,各见其长。即使贺兰僧伽、阿史那忠、契必何力等少数民族将官之书,亦不草率,自成一体。鄂国公尉迟敬德题名也字字不苟。而褚遂良的书法更显技高一筹,21 字,笔笔体现了褚书貌柔而意刚的风格。
48人的自书题名证明了我国盛唐时期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史实。题名中的文武官员大多《唐书》有传,但所记官职和自书题名互有出入,因而为订正史书谬误提供了佐证。此碑为研究唐代历史和有关事件提供了依据,对了解唐代官制亦有参考价值。
二、万年宫铭碑的价值?
万年宫铭碑不仅是珍贵的石雕艺术和书法艺术精品,而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碑首有六龙浮雕狰狞而威严,虬须铁爪,二目有神,呼之欲活,李治潇洒俊逸的行草书艺备受书法家赞誉和推崇。碑阴48人自书题名,字形大小不论,楷、行书体不一,然皆有法度,各见其长。即使贺兰僧伽、阿史那忠、契必何力等少数民族将官之书,亦不草率,自成一体。鄂国公尉迟敬德题名也字字不苟。而褚遂良的书法更显技高一筹,21字,笔笔体现了褚书貌柔而意刚的风格。
48人的自书题名证明了我国盛唐时期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史实。题名中的文武官员大多《唐书》有传,但所记官职和自书题名互有出入,因而为订正史书谬误提供了佐证。此碑为研究唐代历史和有关事件提供了依据,对了解唐代官制亦有参考价值。
三、九成宫碑醴泉铭原碑文字的大小?
《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为魏征撰文的以九成宫雄伟壮观,歌颂唐太宗武功文治和节约精神等,书写的楷书碑文,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通过专家测量为中楷字,在四厘米见方左右,一般的唐楷魏碑字都不大,和当时的纸张大小有关,听说造纸工艺不发达年代纸张昂贵,所以字写的小。
四、碑文祭文墓志铭区别?
碑文祭文是以悼念亡故者的词语为主;墓铭志是以简述故者的生平事迹为主。
五、阿房宫遗址 碑文?
据文献记载,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后,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营建的统一帝国的朝官,仅建设了前殿,未待建成而秦亡。前殿建设于龙首原向西南延伸的台地之上,其台基利用龙首原自然地势在上面夯筑而成。经考古确认,两房宫造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约12米(从台基北边缘秦代地面算起),面达541020平方米,夯层厚5-13厘米,夯窝径5-8厘米。在台基顶部北、东、西边缘均有夯筑土墙,北部边缘的夯土墙一侧或两侧有倒塌的瓦片等建筑堆积。墙体中间部分宽15米,现存高2.3米;两边宽6.5米,现存高2.3-2.4米。在夯土台基以南3米处发现一处铺瓦遗迹,其时代为秦到汉初。
六、墓志铭与碑文的区别?
区别是:
1、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2、墓志铭是人们给去世的人所撰写的,主要是放在墓里,埋于地下,是陪伴逝者的文字。
碑文刻在碑上,存于地面上,供生者观看,让活着的人去缅怀他们的。
七、墓志铭的墓志铭和碑文的区别?
区别在于指向不同,意思不同等。
墓志铭是指刻在死者墓碑上的死者生平事迹,评价。
而碑文是指石碑上的文字,二者有关系有区别。
八、5墓志铭与碑文的区别?
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墓志铭写好后刻在石碑上,放置于墓穴之中。
神道碑上的内容与墓志铭大同小异,也是记载逝者生前事迹的,所不同的是,墓志铭放置在墓穴中,而神道碑则立在墓道旁。
前者陪伴逝者,后者便于生者观览。
九、为阿长写墓志铭或碑文?
半生保姆,一世艰辛,阿长妈妈,可敬可亲。
名姓不详,乃府仆人,小节细腻,大事认真。
克勤克俭,如履如临,照看提携,护我成人,
命运不济,孤孀相侵,癫痫病发,一命归阴。
无尽悼念,勒此碑文,若有来世,阿长温馨。
十、初学楷书学《九成宫醴泉铭》好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DM3NDc5NQ==&mid=2247486401&idx=1&sn=b2185db2d1217dded5a7e207883da285&chksm=97a9cb25a0de42338938d6264d06734af04095fb8edcb01d79039210726758a94b604403268f&token=1179918570&lang=zh_CN#rd
姚孟起,字凤生,一作凤笙,吴县(江苏苏州)贡生。以正书名,正书宗欧阳询,尝临九成宫醴泉铭逼肖。隶书略仿陈鸿寿。兼治印,得蒋仁秀劲之气。偶作画,古拙如金农。
九成宫,全称《九成宫醴泉铭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立于贞观六年四月(公元632年)。记太宗于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此碑首身相连,首有六龙缠绕,额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侧有宋明题字,碑座已损,今断为五石,仍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乃欧阳询七十五岁所写,用笔方整,结构严谨,尽显欧书结构布置精严、圆润中见秀劲之特点,乃欧阳询登峰之作,明赵涵于《石墨镌华》评此碑为“正书第一”。或赞曰:楷法极则。亦不为过。
自欧阳询写下《九成宫醴泉铭》以来,就有人将这幅书法奉为“天下第一楷书”,也把欧阳询称之为“楷圣”。自此之后,后世学习欧楷者数不胜数,直到当今书法界,还有无数人都在研习欧楷。
不过,欧阳询并没有纯正的墨迹本传世,不管是《九成宫》还是《皇甫君碑》都属于碑刻作品,且早就在历史长河中,被自然风化和人为凿拓等破坏得不成样子,所以传到现在的欧楷,早已失去了纯粹的味道。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楷书之极则。当一种艺术在每一点划、曲线、弧度等细微处都建立了极严格的标准时,人力有时而穷,不可能每一笔都完美无瑕,欧阳询本人在《九成宫》中的部分字也难免存在瑕疵(那个时代可没有涂改液,又不能PS),只是瑕不掩瑜、无伤大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瑕疵(或者说适度去标准化的用笔和结体),也未尝不是对欧体艺术的一种丰富。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去标准化却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如果说欧阳询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字法体系,那么姚孟起就是这种标准体系的忠实践行者,在结体上的掌握可谓登峰造极,他甚至对欧阳询原本中在结体上存在的瑕疵进行了一定的纠偏。很多人是不是感觉姚孟起临本看起来比原帖还要标准?原因就在这里,而且可以看出姚孟起一定临习了无数遍,对每个字的每一笔的标准写法都了然于胸,书写时字字都循规落笔。
当然话说回来,当姚孟起在字的体形上刻意求工时,难免会失之于刻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欧阳询原书的意趣、风度。他是欧体的忠实践行者,力求精、准、劲,但在书法的气息、神韵上,境界比欧阳询要低不少。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将各种版本比照理解,跳出某个固化的框架,避免陷入恶习痼疾而不自知。
高清图片 · 欣赏佳作
往期文章 · 点击阅读
隋 · 智永《真草千字文》唐 · 张旭《古诗四贴》历代 · 临摹《兰亭序》唐 · 陆柬之《文赋》东汉 · 张芝(传)《冠军贴》东汉 · 王敞等《曹全碑》清 · 阮元等《仪徵阮氏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晋 ·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晋 · 索靖《月仪贴》三国 · 钟繇《宣示表》淳化阁帖三国 · 锺繇《荐季直表》宋 · 苏轼《前赤壁赋》晋 · 陆机《平复帖》晋 · 王献之《中秋帖》晋 · 佚名《曹娥诔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