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隶书八大名碑什么宝字碑?

2023-06-11 11:12:3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隶书八大名碑什么宝字碑?

汉隶八大名碑指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彪碑、张迁碑、曹全碑、华山庙碑、衡方碑。

《鲁孝王刻石》为现存最早的西汉刻石之一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凡20行,每行45字;碑阴五列,上列1行,二列26行,三列5行,四列17行,五列4行。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明郭宗昌《金石史》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无额。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史晨碑》 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于石座中,旧拓多为三十五字,新拓恢复原貌三十六字,字径三点五厘米。碑文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碑》、《礼器碑》和《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 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

二、如何写好乙瑛碑?

需要慎重考虑和认真准备因为写好乙瑛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熟练掌握乙瑛的事迹和成就,对其生平有深入的了解;2.具备较强的文笔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恰当地表达对乙瑛的评价和敬意;3.注重细节,注意排版和格式,体现出乙瑛碑的庄重和大气;4.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既要符合传统的碑文规范,又要体现当代的审美需求。如果想要写好乙瑛碑,需要认真研究乙瑛的事迹,准确把握其贡献和精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对其的敬意和致敬;同时要注重排版和格式,考虑碑文与环境的协调与谐美,体现出碑文的庄严肃穆。

三、曹全碑和乙瑛碑的区别?

1、特点不一样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

2、内容不一样

《曹全碑》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 (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

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3、风格不一样

曹全碑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乙瑛碑则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温润。

四、与郑文公碑风格相似的碑有哪些?

《郑文公碑》,又称《郑羲碑》,分为上、下两碑,故又称《郑羲上下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撰刻的摩崖刻石、楷书书法作品。现上碑在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

《郑文公碑》上碑二十行,行五十字,下碑五十一行,行二十九字。两碑文同,只数处字句稍异。下碑有碑额,正书“荥阳郑文公之碑”,二行七字。两碑文皆是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文多谀词且有失实。

《郑文公碑》书法飘逸,字态蕴藉风雅,结体宽博宕逸,气势雄浑开张,其笔力矫健,结构新奇,气势磅礴,雄伟多姿。它既有篆隶之势,复具分隶之雅,更饶草书之情理,萃众长于一碑,堪称佳构。

创作背景

《郑文公碑》上、下两碑均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此碑的碑文上并无书写者姓名,清代学者包世臣根据云峰山其他郑道昭所书的刻石字迹,如《论经诗书》署名“司州荥阳郑道昭作”,艺术特征与《郑文公碑》极为相似,故判断此碑为郑道昭所书。后世研究者基本认同此论,但也有人认为此碑碑文是郑道昭所作,而书迹则不能肯定。

郑道昭曾上表孝文帝,求仿汉魏二石经之例、刻经立石于太学以正风气,又两番上言崇儒敦学。《郑文公碑》当为郑道昭记录歌颂其先考郑羲之功德之作,是他外放为官时所作。

清代学者包世臣: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遵墓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

五、乙瑛碑规矩全文?

〈乙瑛碑〉释文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年)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高3.6米,宽1.29米。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后有宋人张雅圭题字二行。碑刻内容为鲁相乙瑛代孔子后人上书汉廷,请设立一名掌握孔庙礼器的低级官吏,其级别为“百日卒史”,并提出此官任职条件。《分隶偶存》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近人郑簠每喜临之。”碑文为秦牍式,气度高古典重,字亦刚健有风韵,为汉碑之名品。尽管从艺术创作的要求看,《乙瑛碑》这样的作品显得过于工整和拘谨,但初学者由此入手,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是比较合适和方便的,故人们普遍认为《乙瑛碑》是“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释 文

简 体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学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删定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马犬各一,大司农给米祠。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祠用众牲,长吏备爵。今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前给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原武吴雄,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阳宫。司空公蜀郡成都赵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选其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通利,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

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孔宪,户曹史孔览等,杂试,龢修春秋严氏经通,高第,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上司空府。

赞曰:巍巍大圣,赫赫弥章。

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叠,字文公,上党屯留人。政教稽古,若重规矩。乙君察举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鲍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无穷,于是始□。

繁 体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學藝。孔子作春秋,制孝經,刪定五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幽讚神明,故特立廟。褒成侯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辭對:故事辟雍禮未行,祠先聖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豕雞馬犬各一,大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坤。為漢製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牲,長吏備爵。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可許臣請,魯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王家前給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原武吳雄,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司空公蜀郡成都趙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選其年卌以上,經通一藝,雜試通利,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如詔書。

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卞守長擅,叩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卌以上,經通一藝,雜試,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叩,死罪死罪。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覽等,雜試,龢脩春秋嚴氏經通,高第,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死罪死罪。上司空府。

讚曰:巍巍大聖,赫赫彌章。

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鮑疊,字文公,上黨屯留人。政教稽古,若重規矩。乙君察舉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一人,鮑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無窮,於是始□

六、乙瑛碑的由来和来历?

《《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乙瑛碑》为方首碑,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记录了鲁相乙瑛上书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来执掌礼器庙祀之事,属于纪事性的祠庙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书法上,其书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书法雄劲,字取横势,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长笔画呈弯弧,波尾大挑,折角圆和,波势蕴柔,中敛旁肆,潇洒飞逸,气韵盎然,被近人推为东汉绮丽书派的代表,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