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秦始皇陵的碑文是写什么?

2023-06-10 23:09:3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秦始皇陵的碑文是写什么?

一、邹峄山碑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二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记。

注:这是秦始皇封禅泰山时所刻的第一块碑。与秦始皇所刻的其它碑一样,其碑文不但具有内容丰富,语言朴实的特点。立意深邃,巍然大气却更是其它碑刻无法比拟的!

二、封禅泰山碑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教,成人以仁。四守之内,莫不郡县。四夷八蛮,咸未贡职。民遮蕃息,天禄永得,刻石改号。

注:上述碑文《史记》也未记载。黄中业先生于大作《秦始皇赢政传》中录记此文时,特别注称:“刻石之文《史记》未载。晋太康《郡国志》所记刻石,不知所据何书,现录之以供参考。”

二、朱元璋皇陵碑全文?

孝子皇帝元璋谨述: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餙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其辞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

  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

  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

  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

  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於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盻乎家邦。

  已而既归,仍复业於觉皇,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初起汝颖,次及凤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 。

  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

  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祷阴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

  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即起趋降而附城,几被无知而创。

  少顷获释,身体安康,从愚朝暮,日日戎行,元兵讨罪,将士汤汤,一攫不得,再攫再骧,移营易垒,旌旗相望。

  已而解去,弃戈与枪,予脱旅队,驭马控缰,出游南土,气舒而光。

  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率度清流,戍守滁阳。

  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

  於是家有眷属,外练兵钢,羣雄并驱,饮食不遑。暂戍和州,东渡大江,首抚姑熟,礼仪是尚。遂定建业,四守关防,砺兵秣马,静看颉颃。

  羣雄自为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予乃张皇六师,飞旗角亢,勇者效力,智者赞襄。

  亲征荆楚,将平湖湘,三苗尽服,广海入疆。命大将军,东平乎吴越,齐鲁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险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锋刃而灿若星鋩。

  已而长驱乎井陉,河山之内外民庶咸仰。关中即定,市巷笙簧,玄菟乐浪,以归版籍,南藩十有三国而来王。倚金陵而定鼎,托虎踞而仪凤凰,天堑星高而月辉沧海,钟山镇岳而峦接乎银潢。

  欲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且藏。於是祀事之礼已定,每精洁乎蒸尝,惟劬劳罔极之恩难报,勒石铭於皇堂,世世承运而务德,必彷佛於殷商。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 。

  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七月吉日建。

三、明皇陵有多大?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原陵(光武帝)被盗过没?

汉光武帝陵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白鹤乡,是东汉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分陵园、光武祠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6。 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高20米,周长500米。园内还有刻于宋、元、明、清时期的我国仅有的特殊乔木树种。汉光武帝陵又称“原陵”、“刘秀坟”,位于洛阳老城东北22。

5公 里处的黄河南岸平原上,南依邙山,北濒黄河。刘秀(前6〜后57 年),字文叔,南阳人,刘邦九世孙。西汉后期,王莽篡权,刘秀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大败莽军,夺取农民战争成果建立了东汉王朝,他 便是汉光武帝,在帝位32年,死后葬于此。整座墓园松柏苍翠,大都可合抱,松柏林中红墙辉映,显得庄严 肃穆。

陵园中刘秀陵墓高高立于正中,周长500米,高20米,占地面 积约1。 3万平方米。陵墓前有拜殿一座,前通道两旁有28株巨柏, 传说是赋予刘秀的云台28将,如邓禹、吴汉、马武等人。墓前还有许 多歌颂刘秀丰功伟绩的碑刻或碑碣,大都是明清两代作品,而最早的 为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的《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碑文为 楷书。

五、清陵和明陵的建筑区别?

十三陵更大些。清东陵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十三陵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扩展资料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在古建维修工作中,由于严格遵守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于已经毁掉的建筑物,除因保护工作的需要,按原形制复建了部分看护用房外,大部分只做了遗址保护;对于神路,则实施了原状保护,只在神路两侧修筑了辅路,以防车辆碾轧,从而保持了陵寝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六、为什么很多的古代碑文是简体字?

古墓碑上出现现代简体字也曾有过,如汉献帝陵墓碑上出现过现代简化字,唐代刘济的墓志铭中也出现过现代简体字。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墓碑上出现简体字,是因为中国文字由繁化简由来已久,只不过是古代称简体字为俗体字,这跟穿越没有关系。我国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篆书、隶书、楷书。其中由于传播、书写习惯等问题,常出现通假字、俗体字等情况,只不过是没有谁来对其进行规范和统一。

一周热门