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石台孝经碑文讲解词

2023-06-17 00:01:3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石台孝经碑文讲解词

1、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刊刻于大和七年(833年)至开成二年(837年),原石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现址。共有刻石114块,每石两面刻,计228面,650252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2部儒经字样典籍,加上乾隆年间补刻的《孟子》,共计13经。《开成石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是中国历史上七次刻经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

2、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 745),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李亨篆额。此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喜好隶书,师法《曹全》,书风丰腴遒丽,书法工整,字迹清新。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迎客第一碑。

3、集王圣教序碑

  刻于唐咸亨三年(672),唐代僧人玄奘自西域取回佛经翻译完成后,请求皇帝为所译经文作序。《圣教序》内容即唐太宗所作序文,太子李治作的记和玄奘写的谢表和心经。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从宫中所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历时24年刻成《集王圣教序碑》。传说由于内府墨迹字数有限,朝廷曾悬赏“一字千金”从民间重金征集所缺之字,故此碑又被称为“千金碑”。此碑摹刻精美,纤微克肖,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之”,成为后世学书者临习王体行书的楷模。

4、多宝塔碑

  这是颜真卿中青年时期代表作,书风尚在初步定型成熟阶段,其结构平稳严谨、棱角分明,精密腴劲。字口方棱,笔划转锋清晰,起笔落笔明朗。用笔点画圆整,雄秀并厚,飘逸中透浑厚,与晚期的雄浑一脉相承。

二、石台孝经碑文原文

作为孔庙正殿的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也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孟子·万章章句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指孔子能集古今之大成,即将前人的主张、学说等经过归纳、整理,从而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殿在唐代时被称为文宣王殿。宋徽宗赵佶取《孟子》的语义,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者”,而下诏改其名为“大成殿”。

自唐代以来,各地孔庙均以山东曲阜孔庙建筑群为基本模式,所有建筑格局都不能超过其建筑式样,且礼制必须低于曲阜孔庙。曲阜孔庙作为孔子家庙,享有孔庙礼制的最高规格——九进院落。其内大成殿面阔九间,重檐歇山式屋顶,覆黄色琉璃瓦,配龙柱、角楼、汉白玉栏杆等。而对于府、州、县一级的孔庙大成殿,其开间一般不会超过七间。府孔庙的盖瓦为琉璃瓦,县孔庙为琉璃瓦或者青筒瓦。建筑式样通常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歇山式,也有为数不多的重檐庑殿式和硬山式。所以,孔庙大成殿的建筑规模和形制,依据孔庙的规格要求、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地方官员对儒家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不同。

西安孔庙大成殿建于明代,位于《石台孝经》碑亭前。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这间大成殿在1959年9月15日的一场雷火之中被毁。这是西安孔庙在建筑方面的最大损失。如今,我们只能从《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西安府重修学庙之碑》《重修文庙碑记》等碑刻及老照片中窥其一二。西安碑林收藏的明成化十一年(1475)刻《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记载,“大成殿七间,崇四丈有五,深五丈,袤九丈有二。两庑各三十间,崇深视殿半之,袤且数倍”。崇祯九年(1636)刻《重修文庙碑记》记载:“其殿七楹,东西庑各十九楹,启圣三楹。”另外,嘉靖十一年(1532)刻《西安府重修学庙之碑》记述嘉靖九年(1530)整修文庙时,大成殿“覆瓦易以琉璃,阶陛围以石槛,两庑与戟门、棂星,更用新木,改以石柱”。西安孔庙大成殿是一座重檐庑殿式建筑,说明其等级之高。殿顶覆琉璃瓦,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四周有栏杆,南、东、西三面有踏步,南面正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

20世纪70年代,大成殿高高的台基和殿基被拆除,辟为碑林广场。2004年,西安碑林博物馆在原大成殿遗址上用青石铺地,并在原大成殿的柱基上做了明显的标记,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当年大成殿的基址位置。

三、石台孝经碑文字体有多大

1、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刊刻于大和七年(833年)至开成二年(837年),原石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现址。共有刻石114块,每石两面刻,计228面,650252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2部儒经字样典籍,加上乾隆年间补刻的《孟子》,共计13经。《开成石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是中国历史上七次刻经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

2、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 745),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李亨篆额。此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喜好隶书,师法《曹全》,书风丰腴遒丽,书法工整,字迹清新。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迎客第一碑。

3、集王圣教序碑

  刻于唐咸亨三年(672),唐代僧人玄奘自西域取回佛经翻译完成后,请求皇帝为所译经文作序。《圣教序》内容即唐太宗所作序文,太子李治作的记和玄奘写的谢表和心经。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从宫中所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历时24年刻成《集王圣教序碑》。传说由于内府墨迹字数有限,朝廷曾悬赏“一字千金”从民间重金征集所缺之字,故此碑又被称为“千金碑”。此碑摹刻精美,纤微克肖,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之”,成为后世学书者临习王体行书的楷模。

4、多宝塔碑

  这是颜真卿中青年时期代表作,书风尚在初步定型成熟阶段,其结构平稳严谨、棱角分明,精密腴劲。字口方棱,笔划转锋清晰,起笔落笔明朗。用笔点画圆整,雄秀并厚,飘逸中透浑厚,与晚期的雄浑一脉相承。

5、玄秘塔碑

  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刻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年),碑文记载了唐代高僧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受到的礼遇和尊重。柳体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体齐名,字体以骨力劲健见长,瘦硬通神,人称“颜筋柳骨”,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6、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波斯人大秦寺僧景淨撰文, 呂秀巖書。唐建中二年(781)刻立於大秦寺,明代天啟三年(1623)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

四、石台孝经碑全文

(一)、演变来源不同:

1、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2、楷书

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

(二)、结构特点不同:

1、隶书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2、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三)、代表作品不同:

1、隶书

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

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等。

2、楷书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

五、石台孝经碑释文

隶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金农《华山碑》、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韩择木《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大智禅师碑》、蔡邕《熹平石经》、徐诰《嵩阳观记》,唐玄宗《石台孝经》等等。

隶书代表:苍颉,传说中的汉字缔造者;李斯,秦朝宰相,小篆鼻祖。作品仅有泰山会稽石刻存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