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纪念碑碑文原文

2023-06-17 10:49:0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纪念碑碑文原文

例如:宋家大桥落成纪念碑碑文

泾、宁二州,唇齿相依,所辖泾明乡与长庆桥镇,同为首尾相连之地,世代耕读传家,同饮泾、蒲河水,子女联姻,形同兄弟。远古时代,这里为丝绸古道,驼铃声声,人来人往,为出陇入秦必经之途,曾名震陇东。后因两河阻隔,国道改辙,使周遭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相形见绌。然今逢盛世,百业兴旺,为解河涨水塞,不可到达彼岸之忧,彻底根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隐患。羊年四月,新一届泾明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偕庄头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己任,动员宋家社民众自筹资金,由宁县太昌乡工程队能工巧匠历时三月,精心修建,同年七月五日吉时竣工剪彩,交付使用,即可惠及两县三乡(镇)六万余众。实乃顺民之举,必将造福后代,功德无量,真正成为便民之路,小康之桥、友谊之桥。闻讯,泾明籍在外工作人士及周边乡村群众慷慨解囊捐助一点七万余元,其情可表,其义可嘉。遂将捐款单位个人名单附后,树碑纪念,以昭后世。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是夏湘平撰写。唐山抗震纪念碑建成于1986年纪念唐山抗震10周年之际。由主碑和副碑组成。872个字的碑文,集结着唐山人的全部情感。

三、中山纪念碑碑文

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四、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后期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殉国。

五、王国维纪念碑碑文

碑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着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译文:

士的读书做学问,这将以摆脱思想于世俗谛的桎梏,真理因此得以提高。思念而不自由,宁可死了。这是古今所共同的努力为仁圣,难道平庸的希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的意志,这是讨论在一个人的恩怨,一个姓的兴亡。噢!在这石头在讲堂,是悲哀而不忘。

表哲人的奇节,诉真情实感的茫茫。未来不可预知的了,先生的著作,或许可以不显著;先生的学说,或许,可商,这些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经过千万年,与天地而同时间,共三光而永光。

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抗日战争岁月峥嵘,国运之艰空前深重。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在此形势下创造教育史、文化史传奇,主要原因一是大师云集,群贤毕至;

二是刚毅坚卓,精神感人。西南联大拥有科学、民主、爱国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其校训、校歌以及纪念碑碑文之中。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