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直径?
一、大钟直径?
大钟
文物
大钟,藏、傣、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钟鼓楼和佛教寺院中。钟体铜制,呈圆锥形,上小下大,中空无舌,钟体大小不等,多以钟鼓楼、寺院的规模和等 级而定,并与大鼓相适应,用于早晨报时和佛教盛大典礼仪式。
大钟
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吕氏春秋》、《山海经》、《 世本》等远古神话传说,钟为尧舜时一位名叫垂的人创制。最初的钟是陶制的,在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有出土,钟体长方形,直柄。夏禹时期,出现了铜制的钟。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我国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钟,从殷墟出土的乐器中,已能见到用青铜铸成的造型古朴的几种钟。到了周代,钟在古代乐器分类中,居于八音之首,为金类乐器。随着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由于受到印度圆口钟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形如瓦罐的圆形钟。公元575年铸造的一枚陈太建钟铭文为:“陈太建七年,十二月九日,钟一口,供养起,弟子沈文殊造,称二十斤”。这类钟为佛寺、钟楼使用,因它余音太长而不适于参加合奏。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古乐钟皆扁,如合瓦。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余音短);声长则曲(余音长)。”所以,我国古代的钟分为两类,除有用于钟楼和佛教寺院的圆形大钟外,还有用于合奏的乐钟。
规格
大钟规格尺寸不一,小者高90厘米,钟口直径60厘米,多吊挂于佛教寺院大雄宝殿内东南侧的钟架上,用木棰敲击;大者高300厘米以上、钟口直径200厘米以上,多吊挂于专门建造的钟楼上,用悬吊于梁上的木杠撞击,发音低沉洪亮。开封著名的“相国霜钟”,钟高200厘米,钟口直径180厘米。
傣族圆口大铜钟
傣族的圆口大铜钟,傣语称钟拢、领拢、晃汉,拢是大,领是钟。流行于云南省德宏、临沧等地。钟体青铜制,铸造精细,纹饰多样,钟顶部分为圆形钮,多由两只神兽和两个跳孔雀舞的男子立塑组成,纹饰尤为繁复。有一横木穿钮而过,大钟呈垂直悬挂。它多由外地传入,吊挂于佛寺或从前的宣慰司(土司府)中,作为宗教礼仪乐器或报时之用。德昂族、阿昌族和布朗族也有流传。
永乐大钟
我国古代制钟技艺高超,尤其铸造大钟堪称一绝。在北京大钟寺的大钟殿里,悬挂着一枚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高达6.94米、钟口直径3.3米,造型精美、形体宏伟,历时五百多年,至今仍音响圆润洪亮,穿透性强,声音可传百里。关于这枚永乐大钟的重量,历来史籍记载不一,成为难解之谜。1980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超声声速仪,以交叉触发脉冲重叠法进行测量,得知它的钟腰最薄处为9.4厘米,钟唇最厚处为18.5厘米,并计算出它的精确重量为46.5吨 。引人注目的是: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名经17种,总计22.7万多个楷书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永乐大钟,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铸造工艺、第一流的声学特性、灿烂的书法艺术和佛教艺术,驰名中外,享有“古代钟王”之誉,国际友人盛赞道:“永乐大钟,巧匠神工,乐声永播,智慧无穷”。
二、永乐大钟和北京钟楼大钟哪个大?
永乐大钟大,永乐大钟是已知的中国最大的钟永乐大钟大约重46吨多,永乐大钟是由铜和金还有铝合成材料铸造而成的,
三、道观大钟作用?
大钟 又称撞钟,通常高约1.5米,直径约0.6米,悬挂在钟楼之上。用于召集道众,朝夕报时。大钟的上部雕有龙头,称为钓手,下部有相对的二组莲花状撞座,亦称八叶。道教十方丛林里讲究的“钟板常住”,是讲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召集道众以及报时、按排日常生活事务。
钟板交接有严格的定制,名曰:“过钳锤”。钳是互相钳接,环环紧扣,混元一气,不紊不乱,雅静肃穆,为常住之仪范,故当慎行其事。
四、大钟馗主旨?
驱鬼
给朋友敬送钟馗像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唐朝的时候,每到新年前,官员之间就相互礼尚往来,把画工精心画制的钟馗像连同历书一起敬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上级、同僚和朋友,得到者会深感幸福和喜悦。后来皇帝也加入其中,将其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人,著名大诗人刘禹锡就先后为淮南王杜相公和李中丛写过谢皇帝送钟馗像及历日表的回礼贴。
为表示敬重之意,民间也仿而效之,相互敬送并家家悬挂“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像,祝愿亲友幸福安康,这一习俗自唐朝至今不衰。
五、大钟亭介绍?
大钟亭,位于南京鼓楼广场东北。是晚清时期保存南京钟楼遗存铜钟而修建六角亭。
而明初时修造的南京钟楼,其址位于南京鼓楼西侧,现已不存,与鼓楼呈晨钟暮鼓之景。
六、庙宇大钟寓意?
寺院设钟的制度来自印度,故又称“梵钟”。钟分大钟、殿钟、僧堂钟三种。大钟是悬挂在钟楼里的钟,用来号令全寺各堂口。按照寺规,每天早晚及遇到法会时,都需要撞钟。
《百丈清规·法器》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撞钟的目的是为了警醒僧人时刻不忘修行,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现今的寺院,在大殿前的左右两侧多建有钟楼、鼓楼,分别安置钟和鼓,称为「左钟右鼓」。
至于撞钟的方式,也是有章法的:“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零八下。起止三下稍紧。”抑扬顿挫,煞是好听,无怪乎张继在夜深人静之时为寒山寺钟声所动,一首《枫桥夜泊》流传至今。
至于大钟为何要撞击108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格致镜原》引《绀珠》云:“凡撞钟一百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这表明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人们希望通过佛来保佑丰衣足食。
另一种说法是,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钟敲108下,可以廓清108种烦恼,佛教上称为“百八钟”。后来这一说法被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时带到了日本,故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说。
大钟,又一说幽冥钟,敲钟震动地府,使地狱众生,闻钟声,离地狱,出火坑。
传说,南唐上元县(现在的南京),一百姓遭遇横死,三天后复苏,告诉人们自己死后来到阴间,看见先王李昪被捆绑幽禁,问及原因,先王说:“都是因为我听信谗言,屠杀和州缴械投降的一千多人,怨魂向阎王告状,我被关押囚禁,不得自由,只有钟声响起,我的痛苦才能停止!你回阳后转告皇子,让他为我造一口钟,长时间叩击。他要是不相信,就说我在瓦棺寺的佛像左膝中藏了一个白玉天王像,这事没人知道,可以作为证据。”
皇帝听后,派人一查,果然有这么个天王像,就在南京清凉寺铸造了一口钟,镌刻钟文:超荐先祖孝高皇帝,出离幽冥界,离苦得乐。这就是叩打幽冥钟的由来。
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二·南京三汊河法云寺募铸幽冥大钟疏》记载:“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
丛林法器,唯大钟为第一。以其发瞆振聋,启人天之耳目,通幽彻显,实恶趣之救援。”
《阿含经》云,如果人在打钟时,发愿一切恶道的苦难能得休止,听闻钟声及佛经咒语的,可灭除五百亿劫生死重罪。所以《付法藏传》中记载,厨腻吒王因为杀业太重,死后堕地狱,化作鱼身,刀剑杖戟围绕着他不停转动,刀起头落,万死千生,生而复死,死生之苦一刻不停。当时有一罗汉担任维那,每天按时打钟。钟声一响,刀剑铁轮就在空中暂停。于是厨腻吒王请求维那连续敲钟,七天后,地狱苦刑从此休止。
从五行来分析的话,钟声是金属的声音,它属于商声,属于金声,属于西方之声,属于秋天之声。所以这种声音就是比较清凉的,闻之能让人的各种烦恼执着放下。烦恼起时,不妨静听钟声,让内心安静下来。
七、古城大钟来历?
古城金代铁钟的来历,有许多说法。《范县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版):“自来钟高九尺六寸下口直径六尺四寸下周围十九尺五寸下厚八寸上厚二寸八分旧志载其神异民国十九年春县长王逸民迁于中山公园即今乡村师范学校”。
原来古城铁钟应该在旧城放置,民国十九年才迁到原古城中学院内的。
八、光遇大钟有琴谱吗?
啊?大钟?你说的是背上背的乐器,还是外面的场景啊,或者是一首歌曲,我学过钢琴,好像有大钟这首曲子,不好意思啊,帮不了你
九、丰碑碑文?
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军需处长,管物管钱,衣物紧缺,粮秣艰难。口粮送人,不舍己餐,寒衣送人,不留己穿。野菜果腹,单衣御寒,冷饥罹难,无私泰然。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
谨以此碑文献给牺牲在雪山上的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位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
十、碑文写法?
首先确定文字字体的形式,文字的合适大小,书写顺序:从右至左,从上往下。写顺序:从右至左,从上往下。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
现在通用的传统碑文是由旧式标名碑演变而来,更贴进于现在人们的生活,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趋向简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