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张迁碑碑头介绍?

2023-12-22 23:06:0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张迁碑碑头介绍?

明初掘地发现后立于东平儒学名伦堂前。解放后,在东平县府院内建亭一座,将此碑置于亭内。1965年移岱庙炳灵门内陈列。1983年移岱庙碑廊。

此碑圆首无穿,原座已失。篆额“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共500余字,字径 3.5厘米,隶书。

碑阴刻立碑官吏41人 衔名及出资钱数。碑首及碑侧浮雕龙凤及人物,该碑的装饰、雕刻技法未见有同例。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今河南省夏邑县)。碑文一半的文字是追述张迁祖系功德的,甚至上溯到1000年前的西周宣王时代。此碑为一小小的县令升迁表颂,意在褒其族,扬其姓,正是当时士族官僚势力得志的一种风气。碑文也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斗争场面。

张迁碑字体端直朴茂,雄强遒劲,自明代出土以来,便被奉为珍品,成为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

二、张迁碑原文?

《张迁碑》全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之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於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算民,不烦於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於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无祚,亿载万年。

三、乙瑛碑礼器碑和张迁碑的区别?

乙瑛碑、礼器碑和张迁碑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碑刻,它们的区别如下:

1. 时代不同:乙瑛碑和礼器碑都是唐代的碑刻,而张迁碑是汉代的碑刻。

2. 用途不同:乙瑛碑和礼器碑是为了纪念死者而立的碑,张迁碑则是为了纪念张迁而立的碑。

3. 风格不同:乙瑛碑和礼器碑是楷书风格,张迁碑则是隶书风格。

4. 内容不同:乙瑛碑和礼器碑记载了死者的生平和功绩,张迁碑则记载了张迁的生平和事迹。

5. 形式不同:乙瑛碑和礼器碑为立碑式,张迁碑为横匾式。

总的来说,乙瑛碑、礼器碑和张迁碑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碑刻,它们在时代、用途、风格、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四、学习张迁碑应该注意什么?

隶书汉碑有一个问题,有些碑刻是用来学笔法,有些是用来学结构。张迁碑是用来学结构的,写趣味的。至于笔法,因为刻制工艺的原因,笔法不是很完善,也难以窥探笔法。练习可以先通一下 鲜于璜碑,然后再去主攻张迁碑。

五、张迁碑创作作品?

《张迀碑》创作作品具有古朴、厚重、雄强典雅之感。

《张迁碑》是我国东汉时期隶书发展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的适诣很高,其大气,浑厚,古拙使它一出土便备受历代金石、书家所推崇。

其用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曲折,有力稳健,堪称汉隶方笔的经典。

古人言:其书法方整尔雅,是碑为冠。

六、张迁碑译文注音?

张迁碑的译文注音是"Zhāng Qiān bēi"。因为"张迁碑"是汉代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所立的碑文,对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译文注音为"Zhāng Qiān bēi",表明了碑文的作者和内容的主旨。同时,该碑文内容丰富,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张迁碑"也有其他汉字注音的方式,例如"zhāng qiān bēi",但在官方场合下一般采用"Zhāng Qiān bēi"的注音方式。

七、张迁碑古人评价?

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弇州山人四部稿》)

清万经评其书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清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清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顾炎武)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现代费声骞:《张迁碑》字迹看似规正古拙,实则结字巧丽,临写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点画之间的笔势往来,谨防古板僵木。(《古代碑帖鉴赏》)

集评: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八、《张迁碑》作者是张迁吗?

  《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作者佚名。 此碑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故令张迁而立。明初出土,存放山东东平县,现存泰安市岱庙。碑文中“东里润色”四字于明代以后损坏,拓本以四字未损者为贵。 《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张迁碑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二寸,共十六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书法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阴尤为酣畅。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评张迁碑:“书法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传世墨拓以“东里润色”四字完好者为明代拓本。 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碑石在山东东平州学(今山东东平县)。原石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隶书。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碑额篆书题〖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人因以篆目之。碑文系故吏韦萌等对故令张迁的追念。碑文多别体,所以有人怀疑是摩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点而言,非汉人不能,所以决为当时之物。碑阴所刻人名,书亦雄厚多姿。 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清万经评其书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顾炎武)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明拓本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清初拓首行〖焕〗字完好。杭州有翻刻本。 此碑用笔以方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碑阳之字朴雅秀隽,碑阴之字稍见纵肆,皆高洁明朗。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最后范则。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盖其含蓄内蕴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九、肥致碑和张迁碑的区别?

肥致碑: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建于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五月,碑高九十七点三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隶书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有界格,一九九一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现存偃师市商城博物馆。东汉为隶书高峰期,碑版石刻流存至今者,皆为学书典范,《肥致碑》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兼之出土晚年近,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所建之《华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

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高2.9米,宽1.07米,刻立于公元186年,该碑明初出土,先后收藏于乐平州学、山东东平县政府院、泰安岱庙,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张迁碑》碑体雄壮厚实, 古朴大气。碑文结构巧妙,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碑额字体为篆书,正文为隶书。其中隶书以方笔为主,字体沉稳朴拙,雄厚苍劲,堪称汉代隶书的上品,为历代书法名家所器重,也是历代名人、墨客、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练习隶书的经典范本。

十、边款用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个人建议边款用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东汉王敞等人为部阳令曹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纪功载德的碑刻,立于灵帝中平二年(185),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合阳县)莘里村,现藏西安碑林。《曹全碑》出土较晚,字迹多完好,锋棱如新,为汉碑中难得的保存较完整的碑刻。

《曹全碑》以圆笔为主,起笔多用裹锋圆转,折笔处圆转不露校角,蚕头雁尾夸饰,捺笔放纵,圆而长。《张迁碑》是方笔的典型,无论起笔还是收笔都呈方形,直来直去,方折如刀切馒头。蚕头不明显,雁尾不丰腴,稍纵即收。点以方形、长方形出现,尤以三角形点居多,出笔锋利,极似尖锐小石从高空掷下,力度与动感极强。转折处多见直角,如二木相契,紧密而牢固。

《曹全碑》点画圆润,往往有一定的弧度。尤其是横画,外形多微呈拱形,取势上托,平捺的弧度更大,形如拱桥。点画运行时内在的起伏甚小,行走平直。

《曹全碑》体势以工整平稳见长,同字中同类点面的斜度、走势较划一,点西间距基本一致,同类部件的大小、形态也档同.并以对称式出现,部件安排稳重,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而同样的字在《张迁碑》中却以古拙朴茂的姿态出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