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徽州古桥与徽州文化的关系

2023-07-07 10:15:52  来源:网络   热度:

走进徽州,你会看到山麓田野之间宽阔的河面和湍急的溪流上架起的座座形式各异的古老桥梁,正是通过这些桥梁,徽州人才开始逐步认识和接触外面的世界,并迈开脚步,从山村走向通都大邑。

河是自然,桥是文化,桥是人们征服自然的一种文化创造。徽州的古桥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的古桥多姿多彩,其中既有巍峨壮观的多达16孔的横亘在歙县西门外练江之上的太平桥,也有乡间村野中的一孔小石桥或木板小桥。这些桥梁或不加点缀,朴素无华;或精雕细琢,风姿卓然。光秃秃的桥梁固然司空见惯于徽州的山间村头,盖上走廊房屋的风雨廊桥,尤称是徽州一绝。

建于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其桥面建筑高约5米。在这座南北朝向的廊桥上,入口处南端的门额上镌刻有“乡贤星”3字,北端门楣上则刻有“谦庵旧址”,廊内被隔成11个单间,东侧墙壁上辟出8个大方窗,西侧则对应开了8个风洞窗,北端西侧的“美人靠”则可供过桥者栖息。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处迷人的风景画。

徽州现存的廊桥还有许多,如徽州区唐模的高阳桥、歙县绍村的长生桥、资源的观音桥和婺源甲路的花桥等等。不过,最让人叫绝的还是婺源清华建于南宋时期的彩虹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长140米、宽7米的桥身和桥上错落有致的11座阁亭,使彩虹桥宛如彩练,横亘在婺江之上。这一壮观的廊桥内设有石桌、石墩,供南来北往的过桥人歇息,静坐其中,不仅可以使劳作的人们得以暂时解除疲劳,更可凭栏远眺远处的青山白云,倾听婺江的涛声。

徽州的古桥为数众多,仅祁门县现在保留下来的古桥就有82座,婺源则更有320座之多。在一些被称为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从进村的水口,到穿村而过的溪流,几乎每隔一段距离,有时是很短的距离,都会建有一座桥梁,婺源的坑头村因古桥林立,甚至赢得了“三十六桥半”的美誉。

桥是一种文化,每一座古桥,都凝聚了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在徽州,几乎每一座古桥,都有一段优美或伤感的传说故事。如现存安徽跨度最长、孔数最多的歙县太平桥,就有一个令人伤感的传说。据传,太平桥原本是一位徽商妇李氏出资建造的,费时5年。桥建成后,县官诬其建双孔桥是不守孝道,欺君犯上,被处以极刑,后因激起民愤,李氏方才免于一死。于是,本来称为“寡妇桥”的河西桥,被改称为“太平桥”。

古桥还是徽州人精神生活的反映。我们在徽州很多古桥上,都能看到或听到有关建桥还愿的故事。从歙县北岸风雨廊桥上所供的神龛,到绩溪坑口杨尼姑桥,再到婺源胡济祥募化建清华彩虹桥而被后人立神位于桥上……所有这些,都透露出了徽州人积阴德、行善举的美好品德。

星转斗移。历史的沧桑巨变,使得徽州的古桥历经百千年的风雨侵蚀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有的已经轰然倒下,有的则被拆毁了。作为徽州徽字来源标志的绩溪徽溪桥被拆了,虽然当时曾经引发过一些争论,但结果还是拆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而2001年6月红顶商人胡雪岩故乡湖里的明代建筑―――五孔中王桥,在一场大洪水中被轰然冲垮,又不知给热爱古建筑的人带来几多伤感和愁绪。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通往道教圣地齐云山的休宁岩前登封桥上保护桥梁的清代《徽州府正堂峻示碑》,碑文写道:“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暴污秽;栏石不许磨刀,桥角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倘若我们都能效法当年徽州知府的做法,把徽州古桥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真正地给保护起来,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桥,历来为跨河越水方便通行所建,不为观赏,重在实用。然而一座座嵌镶在古徽州山川脉络上的古桥却造型各异、风姿万千,它如一部部灿烂的艺术史书记载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线路折回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着古徽州的辉煌历史。

徽州古桥是衡量一个古城镇和古村落所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古徽州地域保存的大小古石桥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在全国实属少有。这些古桥隧产生的年代有所不同,但其行程和主体结构大体相同,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苦创业、挣钱回乡后所建,结构上都由桥墩、石拱良、分水垛和桥栏组成,材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耐腐茶园石,也有少数红砂岩。

到徽州不看石桥是一种遗憾,饱览徽州古桥是一种历史的考证,是一种艺术的享受。阳春三月,千峰叠翠,万壑云烟,河上碧波荡漾,两岸杨柳青青,正是古桥生辉的美丽季节,我们兴致勃勃的走进神奇的古徽州,饱览桥的旖旎风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代徽州的府治所在地,看桥首站自然在这里。古城歙县六水回澜,练江环绕,横卧在连江之上的三座大古桥在徽州古桥中可算是“大侠”风度了。他们各有特色,悠悠太平桥以长著称,建于明弘治年间,该桥为16孔拱形石桥,桥身为红色粉砂岩,全长268米,宽7.1米,系安徽省最长的古石拱桥。原桥中心有亭,解放后拆除改为平面公路桥。神奇的是这座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由上百万块散石砌筑而成的石桥作为徽州的交通枢纽,在肩负新中国50周年的载运使命中,哪怕是数十吨载重车也未压塌,照样通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如今的太平桥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退休养老”,成为古城对外开放的旅游景观。

紫阳桥高大而雄伟,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直穿而过,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桥,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横卧在惊涛拍岸的渔梁古坝下,早晨流动的雾纱飘逸而来,穿过桥洞,弥漫在古坝水埠的渔船上,似片片白帆。从古坝奔流而下的激流象一匹受惊的野马,在暗礁上激起层层浪花,美不胜收。

万年桥以坚固而闻名,它坐落在城北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9孔,长153米,高10米,宽6.7米,石料为清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古桥。

比起歙县城区的三座古桥,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桥虽没有高傲的形象,却富有各自浓郁的特色。休宁齐云山下登封桥,建于明万历15年,8墩9孔,长140米,宽7米,高9.5米,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它作为旅游景区的水上通道,桥头古树浓罩,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江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置身桥上,情调浪漫,心旷神怡,令人留恋忘返。来到万安古镇轮车村,眼前的轮车桥给人一种小巧玲珑、古意苍生之感,这座长仅15米,宽4米,高8米的石拱桥与桥头苍老的徽派建筑融为一体,加之布满桥体墙头的爬山虎,使这座明代古桥显得更缘故,更有韵味。

我们在“世外桃源”黟县看到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碧玉,它们均为两墩3孔,看上去年纪相当,其实为一老一少,前者为清朝所建,后者为金朝遗产。在气闷秀丽的阊江上,横卧着一对姊妹桥,通称“阊江双虹”,即平政桥和仁济桥。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古风扑面,韵味无穷,一派贵族豪气。

徽州古桥,徽商编制的美梦。每座古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座古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令人陶醉,过目不忘。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