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西南联大碑文赏析?

2023-12-18 15:29:0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西南联大碑文赏析?

1. 明确结论:西南联大碑文是一篇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碑文,在中国现代史和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 解释原因:西南联大碑文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为抗日战争和中国现代教育史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同时,碑文中所表达的团结、勇毅、奋斗精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

3. 内容延伸:西南联大碑文是由九位联大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文章开篇即提出“建立新中国”的宏伟目标,随后详细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创立和壮大过程,以及对于国家、民族、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探索。最后,碑文提出了对于未来工作的展望和要求,表达了对中国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

4. 具体步骤:阅读西南联大碑文,重点关注碑文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理解碑文所表达的价值观、使命和精神内涵,感悟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同时,可以对碑文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寻共性和差异性,探究中国现代史和教育史的演变及其原因。

二、冯友兰先生对西南联大的赞誉?

冯友兰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文,先回顾西南联大的历史,再介绍西南联大的构成形态,碑文的重点是对西南联大“可纪念者,盖有四焉”的提炼概括:“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者一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以其相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以往“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而“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三、冯友兰对西南联大的评价是什么?

冯友兰撰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文,强对西南联大有以下评价:“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西南联大既有当初蔡校长确立的北大传统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又能影响社会、变化风气,很显出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风度。

四、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原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者一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

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五、西南联大文案?

西南联大 | 八十载后回望其光。

六、西南联大教授?

钱思亮(1908年1月9日—1983年9月15日),男,字惠畴,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出生于河南新野县,化学家,教育家,台湾大学前校长、“中央研究院”前院长。

钱思亮小学在北京和天津就读,1921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192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1931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1934年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国,先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长沙临时大学工学院化工学系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0年—1945年任上海化学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5年—1946年任经济部化学工业处处长。

1946年—1949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

1949年1月—1951年2月任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兼教务长,并一度代理过理学院院长。

1951年3月—1970年5月任台湾大学校长。

1964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0年—1983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董事长。

1971年—1980年任台湾“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3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1983年9月15日病逝于台北。

论著有《立体化学研究》、《有机质在无体分析之应用》等。

钱思亮长期在大学执教并担任教学行政工作,对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尤其对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他担任台湾“中研院”院长多年,推动了台湾地区诸多新兴领域研究机构的建立和扩展,为地区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儿子是素有“外交才子”的钱复。

七、七字碑文对联大全?

30,灵山宝穴千古秀;瑞彩祥云万年昌。

  40,地连八斗文光聚;峰拱大湖瑞气盈。

  41,吉人眠吉地;佳偶奠佳城。(夫妻合葬)

  42,银女凤凰福地;金童龙虎仙山。(夫妻合葬)

  43,慎终须尽三年礼;追远常怀一片心。(父子合葬)

  44,依水傍山大福地;步云攀桂有缘门。

  45,龙旺穴真发富贵;砂青水秀子孙兴。

  46,旺龙真穴千秋富;砂水朝抱万载昌。

  47,岭上梅花香五里;墓前明月照三更。

  48,来山必然发甲第;去水定主获贞祥。

  49,一世清名英年早逝;半途福寿壮志未酬。

  50,后环青山千古秀;前抱绿水万代昌。

  51,牢记礼为孝之本;莫忘道以德而宏。

  52,百世昌隆赖先辈;千秋功德垂子孙。

  53,近智近仁近孝悌;希贤希圣希显达。

  54,报效先辈唯修德;希冀儿孙当尽忠。

  55,水色山光衬吉地;花香鸟语颂鸿恩。

  56,山川饱含千古秀;椿萱长占四时春。

  57,四面紫气霭吉地;八面灵龙拥洞天。

  58,且喜座中先得月;不妨睡处亦看山。

  59,青山源远护吉地;碧水长流霭瑞气。

  60,山环水抱聚紫气;虎踞龙蟠呈吉地。

  61,祖德宗功征祥瑞;子孝孙贤迎腾达。

  62,灵安福地卧真穴;子孙世代福无休。

  63,蓬山此去无多路;瑶池迎母小玉挽。

  64,英灵已作蓬莱客;德范犹励后代人。

  65,一生正气垂青史;两袖清风贯长虹。

  66,美德常齐天地永;嘉风久伴山河存。

  67,欲见严容何处览;唯思良训弗能闻。

  68,漫步龙山随缱绻;畅游福岭任逍遥。

  69,祥光灿烂照先祖;瑞气蒸腾裕后昆。

  70,寿比千年龟鹤永;福荫后代子孙贤。

  71,操如松柏清如竹;言可经纶行可师。

  72,茹苦含辛抚儿女;厚德载福荫子孙。

  73,教子相夫称美德;节俭勤劳存懿范。

  74,母仪千古留桑梓;长记慈惠传后世。

横批

千古流芳 永世流芳 流芳百世

旺向兴财丁 福地飞龙凤

承先光祖德,启后振家声

承先光祖德,继承先人业

靠山明堂阔,兴宅子孙贤

八、西北联大厉害还是西南联大厉害?

相比之下西南联大会更厉害一些。

西南联大的毕业生特别牛,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在当年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战火中成立的西南联大创造了一个奇迹。

九、西南联大精神包括?

“联大精神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校训所说刚毅坚卓;二是体现在育人自觉,师生将抗战视作中心之业,历尽艰辛培育人杰,在茅草覆盖的校舍和铁皮屋顶的教室里,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三是团结协同与科学民主,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但始终合作无间、协同合作、兼容并包。”

“当时,联大云集了四方的名师,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气象,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他们在校园中相互切磋,彼此尊重。今天我们更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产生更多能够推动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

十、西南联大是几本?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云南师范学院留昆旧址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旧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