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昭信校尉碑文图片
一、明朝的昭信校尉碑文图片
三国武将官职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
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
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
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
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
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
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
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
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
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
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
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
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
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
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
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
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
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
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
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三国的文官
时 间:在东汉灭亡的同时,魏国的陈群制定了 " 九品人官法 ",把全部的官职分成九种高低。
并规定各个等级的官员该享有的俸禄,以及他们的职能。
虽然 " 九品人官法 " 和东汉的一些制度ˋ官职名称相同,但地位和职能已发生了变化,此外还设了新的官职。蜀ˋ吴的官僚各有特点,但大体上还是跟 " 九品官人法 " 相似。三公属於一品官,九卿属於三品官。
此外还设立了五上公,即相国 ( 丞相 ) ˋ太傅ˋ太保ˋ大司马ˋ大将军。
在三国,五上公的地位超越了三公,掌握大权,属一品官。就像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及司马师,共同掌管大将军及录尚书事之大权,已掌控了政治跟行政两大权,而创造了篡夺位的条件。
二、明朝的昭信校尉碑文是谁写的
正三品武义大夫。从三品武翼大夫
郎。九品登仕郎。乾隆三十二年,改同绿旗。三曰绿旗营。封赠官阶屡变。初制
正、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
三品怀远将军。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德将军。从五品武
略将军。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忠显校尉。后增正七品奋勇校尉。乾隆二十年,
改正二品武显大夫。从二品武功大夫。正三品武义大夫。从三品武翼大夫。正四
品昭武大夫。从四品宣武大夫。正五品武德郎。从五品武略郎。正六品武信郎。
从六品武信佐郎。正七品奋武郎。三十二年,改正一品建威大夫。从一品振威大
夫。增从七品奋武佐郎。正八品修武郎。从八品修武佐郎。八旗与绿营制度始画
一。五十一年,改正一品建威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
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都尉。从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
尉。正五品武德骑尉。从五品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
正七品武信骑尉。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增
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於是文、武官阶等级相侔矣。
三、明朝的昭信校尉碑文是什么
五品军功:明朝的散官制度与唐宋时不同,表现为按官授阶,因此散官的地位与作用下降。与官品相配,明散官也分为九品十八级,从九品至正五品及正、从一品每级又有初授、升授两等,从四品至正二品则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散官的授予办法是,初授或升授某品官,司时赐予初授散官;初考称职时,赐升授散官;再考功绩显著者,赐加授散官。考核平常者,不赐升授或加授散官。 除给散官外,文官一品至五品,武官一品至六品,经再考,可参照散宫同时授予勋级。 因此,散官与勋级既是附加性官衔,又可视为考核制度的补充,但与实职和俸禄并无关系。
明之文散阶有四十二阶,以历考为差: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明之武散阶三十阶: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明朝的勋级与以前相比有所变化,文武勋分开。文勋十级: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
武勋六品十二阶: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四、明朝昭信校尉是什么级别
爵位高了,可以卦你的武将当官,有属性加成效果,如下
武将官职的种类和作用
武将只能有一个官职,这个官职能够提高武将的属性。官职有四大类型,每种类型对应武将的一个属性。武将获得官职的前提是君主得到爵位。
职位等级 武将官职名 效果 官职名 效果 官职名 效果 官职名 效果
四品 中书令 智力+7 少府 政治+7 右将军 武力+7 左将军 统御+7
五品 秘书令 智力+6 侍中 政治+6 前将军 武力+6 后将军 统御+6
六品 太史令 智力+5 都尉 政治+5 破虏将军 武力+5 讨逆将军 统御+5
七品 司马 智力+4 郎中 政治+4 安国将军 武力+4 ?军师将军 统御+4
八品 太乐令 智力+3 大仓令 政治+3 门牙将军 武力+3 偏将军 统御+3
九品 谏议大夫 智力+2 主簿 政治+2 忠义校尉 武力+2 昭信校尉 统御+2
无品 典农校尉 智力+1 议郎 政治+1 武卫校尉 部队攻击加1% 奋威校尉部队防御加5%
这是以前的不一定准确,每个版本也不一样,每品的后两个有改动
五、昭信校尉是什么阶品
【三国将军名号】 【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 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偏、裨等杂号将军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 四平将军(缺平东) 前后左右将军、讨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 【蜀汉篇】 蜀汉武将(219年后) 大司马:蒋琬 丞相(大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左)、阎宇(右)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济(右)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懿、邓芝、夏侯霸、张翼(左)、廖化(右)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辅国大将军:董厥 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大将军:王平 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 征西大将军:魏延、张翼、宗预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 左将军: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 右将军:张飞、诸葛亮、高翔、辅匡、阎宇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张表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 镇北将军:魏延 镇军将军:赵云 征西将军:陈到、姜维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 征北将军:申耽、黄权 【曹魏篇】 曹魏武将(221年后) 大司马:曹仁、曹休、公孙渊 大将军:夏侯敦、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赵酆、司马望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公孙恭、黄权、郭淮、孙懿 卫将军:曹洪、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德 辅国大将军:甄温 抚军大将军:司马师、司马炎 征东大将军:曹休、诸葛诞、石苞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王昶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征东将军:曹休、满宠、胡质、胡遵、州太 征西将军:夏侯渊、张郃、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 征南将军:曹仁、夏侯尚、王昶 征北将军:程喜、何曾 镇东将军:臧霸、诸葛诞、母丘俭、王基、石苞 镇西将军:曹真、邓艾 镇南将军:张鲁、黄权、母丘俭、诸葛诞、王基、王沈 镇北将军:吕昭、刘靖 前将军:张辽、满宠、郭淮、文钦、李辅 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母丘俭、司马亮 右将军:乐进、徐晃、夏侯霸、司马由 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牛金、钟毓 【东吴篇】 东吴武将(222年后) 大司马:朱然(左)、全琮(右)、吕岱、滕胤、丁奉(右)、施绩(左)、陆抗、诸葛靓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谨、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诸葛诞、张布、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纂 卫将军:士燮、全琮、滕胤、全尚、孙思、濮阳兴、滕牧 武卫大将军:孙楷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镇北大将军:文钦 镇西大将军:陆逊 前将军:吕范、朱桓、唐咨、钟离牧、孙秀 左将军:诸葛谨、朱据、留赞、华融、丁奉、张布 右将军:步骘、潘璋、孙宪孙越、诸葛靓 后将军:贺齐 镇军将军:孙懿、陆抗 抚军将军:步协 征西将军:留平 征北将军:朱然、陆抗、陆凯 镇东将军:施绩、朱琬 镇南将军:吕岱、孙懿、朱异、滕循 镇北将军:孙韶、全绪 安东将军:徐盛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 ★★【三国武将官阶】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 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 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 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 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 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 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 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 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 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 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 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六、昭信校尉干嘛的
文职封赠之阶,初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寻改光禄大夫。从一品光禄大
夫,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
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
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员
出身者宣议郎。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武职封赠之阶,初分三系。一曰满、汉公、侯、伯封光禄大夫,后改建威将
军。二曰八旗。一品光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三品通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
五品奉政大夫。六品承德郎,后改武信郎。七品文林郎,后改奋武郎。八品修职
郎。九品登仕郎。乾隆三十二年,改同绿旗。三曰绿旗营。封赠官阶屡变。初制
正、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
三品怀远将军。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德将军。从五品武
略将军。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忠显校尉。后增正七品奋勇校尉。乾隆二十年,
改正二品武显大夫。从二品武功大夫。正三品武义大夫。从三品武翼大夫。正四
品昭武大夫。从四品宣武大夫。正五品武德郎。从五品武略郎。正六品武信郎。
从六品武信佐郎。正七品奋武郎。三十二年,改正一品建威大夫。从一品振威大
夫。增从七品奋武佐郎。正八品修武郎。从八品修武佐郎。八旗与绿营制度始画
一。五十一年,改正一品建威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
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都尉。从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
尉。正五品武德骑尉。从五品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
正七品武信骑尉。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增
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於是文、武官阶等级相侔矣。
文、武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满、汉公妻为公妻一品夫人。侯妻为侯妻
一品夫人。伯妻为伯妻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夫人。正、从三品淑人。正、从四
品恭人。正、从五品宜人。正、从六品安人。正从七品孺人。正、从八品八品孺
人。正、从九品九品孺人。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
营正七品妻封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