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几次?
一、张骞出使西域几次?
张骞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为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目的是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目的是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二、张骞出使西域儿童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儿童故事
张骞的背景
张骞,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在西汉初年,汉武帝希望可以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发展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以及对外交通的掌握。于是,他派遣了张骞带领一支探险队,前往西域进行探索和外交交流。
张骞的西域之行
张骞带领的探险队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旅程,穿越了沙漠和草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他们成功地抵达了西域。
在西域,张骞与各国的国王和贵族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建立了互利互惠的贸易关系。他还将西域的风土人情、文化和技术带回了中国,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和知识。
张骞的贡献
张骞的西域之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开辟了一条通往西域的贸易道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骞的出使西域也成为了后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推动了中国与其他亚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张骞的精神
张骞的西域之行展示了他的勇气、智慧和冒险精神。他在困难和险境面前从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张骞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儿童可以从张骞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张骞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我们来自何处、家境如何,只要拥有追求知识和探索的精神,就能超越自己的局限,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于儿童而言,张骞的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张骞的故事也教会儿童勇敢面对挑战,不怕失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只有勇敢尝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总之,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冒险和勇气的传奇,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三、张骞从哪出使西域?
张骞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出使西域的。张骞是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是陕西省非常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为了解西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军事等方面情况打下坚实基础。为了纪念张骞,在陕西省西安市有张骞出使西域的塑像 在他的老家汉中,有多个以张骞命名的广场,还建有张骞纪念馆。
四、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
长安,也就是西安
西汉的路上丝绸之路将起点设置在都城长安,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西安市。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一条中方通往西域各国的陆上通道。
五、张骞出使西域多少公里?
张骞背井离乡,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行程共计7000公里,换来世代称颂的英名。他沟通了亚洲内陆交往,使中国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的新纪元。
六、张骞出使西域小故事?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出发。陇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张骞他们走了几天,终于给匈奴兵围住,做了俘虏,只好住在那边,一住就是十多年。别人都分散了,只有堂邑父跟张骞在一起。日子久了,他们说话、做事,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不同,匈奴人对他们的看管也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带着干粮,趁着别人不留心时,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只往西走。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葡萄和苜蓿(mùsù)的地方。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连忙欢迎。
张骞见了大宛王,要求国王派人送他们去月氏。大宛王就派人送张骞他们到了月氏。张骞见了月氏王,说汉朝愿意跟月氏联合起来共同去打匈奴。
可是,月氏王不想这样。原来月氏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
张骞和堂邑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同堂邑父就逃回来了。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汉武帝说:“我在大夏看见邛(qióng)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juāndǔ)——天竺(今印度)买来的。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官员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汉朝从西域那边得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中国得到了丝和丝织品,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
七、张骞出使西域简略故事?
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单于杀死了。于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 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片大地又复天地开辟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域:新疆及与之山水相连的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直到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一带。
然而,要越过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与荒漠,绝非小可,横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辩舌,又要有探险家的胆魄。宫廷用招贤榜的方式,想全国招募贤能之士。张骞义无返顾地应招了。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肩负出使大月氏的任务。
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冒险西行。张骞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乱蹄踪迹,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明攻暗袭。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们还是一出甘肃临挑就与一队匈奴马队遭遇。除张骞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无一幸免。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张骞和堂邑父被迫分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他们还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11个春秋。一个月黑之夜,张骞带上匈奴妻子和向导堂邑父,趁匈奴不备,逃离了匈奴。 大惊初定,张骞依然初衷不改,又继续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神之手。 他们沿天山南麓,经过焉耆、龟兹、疏勒,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这里是中亚的一个富裕之邦,人口数十万,有70余城镇,盛产“天马”。大宛王早有通汉之念,所以欣然派出向导、翻译,护送张骞来到大月氏国,但是,此时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新王朝,改称“小月氏”,事农耕,国富民强,时过境迁,对匈奴已无图报之志。
张骞仔细考察了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城网市镇和民风民俗。他还来到这一带的大邦大夏国都蓝氏城,发现这里有高度集权的王室,民多事商贾,兵弱怯战。这些情况,张骞一一记在心上。 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道向南。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被扣押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等3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情况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封他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队从四川出发,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探险活动,但因蛮人阻杀而失败。之后,他又以中郎将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进展。
公元114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张骞病逝于长安。人们以“张骞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 张骞出使西域后15年,汉朝军队在西域大败匈奴,控制了张掖、酒泉等关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线。约公元前105年,汉朝派出了一个丝绸商队到达安息,使边境出现了中国与西域间的物产大交流。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八、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
1、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2、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3、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九、张骞出使西域,简略故事?
汉武帝刘彻不愿在屈辱匈奴,为了打败肉奴,想方设法联合一切反对匈奴的力量。听说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被匈奴人砍下制成了酒器,大月氏举国西迁,汉武帝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国家夹击匈奴。古代大月氏国大约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
公元前138年,满怀抱负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带着100名勇士和物资用品出发了。堂邑父做向导和翻译,他是归顺汉朝的匈奴人。
去往大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地,还没走上几天,张骞他们这行人就被匈奴兵发现了,并且抓住关起来,这一关就是10年。
这10年里,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时时刻刻都想着逃跑。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注意,和堂邑父逃了出去,来到了一个叫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的国家。国王非常清楚西汉王朝的强大和富有,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汉朝使者。还派人护送他们去了大月氏国。
非常遗憾的是,大月氏人迁到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都)附近后,不想再打仗,就拒绝了张骞的请求,张骞和堂邑父在那住一年多,也没能说服他们,只好失望而归。此时距离地离开长安,已经整整13年了。
敦煌壁画 张骞出西域
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这次出使西城,让张骞对西城的情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向汉武帝一一禀报说:我们在大夏国(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的时候,看到了蜀地出产的细布,当地人告诉我们说,这是从天竺(古代中国对今印度和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商人那里买来的。既然天竺和蜀地通商,那就说明,天竺离蜀地并不远。
于是汉武帝又派张骞带着大批礼物,从蜀地出发,去寻找天竺。结果走了好几千里路,没发现天竺,却意外地结交了滇越国(今云南省东部)。汉武帝觉得很满意,又重赏了张骞。
匈奴被卫青和霍去病赶到了大漠以北后,西域很多国家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公元前119年,张赛带着300名勇士,以及大量的黄金和牛羊等礼物,再次出使西域。他先是到了乌孙国(天山地区附近),与乌孙国建立友好邦交关系,接着又让副手出使大宛、大月氏等国家。
从此以后,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
十、张骞出使西域具体描写?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