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他母亲的背景?
一、乾隆皇帝他母亲的背景?
乾隆的母亲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祯之侧福晋。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猪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二、东陵的神功圣德碑的故事?
景陵圣德神功碑是清雍正朝石碑,雍正元年(1723斗)九月立,着重记述了康熙皇帝一生的功德。
三、明十三陵碑是谁写的?
石牌坊,位于神道的起点,用白石雕刻而成,是我国现存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牌坊形制仿木结构,线条柔美流畅。牌坊向北依次是大红门和神功圣德碑亭,碑亭四面各辟券门,内竖神功圣德碑,碑为白石雕成,高7.91米,碑身刻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朱棣撰写的碑文。
四、努尔哈赤神功圣德碑碑文?
碑额为“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九个大字,碑文刻在碑的正面,为满汉两种文字合璧书写,全文约两千余字,内容主要是清后嗣子孙对太祖开基拓业、奠定——代王朝功德的颂扬之词,故此碑得名为神功圣德碑,
碑文的落款为“孝曾孙嗣皇帝玄烨”,即康熙皇帝、
据考证,福陵神功圣德碑上的文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顾观庐所书,此人官至工部侍郎,书法风格介于米芾与赵孟颊之间,受到康熙帝的推崇,特命其来书写太祖之碑,这在当时对顾观庐来说是极其荣耀的一件事。
五、乾隆关于明孝陵的诗?
《谒明太祖陵》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乾隆皇帝南巡,率领文武大臣,前去拜谒南京东郊的明孝陵。君臣一行,从马坊开始,沿着神道,很快就来到了朱红双扉、琉璃瓦顶的大金门。穿过“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越过御河桥,便来到了石像生路。这6种12对石兽,一蹲一立,依次排列,各具神姿。其中立象,每只均用80吨重的整块石料雕成,使谒陵者产生一种威严的凝重感。好在明孝陵的神道是转弯的,过了弯口的望柱,眼前便隐约可以看见巍峨庄严的寝宫了。也许是一路上走得太累,乾隆这时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于是他那争强好胜、炫耀文才的积习又流露出来了。
乾隆指着身着朝服、手捧笏板的石人对身旁一位随从翰林问道:“此物何名?”这位翰林,突然被问,一时不知所措,信口答道:“大概是叫仲翁吧!”乾隆听后,脸上顿时流露出不快之色,久久不言。随行侍臣,明知不好,但是谁也不敢作声。
翌日,这位翰林便接到一封诏书,展读以后,原来是御制一首颇为幽默的七言绝句:“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当判通。”
这首诗的最末一词,全为倒文,是冲着首句仲翁来的,因为墓前的石人通称“翁仲”。相传秦朝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这些石像,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后就将铜像和石像统称为翁仲。
乾隆经常喜欢出冷僻的试题去考周围的大臣,以此显示自己博学。有些学者明知典故出处,也装着一付茫然无所知的样子,从而去博得皇上的欢心。这位翰林究竟是疏忽而信口开河,还是故意装着不懂,就无从可考了,总之,这位翰林领受圣旨以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前往南通做他的通判去了 。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1]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六、圣德神功碑亭怎么立起来的?
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亭俗称四方城,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8.78米。原来上部覆盖黄色琉璃瓦的重檐歇山屋顶已毁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碑座、碑额和外墙底部均有丰富的浮雕。
七、背碑文的神龟叫什么?
赑屃(bixi必系)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由来:龙王枉死后,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神”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康熙的儿子中,最喜欢哪个?
康熙皇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史称——康熙帝。
康熙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孩子,其中儿子共计35个,存活下来的🈶️24个。
1、皇长子胤禔,康熙11年生人,据说康熙十分宠爱这个皇子,在胤禔26岁时就被封为直郡王,36岁因争褚被夺封爵,幽禁在府邸。于雍正十二年63岁时去世。按贝子礼仪安葬。
2、皇次子胤礽,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在一岁时被立为太子。一生2被废去太子位,最后雍正二年去世追封为理亲王。
3、皇三子胤祉,博学多才,一门心思编书,无心皇储之争,但在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亲睦为由发配遵化为康熙守陵。后幽禁于永安亭。
4、皇四子胤稹,母亲恭仁皇后,20岁封贝勒,31岁晋亲王,后继位时称雍正帝,享年58岁。
5、皇五子胤祺,心性善良,为人敦厚,30岁封恒亲王,没有结党,也没用争储,雍正继位后被削子爵。
6:皇六子胤祚,母亲孝恭仁皇后,哥哥雍正,康熙24年天折。
7、皇七子胤佑,康熙跨其心好,举止和蔼可亲。
8皇八子胤禩,康熙儿子中最为优秀也是最有才能的一位。康熙的哥哥也在康熙面前夸赞其心性好,不务矜夸,因为争储被夺贝勒,受拘禁,后复贝勒位,雍正继位后命总理事务,封廉亲王。
9、皇九子胤塘,因为太子之争为雍正所不容,雍正继位后以其违法肆行为由将其逮捕囚禁,于1726年被堵死于保定府,
10、皇十子病故与1723年。
11、皇11子胤稵,12岁天折。
12、皇十二子胤裪,争储之战之后幸存着,因其气量较大,想的看,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9岁,封履亲王。
13、皇13子胤祥,雍正继位后封怡亲王,总理户部三库,军机大臣,雍正最得力的兄弟,45岁时,雍正8年病故。
14、十四子,胤题,母亲孝恭仁皇后,与雍正是真正的亲兄弟,但因理念不同,且后来康熙死后传出传位十四子的言论,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乾隆继位后封辅国公。
15、皇十五子,39岁死。
16、皇十六子胤䘵,袭封庄亲王。
17,、皇十七子胤礼,隐藏最深的四爷党
18、皇十八子,死于8岁。
19、皇十九子死于3岁。
20,皇二十子死于50岁
21、皇二十一子死于48
22、皇二十二子死于33岁
23、皇二十三子死于73岁
24、皇二十四子死于58岁
其中个人最喜欢的是雍正皇帝,为什么这么独爱他呢,只因为一个字够狠。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可以清扫所有的敌对势力。
其次,历史是靠胜利者谱写的。然后雍正当位后,一、勤政,拼命四郎,在位期间每天只睡4小时。素有工作狂人之称。
二、不好女色,
三、励精图治,反腐倡廉,为乾隆留下巨额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