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七杀碑意思

2023-06-14 08:06:2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七杀碑意思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出自“七杀碑”,是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则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传闻。张献忠的《七杀碑》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直杀到当时的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

它的意思是天生产出万事万物,是为了养育人类,造福人类,而人类却没有报天之德,该杀,就展开了大屠杀。

二、七杀碑文的意义

七杀碑文全文:“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七杀碑”是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则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传闻。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的发达,学术成果在民间的传播交流远胜以往,已经有众多专业的或业余的论者指出过,考古发现的所谓“七杀碑”上并无一“杀”字,与传闻截然不同,实为张献忠“圣谕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可见“七杀碑”实为清统治者为诬蔑张献忠而散布的流言,并且,此流言影响之大,足以证明在清朝的严厉思想控制下,“众口皆碑”道出的未必是事实。

三、七杀碑文原文及译文解释

张献忠的《七杀诗》。创作背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屠蜀。

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善可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不忠之人曰可杀!

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

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

大西王曰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

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

总是刀下觳觫材。传令麾下四王子,

破城不须封刀匕。山头代天树此碑,

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张献忠的《七杀碑文》。该碑已经消失在战火中,可是被多人证实并且记录在《中国历史名胜大辞典》中。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 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 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

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张献忠的“圣谕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发现的,后来这块碑被运到广汉公园中展示。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四、《七杀碑文》

“七杀碑”是四川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关于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的传闻。据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假借天意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也就是有名的“七杀碑”。

1949年以前此传闻天下皆知,作家田闻一在采访中特别提到,这块碑一直保存到成都解放初,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房湖公园内的圣谕碑,为明末张献忠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于大顺二年(公元1644年)所立。仅存于广汉的圣谕碑是研究张献忠起义的宝贵资料,该碑已被收入《中国历史名胜大词典》一书。

1991年4月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碑高2.1米,宽1米,厚0.20米。碑首刻有龙文,额题“圣谕”。正面碑文楷书竖排阴刻“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字径0.10米,字距3厘米,落款为“大顺二年(1645)二月十三日”。圣谕碑反面原为张献忠的丞相阎锡命写的圣谕六言注释,后被南明平寇将军杨展于明隆武二年(1646)改刻为“万人坟碑记。”碑文为“崇祯十七年(1644),逆贼张献忠乱蜀将汉州人杀戮数十万,予奉命平寇复省,提兵过此痛彼白骨,覆以黄壤,爰题曰万人坟,是用立石。挂平寇将军印左都督杨展题。隆武二年仲冬月吉。”

五、七杀碑文原文及译文图片

《七杀碑文》中的;具体关于他的解释如下:

七杀碑文  “七杀碑”是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则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传闻。据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也就是有名的“七杀碑”。更据说,49年以前此传闻天下皆知,作家田闻一在采访中特别提到,这块碑一直保存到解放初,他父母那辈的都见过。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的发达,学术成果在民间的传播交流远胜以往,已经有众多专业的或业余的论者指出过,考古发现的所谓“七杀碑”上并无一“杀”字,与传闻截然不同,实为张献忠“圣谕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可见“七杀碑”实为清统治者为诬蔑张献忠而散布的流言,并且,此流言影响之大,足以证明在清朝的严厉思想控制下,“众口皆碑”道出的未必是事实。又然而,仍有论者坚持以某些文章中提到的“解放区前一直保持的七杀碑”的存在为由,认定“七杀碑无杀字”为谬论或谣言,更质疑现存“圣谕碑”系解放后伪造,甚至说原来有“杀”字的“七杀碑”已经被“毁尸灭迹”了。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  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六、《七杀碑》

 意思是帝星飘渺晃动、星辰高挂。原句: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出自明末张献忠的《七杀》。七杀碑一直出现在关于明末大将张献忠的传闻中,据说张献忠杀人如麻但是却假借天意立下七杀碑。可是该碑的存在被多人证实并且记录在《中国历史名胜大辞典》中。

七、七杀碑百度百科

当张献忠攻陷成都的那一刻起,便是蜀地人民灾难降临的时刻。本是穷苦人民出生的他,带给这群无辜人民的却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大明王朝覆灭的这一年,公元1644年,在中原地区鏖战多年的张献忠听从了军师汪兆麟的建议,转而向西,决定入川谋取霸业,由此掀开了张献忠“屠蜀”惨剧的序幕。

对于张献忠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四川了。

一、攻陷巴蜀

1644年春,张献忠率领十万大军攻破夔州,到达万县,进而在六月份攻破涪州、泸州,进陷佛图关,围困重庆,用了四天的时间便攻破了重庆,进城首先将瑞王朱常浩全府上下尽皆诛杀,然后开始屠杀城中居民。

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贼屠重庆,取丁壮万余刳耳鼻,断一手,驱徇各州县,兵至不下,以此为令。

残暴的张献忠对重庆进行了大屠杀,万余名精壮男子被挖掉了耳鼻,砍断一手,然后驱逐到各州县进行示威,以此恐吓和威慑守城军士。各州县为了防止被张献忠屠杀,官民之间自相发生暴动,民杀官,封府库,等待张献忠的队伍到来,张献忠对这种主动的州县便是秋毫无犯。张献忠以此狠毒的招数,强迫官民自相残杀,可谓卑劣至极。

屠杀重庆不久之后,张献忠把屠刀朝向了成都,也就在当年八月,张献忠攻破了成都。蜀王朱至澍率领自己的嫔妃爱妾全部跳井自杀,巡抚龙文光遭到杀害。

就在张献忠屠杀重庆,进攻成都的时候,天下局势发生了巨变。李自成进入北京,将之洗劫一空,火烧宫殿,然后奔赴山海关与清军展开山海关大战。随后战败的李自成,内心彷徨不安,匆匆离开北京,随后逃回西安,将北京拱手让给了清军。而大明君臣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此时的弘光皇帝无暇顾及远在四川的张献忠,这让张献忠看到了机会。

二、灾难序幕

狂妄的张献忠以蜀王宫为作为自己的宫殿,开始称帝,自称大西国王,改成都为西京,开始了自己过皇帝瘾的日子,而蜀地人民的灾难也即将降临。

《明史》记载:

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

这位黄虎不杀人就不开心,不杀人就不高兴,不开心不高兴那就开始杀人。首先遭殃的便是士绅,搜罗全蜀上下的士绅积聚在成都,然后全部杀掉。杀掉士绅不过瘾的张献忠把罪恶之手伸向了读书人。

张献忠以自己朝廷的名义,下发诏书,准备开科取士,蜀中的士子争相参加考试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这是张献忠的诡计。而这帮读书人到死都不明白,张献忠为何要屠杀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

残暴异常的张献忠多此一举的将这些书生以考试为名,积聚在青羊宫(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为成都大慈寺),然后将这三万二千三百余人全部诛杀。而这些书生稀里糊涂的就被杀了,死的时候依然保持挟笔握策的姿势。

在张献忠攻占成都的时候,恰好有两位传教士当时正在成都城中,一位是来自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另一位是来自葡萄牙的传教士安文思,而这两位几乎全程亲眼目睹了张献忠“屠蜀”的过程,后来二人的回忆录编撰成书,取名为《圣教入川记》,后人才得以窥见当时真实的场景。

由《圣教入川记》记载,两位传教士对当时的描述是:

不知献忠性情残暴,稍有不顺,狂怒随之,或刑或杀,视人命如草芥。故当时之人因受虐不过,均称之为人面兽心。后利、安二位司铎见献忠残虐如此,殊觉不安,屡被召见,皆先预备,如赴杀场。

当时的气氛就是如此紧张,蜀地的官员首先对张献忠的到来充满了恐惧,然后随着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又觉得是“云收雾散,将见太平”。

这个太平好像不那么太平。

性情喜怒无常,狂躁残暴的张献忠,杀人如麻,这两位传教士每次去见张献忠都要事先准备,如同去杀场一般,或许见到这位恐怖的魔王,犹如见到地狱死神一般。

在成都肆意妄为的张献忠过得逍遥自在,在蜀王宫中作威作福,除了士绅、书生、平民,甚至连太监、军卒、和尚都不放过。

张献忠将原来蜀王的三千太监留作己用,而这帮太监也难逃厄运。太监中有一人犯法,张献忠命人全部诛杀。军中一人犯法全营诛杀,和尚一人犯清规,全成都的僧众全部陪葬。下令属下将官,各州县一律照办,任意残杀蜀中无辜人民。

二位司铎在成都屡见献忠震怒,七窍生烟,人莫能当。无论宫人、大小官吏,稍有不顺,怒即随之,或令绞死,或定斩决,或命凌迟碎剐以缓毙命,种种虐刑,令人寒心。

暴怒无常的张献忠在蜀地进行了残忍的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在他这种恣意妄为的恶行之下,川民开始了反抗,各地爆发起义,为父母妻儿亲戚邻朋报仇雪恨,终未成什么气候,但是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更大的屠杀。

三、罪恶上演

被义兵激怒的张献忠,疯病发作,发出了剿洗成都的命令,川民的大灾难到了。

公元1645年十一月的二十二日,张献忠暗地里派人散布谣言,言将有大队敌军进城,必须进行操练兵马,以作御敌之策。此时的张献忠密令手下做好屠城的准备,同时要求进行保密,不可泄露。

二十三日,大屠杀正式开始。这般如狼似虎的兵丁认真执行着张献忠的命令,进行屠杀,毫不容情,凡是城内居民一律杀绝。

被安排在东门上参观这场“表演”的安文思,陷入了崩溃,他看到是血流成河的悲惨场面,男女老少哀嚎遍野,自己心如刀割,面对这些无辜的百姓,无奈又无助的安文思,只有眼睁睁的看着杀戮进行着,想要去救人,却又不能。想来何其恐怖,无论是谁,在这种血腥的场面下,崩溃或许是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遭遇的。

亲眼目睹这场大屠杀的安文思,内心完全崩溃,悲痛欲绝。看到无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被杀,惨不忍睹的场面,使他痛苦不已。

无数被拘押的百姓,跪伏于地,放声恸哭,恳求张献忠放过他们,但是无动于衷的魔王杀红了眼,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哀求放过他们的无辜百姓,他做出的举动只是让军士急速动刑。

回忆录继续记载:

无罪百姓齐遭惨杀,息静无声。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人间地狱的惨状,就这样发生了。

持续到黄昏时分,这场大屠杀才落下帷幕。

大屠杀之后的成都变得荒无人烟,凄惨不堪入目,回忆录记载:

野蛮残杀之后,成都省垣复为之一空。除少数官员及文士辈外,别无居民。荒凉惨象,不堪寓目。

亲身经历了这场屠杀的两位传教士,将这种深刻的体验留在了回忆录中,想来终生难忘。

《明史》记载,这位魔王别出心裁的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杀人方法。派遣将军分屠各州县,叫做草杀。然后找了一些獒(大狗),让这些大狗走过大臣身边,被狗闻一下的就拉出去杀了,叫做天杀。杀人杀出花样的张献忠还创造了生剥皮法,清代有个人叫彭遵泗,写了本书叫《蜀碧》,详细的记载了过程;

从头至尻一缕裂之,张于前如鸟展翅,率逾日始绝。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

又:

凡所剥人皮,掺以石灰,实以稻草,植以竹竿,插立于王府前。街之两旁夹道累累,列千百人。

可谓骇人听闻,惨不忍睹。

将卒以杀人的多少来奏请功劳,在这种场面下,其中受不了的将卒为了寻求解脱,只有把自己缢死。

四、嗜杀成因

历来很多的研究都在探讨,张献忠为什么会进行如此残忍、毫无人性的的大屠杀?多数史学观点认为张献忠杀人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对士人僧众的仇视心态。

出生贫苦的张献忠,从小遭受了许多来自士绅的虐待,性格的原因在他心底留下了仇恨的种子,不光是在蜀地,早在张献忠攻破武昌的时候,就进行了屠杀,将城中居民全部投入江中,在攻破重庆以后,又进行了屠城。而对于僧众的杀戮,是张献忠骨子里边对宗教的抵触和蔑视心态,造成他在进入成都以后,大肆的杀戮僧人。

(二)喜怒无常、暴躁狂妄的性格。

史书记载张献忠极容易发怒,脾气暴躁,多疑善变,一冲动就失去理智,一失去理智就拿杀人解气。

献忠待人无恒,时而爱之,时而恶之,百姓官吏,多死非命。前日敬爱司铎之心,复又转爱为疑,或冤诬司铎外顺诚而内回测;或疑司铎别有贪图,于国不利,于己有害。于是怒形于色,以待时机。

利类思和安文思就受到张献忠的猜疑,两人才会有此深刻的记忆。

(三)心理存在问题,可能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张献忠杀人的行为、方式和举止,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和推断,张献忠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问题,才会有如此变态的杀人举动。

张献忠的癖好闻所未闻,《蜀碧》记载:

贼斫妇女小足,叠累成峰。

生了病的张献忠命人斩下妇女的小脚,堆叠成山,将其中最窄的放在最上面,倒上油,然后点燃,臭气熏天,而这位大魔王倒是开心异常。

张献忠杀人的方法,可谓层出不穷,为此专门发明了虐待女子的方法,叫做“骑木驴”,这种方法过于残忍和血腥,此处不表。

《蜀碧》的记载不一定是真的,确实有故意抹黑和造假之嫌,但从张献忠过于变态的做法,以及古怪异常和暴怒的性情,能够看出他心理或者精神存在问题,这也就是他为何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的原因。

(四)“屠蜀”是为了破坏蜀地的繁荣,断绝后来者的念头。

残忍的张献忠竟然考虑的这么深,他想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留给他人。自古以来蜀地繁荣昌盛,物质生产丰富,所以张献忠才故意破坏蜀地,断绝被其他人作为基地,形成势力的可能。

这位杀人狂魔曾经为自己的恶劣行为辩解道:

吾杀若辈,实救若辈于世上诸苦。虽杀之,而实爱之也。

将自己比做“救世主”一般,是来帮助世人脱离苦海的,可他好像并不知道,他带给世人的却是无与伦比的灾难。

这位魔王在这种残忍的杀人“游戏”中日渐癫狂,但却架不住局势的变化。

五、罪恶再演

接连遭受清廷打击的李自成,丢掉了自己的大本营西安,进而撤出西安,尾随而至的清兵,不久便占领了汉中,此时的张献忠感受到了来自清廷的压力,于是在公元1646年七月决定放弃成都,开始外撤。

准备撤退的张献忠遭到南明将领杨展的截击,大西军溃败,此时张献忠决定将多年以来抢劫的金银财宝沉没在岷江江口段,这就是“江口沉银”传说的由来,考古发现证实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准备撤出成都的张献忠还是没有放弃再来一次“表演”。临走之前,又做出了惨无人道的事情。他忧虑路途遥远,营中妇女人数又众多,看着这些“累赘”,张献忠认为她们会妨碍行进的速度,因此张献忠决定除自己的正后四人以外,剩下的三百多名妃子,以及文武大臣、将官兵丁抢掠而来的妇女,全部引到营外诛杀,一声令下,刀斧手乱砍乱杀,顿时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离开成都城的张献忠一声令下,一把大火将整个王宫烧为灰烬,在城外看到的是一片隆烟腾起,火光冲天,见到这番景象的张献忠表现出的竟然是“大为狂喜”。看着这种场景觉得还是不太过瘾,随即下令全城四面纵火,一时火起,一片通红。

大历代各王所居之宫殿、民间之房屋财产均遭焚如。转瞬间,川中首城已成焦土,人畜同化灰烬,实属可借。欲恢复旧观,非数千万银两不可。

繁花似锦的成都变成了一片废墟。

六、魔王殒命

出川一路行走的张献忠,不识地形,滥杀向导,致使最终找不到向导。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是吹的,张献忠翻山越岭,人困马乏,又恼又恨,看见人就杀,遇见房子就烧,这位魔王就这样一路出川。

公元1647年的一月(农历为1646年的十一月),此时的张献忠遇上了大雾,选择驻扎在了西充的凤凰山,随即遭到肃清王豪格率领的满洲兵的堵截。

听到有清兵出没的消息,大惊之下的张献忠不问清楚,随即骑马出营,盔甲未穿,长枪未携,身边只有一把短矛,跟随着七八个小卒和一名太监,准备探听清兵的虚实。

骑马到一小岗之下,准备探查时,突然飞来一支箭,恰好射中张献忠的左肩,穿心而过,张献忠顿时倒地,鲜血不止,在痛苦中一代大魔王命殒此地。

清军的出现完全是由叛将刘进忠的带领下发动的袭击。属下草草掩埋了张献忠,后来被清军找到,进行枭首示众。

后世流传张献忠曾经立过一块碑,上书: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就是七杀碑的来源,这固然只是流传。在张献忠的眼中,人本来就是该杀的,而他就是来杀人的,到最后自己却也被杀!

在张献忠攻打重庆的时候,曾经驻扎在城外的庙中,强迫一个叫破山的和尚吃肉,这位破山和尚说,只要张献忠破城以后不要屠杀百姓,他就可以吃肉。张献忠答应了这个和尚,一边吃肉一边说出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话。张献忠的故事和民间传说比较多。

七、历来争议

《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蜀地总共屠杀了六万万人,也就是六亿人,这数字恐怕有问题,当时四川省有多少人口呢,《明会要》记载:

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干七十三。

这是明朝万历六年的数据,而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陡降至:

一万八千零九十了……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这个数字是嘉庆年间的《四川通志》记载的。

万历六年是1578年,康熙二十四年是1685,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人口下降这么多,大多数的史学家认为主要是张献忠的屠城,张献忠的屠杀是在1645年,到1685年只不过是四十年的时间,所以如果史书所载的数字出入不大的话,川内人口锐减,张献忠要负一定的责任。

历史总是如此,大变动之际,造成的总是百姓的苦难,而明朝的流贼之祸,更是历代所罕见,《明史·流贼传》记载: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而对于张献忠功过的讨论,仍在继续。

无论张献忠“屠蜀”确有其事,还是后世故意抹黑,总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或许这才是真实的。历史的变化总是如此,朝代更替,兴亡变幻,总是胜利者的神话,带给百姓的却是苦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