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燕然勒石铭全文?

2023-12-21 08:58:5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燕然勒石铭全文?

在《后汉书》中,记录着《封燕然山铭》全文,共303字,其文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

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汉和帝)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晓畅明达,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边境出兵朔方。出征的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大汉天子的王师。我大汉六军俱备,带领着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

在漠北之地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达一万三千多辆。车骑将军统以八阵,临以威神,汉军铁甲耀日,旌旗蔽空,在漠北之境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祭刀,汉家将校横行如流星闪电所向无敌,荡尽贼寇,漠北万里寂静,野无遗寇。

于是统一区宇,领兵凯旋,考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上燕然山。践踏冒顿单于统领过的部落,焚烧老上单于居住过的龙庭。

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给后代以稳固的河山,拓宽我汉家的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谓一次辛劳而长久安逸,暂时费事而永远安宁啊。于是在燕然山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雄壮威武大汉王师,征伐四方剿除凶残,挥军万里统一海外,开疆拓土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盛事振奋万代。

二、燕然勒石碑文在线阅读?

碑文为: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既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

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三、燕然勒石诗句?

1、会扫边氛尽,燕然勒石回。

出自元代李裕《寓榆林送彰武伯杨总戎出塞》

2、更筑睥睨天堑固,燕然勒石颂元功。

出自明代阙名《平黎婺山赠庄参戎》

3、几向燕然勒石铭,龙泉犹带血痕腥。

出自明代释函可《赠盛公》

4、功成日,羡燕然勒石,麟阁题名。

出自清代薛斑《沁园春 长安谢使君席上醉后作》

四、窦宪燕然勒石典故?

《使至塞上》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中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要像窦宪那样在边塞奋勇作战、建立不朽军功的豪情壮志。“燕然勒功”也称为“燕然勒石”,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诗人用此典故,更显慷慨悲壮。

五、燕然勒石的典故表达了

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的乡关之思,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典故出处: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六、燕然勒石在什么地方?

燕然山在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永元元年(89年),窦宪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大破北匈奴,命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北匈奴在这次攻击中大伤元气,两年之后更被窦宪连根拔起,北匈奴被避西迁,30年后末代单于逢侯被击溃投降中国,北匈奴在中国的影响力从此消失。

七、燕然勒石是什么意思?

燕然勒石,又叫勒石燕然(lè shí yān rán),是东汉大将窦宪出击北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后被指保卫国家,立功边疆。

《后汉书·窦融传》载,公元89年,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之后在班师途中于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

八、借用燕然勒石纪功的典故?

燕然勒石纪功的典故被借用的情况很多。它源于唐代,据传唐太宗李世民率领大军征讨突厥,经过燕山地区时,眼见马蹄磨损很大,便亲自下马检视,发现马蹄上带了很多燕山石头,为避免伤害马匹,便让士兵把石头清理掉,并在石头上刻下“燕然勒石”的字样,以示纪念。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被借用来表达对勤勉敬业、不断进取的人们的褒奖和鼓励。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人生之路上刻下自己的荣誉和功绩。

九、燕然勒石什么时候发现的?

韩然勒石是1990年发现的,《封燕然山铭》终于对朝思暮想的国人们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这年秋天,两位蒙古牧民在蒙古国杭爱山南麓避雨时发现了一片摩崖石刻。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知道上面刻写的是什么。其他人也不认得上面的字,因为这是在蒙古国,汉字对于他们来说,久已生疏,此事遂不了了之。

直到2017年7月下旬,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和中国内蒙古大学专家组成一支联合考察队,来到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他们花费了多日,对摩崖石刻拓片进行了仔细研究,实地认真进行了考察。

一个月后,他们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处石刻,就是班固书的《封燕然山铭》。

十、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成语?

是的。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意思是指建立或成就功勋。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