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纪念碑文章

2023-06-14 00:46:3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纪念碑文章

碑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二、纪念碑碑文怎么写

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是由书法家夏湘平撰写。唐山市政府为纪念抗震救灾十周年之际,在唐山建立起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碑,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副碑位于主碑北侧 33.5米处,碑宽 9.5米,高 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

碑身长 4.3米,高 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

三、纪念碑的碑怎么写?

碑文的形式有多种,写法也有一定差异。 

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四、纪念碑碑文的正确写法图片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位于井冈山市龙市镇,于1977年10月动工兴建,1980年5月4日建成开放。碑高19.28米,碑座长5米,宽4米,寓意1928年5月4日朱毛红军会师。碑座后面刻有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碑座两侧刻有朱德题写的两首诗篇:“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正面“井冈山会师纪念碑”8个镏金大字的碑名由叶剑英题写。底座正面是纪念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十分危急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列主义旗帜,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同年九月九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创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随即进军井冈山,在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进行武装割据,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湖南农军,艰苦转战,到达宁冈,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胜利会师。五月四日,井冈山军民在龙市举行庆祝大会,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同志任军长,陈毅同志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同志任参谋长。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这两支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依靠农村积聚发展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立碑承志井冈山会师的伟大历史功绩。

公元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立

五、纪念碑文格式范例

清赠应该是四个字皇清待赠,是在碑文的格式中会出现的字样。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            

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

六、纪念碑碑文的含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汉语拼音:Renmin Yingxiong Jinianbei),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中央,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人民英雄而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高37.94米,比天安门城楼高3.24米,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

纪念碑采用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碑基面积3100余平方米,由两层月台、两层须弥座、碑身和碑顶组成。底层月台呈海棠型,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二层月台为方形,四面设有台阶,精美的汉白玉栏杆环绕四周。月台上边的大须弥座束腰处四面镶嵌着十幅汉白玉浮雕,记述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牡丹、菊花、荷花、垂幔等组成的8个花环,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永远怀念。小须弥座上的高大碑身共计32层,由413块花岗岩石垒砌而成。碑身正面朝着天安门,巨大的碑石上有毛泽东主席新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碑的背面是由毛主席撰文、周恩来总理用楷书题写的114字鎏金碑文,内容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西两侧上方雕刻着由五角星、松析和旗帜组成“光辉永照”的装饰花纹,象征着人民英雄革命精神万古长存、永照后世。碑顶是我国传统顶式建筑,四面成斜面,顶上成水平面,顶下有垂幔。从纪念碑底层月台距天安门墙基463米。整座纪念碑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敬仰及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学业绩。

由梁思成等人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广泛征求全国的建筑界、美术界、文艺界等各界人士的意见后,在170多个方案中选出来的。浮雕的作者是著名的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整座纪念碑从造型、题字、雕塑和装饰等,主题鲜明,商讨肃穆,构图严谨,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表彰了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光学业绩,而且体现了我国民族艺术的特点,在中国建筑艺术的宝库中也堪称精品。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1年,纪念碑北面原为鎏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改成了红色玻璃钢字。玻璃钢字制作工艺复杂,每十年需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都要在碑身打眼几个,不仅使纪念碑建筑受到损害,而且与其庄严肃穆极不相称。1980年国庆节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对纪念碑进行修缮时,拆除了红色玻璃钢字,更换了损坏断裂的石料,恢复了原有的鎏金字。1981年3月,增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夜景照明设施。1999年6月,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又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维护。修缮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更加庄严雄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