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唐碑?
一、中国最大唐碑?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碑立于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李林甫撰文,徐浩书丹,碑文内容记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巨碑石刻。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碑立于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
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李林甫撰文,徐浩书丹,碑文内容记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
二、关于碑的文化顯的读音?
1、碑拼音bēi。碑是一种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2、碑的组词有:碑文、碑刻、丰碑、有口皆碑、树碑立传、口碑、碑额、墓碑、碑座等。
3、碑文,汉语拼音 bēi wén,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4、碑刻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ēi kè,意思是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一般理解为用书法体刻在碑石上的书法
三、中国254界碑在哪?
254号界碑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中越边境线的老山主峰上面,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了老山。
四、中国观音造像艺术碑译文?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五、中国四大碑?
汉代四大碑文是指《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及《史晨碑》。排名为:
1.《曹全碑》
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中平二年(185年)十月,1956 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碑石高 253厘米,宽 123厘米,隶书,碑阳 20行,每行 45字,碑阴5列,第1列1行,第2列 26 行。第3列5行,第4列 17行,第5列4 行。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曹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飘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属秀逸类,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一只奇葩。
2.《礼器碑》
是现有汉碑中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孙承汉评其书云:“宇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3.《张迁碑》
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于明代初出土。原石在山东东平,现保存在山东泰安岱庙内。碑文 16行,每行有 42字,碑帖的内容是关于张迁的生平事迹及为人。上端碑额处篆书“故汉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的背后镌有岀资立碑者的姓名。碑文的书体端庄典雅,笔致刚劲凝练,富于变化;运用大、小、长、短、扁、方、粗、细的笔画差异,互相参用,富有优雅之美。它是东汉末年隶书体的代表之作,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史晨碑》
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立于灵帝二年,今在山东曲阜孔庙。书法工整精细,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疏密均匀,结构严谨而气韵流畅,蕴藉跌宕起伏,笔法笔意二者俱全。
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说:“修饬紧密,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伐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在《卒史》(《乙瑛》)《韩敕》(《礼器》)之右。”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方朔《枕经金石跋》评论道: “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六、中国第一高碑?
我国最高的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这座位于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的纪念碑,庄严宏伟,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
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和进程。
七、礼器碑历史文化背景?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等。碑高234厘米,宽105厘米。正文16行,行36字。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立于曲阜孔庙,今存。
《礼器碑》与《乙瑛碑》《史晨碑》被后世并称为“孔庙三碑”。该碑的碑阳、碑阴、碑侧都有文字。在传世汉碑中,《礼器碑》的碑文属于比较晦涩难读的一种,诚如洪适《隶释》所言,文中“杂用谶纬,不可尽通”。所谓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具体而言,“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则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该碑的语言,反映了汉代谶纬之风的流行。
《礼器碑》的碑文记载了鲁相韩敕尊崇孔子,为孔府修饰宅庙,添造礼器车舆,疏浚水道,并且免除了孔子舅家颜氏与妻家并官氏徭役、兵役的事迹。鲁人为了感谢韩敕的德政,立碑刻铭,以传久远。
碑中指出,颜氏是孔子的舅家,世居鲁亲里;并官氏是孔子的妻家,居住在安乐里。碑中言,秦始皇不但毁坏了孔子遗留下来的马车,还抢夺了孔子子孙家中的粮食,但他也终究没有逃出孔子的谶言,在沙丘得病,死于出巡的途中。说明孔子对秦有谶言。
碑中详细记述,韩敕君制造了一批礼器,其中有钟、磬、瑟、鼓等乐器,也有罍、洗、觞、觚、爵、角、俎、梪、笾、棜、禁、壶等祭祀用的器皿、器具。他还装修了孔宅和孔庙,重新制作了两辆马车,就像孔子当年上朝的车驾一样,威严而壮丽。可以看出当时礼器包括哪些。碑中还记述了孔子的出生地和著述:颜氏生孔子于空桑,孔子作了《孝经》,为后代创立制度,写下《春秋》。
碑正文后有造作礼器捐款者题名一百多人,转书至碑阴及碑侧。根据这些人名,前辈学者曾从地理学、官制学、姓氏学、文字学等多种角度详加考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若非专门学者,一般不必对此深究。但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有个基本了解是必要的。
八、中国饮食文化史上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吕不韦是战国后期的杂家巨子,杂家相当于今天的百科全书学派,他的《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可以说是先秦的“农政全书”,保存着夏、商、周三代大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貌;它的《本味篇》,则保存了夏、商、周三代烹调学的精髓和各地土特产的简要记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保存了魏、晋、南北朝前期大农业生产和烹调业、食品制造业的基本成果。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则保存了中国养生学和魏、晋、南北朝后期烹调、饮食学的要领。
这三部书大体保存了夏、商、周三代和魏、晋、南北朝前、后期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脉络,这三位作者的作品,起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中三个里程碑的作用。
九、中国隧道文化?
11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活力”2020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文化管理年会上,中铁隧道局集团获评“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典范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微信公众号获评“ 第七届最美企业之声· 最美传播之声金奖”,于保林、曹彬、罗琼等五人分别荣获 年度党建文化先进模范。
表彰文件
奖牌与证书
最美传播之声金奖
接下来,将在现有 微信、 微博的基础上,逐步探索 抖音、 视频号等短视频生态,并与行业内的顶流帐号合作,致力于 打造5G时代下的新媒体矩阵。
先进模范
来自中央党校、中科院、人民日报社、中宣部党建网、光明都市传媒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规划导向与经济政策变局分析”“党建与企业文化共建”等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大会发布了2020年度党建与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系列成果。
大会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活力——高端论坛”“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七届最美企业之声展演”“党建铸魂、文化驱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发布”三个篇章。
荣誉背后
是中铁隧道局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
2019年10月, 中铁隧道局第五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文化领先”的总要求,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承载这一使命的 传媒分公司应势而生。
传媒分公司立足以传播“隧文化”为己任,以发扬“隧品牌”为目标,推动“隧道”与“传媒”创意融合,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经过近一年地淬炼和试运营,于2020年7月正式实体运营。
近年来,传媒分公司拍摄制作了22部宣传视频,几乎每一部都成为爆款,推动了隧文化在中国中铁百花齐放的品牌舞台上占据亮眼一席。
未来,传媒分公司将始终以 有深度的文创产品、 有温度的影视作品、 有情怀的宣传画册、 有品位的文化建设,担当起中铁隧道局“ 文化领先”的宏伟蓝图,诠释新时代的隧品牌。
十、中国桂花文化?
中国的桂花文化,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